侵犯著作權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本罪的客體是國家著作權管理體制和他人的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本罪的犯罪客體是他人的作品、圖書、錄音錄像制品和他人署名的藝術作品。所謂作品,是指人們用以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學、藝術、科學等方面的智力成果。根據著作權法第三條的規定,作品包括下列文學、藝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頭作品;(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四)美術、攝影作品;(五)電影,電視、錄像作品(六)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七)地圖、素描和其他圖形作品(八)計算機軟件(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圖書,是指經過排版、印刷、裝訂等工作,對作品進行編輯、加工、版式設計、封面設計、出版的圖書和出版物。錄音錄像,是指電影、電視、錄像作品以外的有聲原始記錄或者有聲、無聲連續相關影像的原始記錄。他人署名的藝術品,是指自己或者他人制作的署名虛假的藝術品。侵權客體不屬于上述范圍的,不構成本罪客觀要件本罪客觀表現為侵犯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情節嚴重的,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規定了15種侵犯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但根據該條規定,只有下列四種侵權行為才能構成本罪:
1.復制、傳播書面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計算機軟件等作品的行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是指未經著作權人同意。著作權人一般是指作者,也可以是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依照著作權法的規定,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意志創作的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負責的作品,視為作者,享有著作權;演繹作品的著作權由演繹人享有,合作作品的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享。作品可以單獨使用或者單獨使用的,作者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電影、電視、錄像作品的導演、編劇、作詞人、作曲人、攝影家享有署名權,制片人享有其他著作權。劇本、音樂可以單獨使用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著作權。未經上述人員同意使用其作品的,是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行為。
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復制是指以印刷、復制、復制、拓印、錄音等方式將作品復制一份或者多份的行為,錄像、復制、翻拍;發行是指通過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眾提供一定數量的作品復制品,以滿足公眾的合理需求。根據本條規定,復制、傳播與整體行為密切相關,應當同時具備,構成本罪。如果只占有一個方面,就不符合本罪的特征。當然,不同行為人事先合謀,分別復制、散發文件的,屬于共同犯罪,仍可以構成本罪;出版具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行為,是編輯加工后向社會公布作品的行為。出版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復制和發行。出版商出版圖書,通常需要在著作權人的授權下取得作品的專有著作權。排他性出版權,是指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的作品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制作、發行原版或修訂版的排他性權利。它是與著作權有關的一種重要權益,也是排他性的,他人不能行使,未經音像制作者許可復制、傳播錄音錄像制品的行為,是對音像制作者著作權相鄰權的侵犯。錄音錄像制作者是制作錄音錄像制品的人。因為他們不僅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付出了相當數量的原創勞動,所以他們也有權依法許可他人復制、發行自己的音像制品,并獲得報酬。他人未經許可復制、發行自己的音像制品,無疑是對自己權利的侵犯
制作、銷售他人署名的藝術作品的行為,是以他人名義的非法牟利行為。它不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主要是署名權),而且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他人藝術品的銷售,從而間接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同時,這種行為也欺騙了公眾,對我國的文化市場秩序是相當有害的,應該受到懲罰。值得商榷的是,本條中“制造”與“銷售”的并列規定是否意味著其中一種行為可以構成本罪?我們認為,結合前三種行為方式,應當理解為“制售”或“為售”是構成本罪的唯一方式,與“復制發行”、“出版”一樣,作為本罪的客觀行為之一是合理的。從主觀上看,只有制售或者變賣才能表明行為人具有營利目的。根據本條規定,上述四種情形必須是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才能構成犯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侵犯著作權犯罪的決定〉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個人違法所得2萬元以上,單位違法所得10萬元以上的,屬于“大量違法所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其他嚴重情節”:因侵犯著作權被追究行政、民事責任2次以上,侵犯著作權的;個人非法經營額在10萬元以上,單位非法經營額在10萬元以上的;造成其他嚴重后果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不僅包括已經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包括經國家批準或者未經國家批準從事出版發行活動的單位。依照本節第二百二十條的規定,單位犯此罪的,實行兩罰制,即罰款,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主觀要件本罪主觀上是故意的,以營利為目的。如果行為人出于過失,錯誤地認為他人的作品已經過了保護期而被復制、傳播,或者是故意的,但出于追求名譽等非營利目的,首先不能構成本罪,侵犯著作權罪的客體要件。犯罪的客體要件是違反國家規定的著作權管理制度。其次,在犯罪主觀要件上明確指出,侵犯著作權罪必須以營利為目的而構成。如果沒有營利目的,就不構成犯罪,侵犯著作權罪的客觀要件主要體現在侵犯著作權及其相關權益上,而且情節非常嚴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有哪些軟件著作權保護有哪些規定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軍人可以離婚嗎
2021-02-14抵押物能否重復抵押
2021-02-15交通事故起訴狀中的被告有哪些
2021-01-16在超市摔倒的賠償責任是怎樣
2020-12-14技術服務外包勞務合同
2020-11-28生產線外包
2020-11-11兒童意外險限額是多少
2020-11-21因罷工飛機航班取消轉機一天怎么賠償
2021-02-20普通大貨車裝載硫酸發生事故的保險理賠
2020-11-20酒后駕車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24拼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以營運性運輸拒賠說得通嗎
2021-02-13違反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
2020-12-01保險代理人簽訂假合同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6施工承包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有哪些
2020-11-19承包的土地可以進行轉讓嗎
2021-02-20土地流轉主要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26拆遷安置房上市交易條件
2021-02-21民宅開辦公司拆遷補償有哪些
2021-01-15沒有土地使用證拆遷補償款會發放嗎
2021-03-04小產權房拆遷如何賠償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