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認定的基本標準是什么開展工傷保險和處理工傷賠償責任糾紛,最重要的是開展工傷認定,《條例》對工傷認定作了詳細規定,使工傷認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條例》明確規定了工傷認定的七種情形,不僅包括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工作造成的事故傷害案件,對職業病、工傷、上下班途中發生的機動車交通事故等案件,建立其他法律法規,對工傷作出靈活規定,《條例》還規定了三種視為工傷的情形,規定了視為工傷的勞動者享受同等的工傷保險待遇。為防止擴大工傷認定范圍,損害廣大勞動者利益,《條例》在工傷認定程序上規定了不能認定為工傷和不能認定為工傷的三種情形,《條例》還作出了明確規定,明確了工傷認定的組織是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體現了工傷認定的權威性,還明確了具體操作程序和時限,以及有利于工傷證明責任的規定。原《勞動保險條例》及其他勞動法律法規對工傷事故責任的期限和舉證責任沒有規定,工傷事故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么確定無過錯責任原則在工傷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中的適用,是各國立法的通則。雖然《條例》沒有規定工傷保險責任的歸責原則,但按照保險通則,當然是無過錯責任。事實上,即使在工傷事故的特殊侵權責任中,無過錯責任原則也同樣適用。因此,工傷事故的保險責任和賠償責任無疑應當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在這一歸責原則的指導下,工傷事故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應當是:(1)勞動者與企業或者用人單位之間必須存在勞動關系,使勞動者成為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即使是在國有企業,勞動合同制度也得到了全面實施。因此,無論是職工與企業之間,還是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所有的用工都是以勞動合同的形式固定下來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存在勞動合同是工傷事故責任的必要要件。只有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才能構成工傷事故的可能性。無勞動關系的勞動者,無論遭受何種傷害,都不屬于工傷事故,不構成工傷事故的保險責任或者賠償責任。建立勞動法律關系的形式,原則上應當寫明,必要時應當公證;但對于一般的私營企業員工,勞動合同的口頭約定是不允許的。企業作為用人單位,未與職工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已經建立實際勞動關系的,確認這種勞動關系,保護勞動者的權利
區分加工合同與勞動合同的界限:勞動是勞動合同的客體,企業或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或勞動價格;加工合同以加工行為和加工結果為依據,由用人單位支付加工費。因此,加工合同中的加工者遭受損害的,訂貨方不承擔工傷責任(2)職工必須遭受人身傷害的事實是職工遭受人身傷害的客觀事實,不包括財產損失和其他利益。勞動者的身體權、健康權和生命權都屬于勞動保險的范疇,是工傷事故的標的。工傷事故的主要侵害對象是勞動者的健康權和生命權。事故造成勞動者受傷、傷殘的,健康權受到侵害;死亡是對生命權的侵犯。勞動者患職業病也是人身損害的事實,侵害的對象是健康權。侵犯人身權也可以構成工傷事故,但如果只是身體遭受一般的、痛苦較小的碰撞和攻擊,沒有具體的傷害后果,就不應認為構成工傷事故的傷害事實;從事特殊行業,對身體外部完整性有特殊要求的,如模特、演員、有特殊需要的操作人員等,造成頭發、指甲、皮膚等身體成分顏色受損,身體組織完整性受損,影響從事特殊工作的能力,構成工傷事故的損害事實在工傷事故責任中,是否存在精神損害需要研究。根據工傷保險責任的規定,精神損害賠償似乎不包括在內,但在傷殘津貼和死亡撫恤金中,實際上包括了精神損害撫慰金。因此,員工受傷事實實際上包括精神損害事實。但是,由于一攬子工傷救濟金對于減輕受傷職工的傷害,卻沒有明確顯示出來。如果只研究工傷事故的賠償責任,就應該包括精神損害賠償,那么在確定工傷事故責任時,必然存在精神損害事實,即工傷事故造成的精神痛苦,開展工傷事故和勞動能力鑒定。工傷認定的意義在于確定其是否構成工傷責任,而勞動能力認定的目的在于確定受害勞動者享有何種工傷利益。因此,只要員工的人身傷害被認定為工傷,就具有工傷事實的要件。(3)員工的損害必須發生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p>在這方面,工傷事故責任的構成要件與用人單位監督、管理不善的構成要件相似,但兩個原則有兩個區別:一是勞動者在履行職責時造成自己的傷亡,而不是他人的傷亡,這是區分兩種侵權損害的原則界限。二是在履行職責的要求上,對工傷事故構成的要求明顯低于對用人單位對外賠償責任的要求;用人單位的替代賠償責任要求勞動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必須對他人造成損害,在履行職責過程中不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不構成侵權責任;工傷事故也要求員工的損害發生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這也是履行職責的過程,但并不要求一定是由其履行職責造成的,也要求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機器故障、他人疏忽等,無論原因是什么,只要勞動者在履行職責的范圍內造成自己的損害,就構成了成本要素,綜上所述,工傷賠償適用無過錯責任的主要原因在于勞動者相對于客觀存在的相對弱勢,因此,在遭遇工傷事故時,要敢于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師協會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衛生許可證處罰多少罰款
2020-11-09清算組負責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31個人反擔保保證函
2021-03-21離婚如何訴訟
2020-11-29贍養義務可以協議免除嗎
2021-01-02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1-01-072020輕微傷有等級嗎
2021-01-20按揭房能否轉讓……. 師福東律師
2020-12-16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3-12企業濫用試用期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18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無故辭退員工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03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內容
2021-01-02投保壽險時的注意事項
2021-01-12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意外傷害保險,猝死是否理賠
2020-11-15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失業保險不領取以后還可以拿嗎
2021-02-08保險合同書丟了怎么辦
2021-01-22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業道德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