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東股權轉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一)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實踐中股東面臨的困難所謂有限責任公司,是指依法由法定人數的股東組成,其股東僅對股東負責的公司以其出資額為限的公司債務。作為一種公司形式,它既具有公司的一般特征,又有其獨特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兼具人力合作和資本合作的性質。它本質上是一家合資公司,但它的成立是建立在股東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人文合作色彩,這使得股東之間的相互信任和股東的穩定對公司至關重要。基于有限責任公司的上述性質,各國公司法對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轉讓作了專門規定。我國《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也作了相關規定,但實踐表明,我國《公司法》關于股權轉讓的規定仍存在諸多缺陷和疏漏,資本多數決原則使控股股東在公司中享有絕對權利,而且幾乎所有公司的計劃決策都由他們控制。小股東在面對大股東的霸道行為時,往往沒有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豆痉ā吩诒Wo有限責任公司少數股東利益方面的消極作用助長了大股東的囂張氣焰。小股東往往只能承受這種欺凌,或“轉股離場”,無法實現其合作經營公司并獲得預期收益的初始目標。股東對有限公司的投資意味著步入一條單行道[1]。盡管他們獲得了股權,但他們失去了更大的資產自主權。當大股東濫用公司控制權時,小股東往往無法維權;即使維權只能在規定的條件和方式下進行,其結果也未必能夠真正維護自己的權益,反而以“法律依據不足”為由得不到法院的支持。有限責任公司的資本保全原則要求股東不得通過從公司提取資本來實現其投資。在這種情況下,轉讓出資成為一種常用的解決辦法,使中小股東免受欺凌
轉讓出資通常有兩種:內部轉讓和外部轉讓。股東轉讓出資的實質是股權轉讓。內部轉讓是指將股份轉讓給公司其他股東,既不影響公司合資經營的性質,也不引起雙方矛盾的行為。因此,《公司法》對此沒有限制。只要轉讓方與受讓方就轉讓比例、價格、時間等事項達成協議,其他股東無權干涉。對外轉讓是指將股權轉讓給非股東,不影響公司資本總額,但不能保證原股東會欣然接受新股東。股東之間可能不存在高度信任關系,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因此,《公司法》對股權對外轉讓作出了更多的規定和限制。我國《公司法》規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不同意轉讓的,應當購買轉讓的出資。不購買轉讓的出資的,視為同意轉讓。司法實踐中對這一規定有兩種理解。一是有限公司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其出資時,未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的,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有購買出資的義務,否則視為同意將出資轉讓給股東以外的人。根據這項諒解,轉讓必須實現,或轉讓給股東以外的人,或轉讓給持異議的股東。另一種觀點認為,有限公司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否則不能轉讓。根據這一理解,在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的前提下,不同意轉讓的股東可以購買出資,也可以同意轉讓。多數股東不同意轉讓的,不得進行股權轉讓。如果原股東不愿意收購,股權轉讓就行不通,而減資過程通常很難啟動,那么股東真的步入了一條單行道。這不僅嚴重影響了股東的投資積極性,也不利于公司的發展。所以我同意第一個觀點。在這種觀點下,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公司法》規定,股權對外轉讓必須經過半數以上股東的同意,但在第一理解下,通常有兩種結果:1。轉讓出資未經半數以上有表決權股東同意,不同意轉讓的股東購買其股權的;2通過的,可以轉讓給股東以外的人,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因此,無論是原股東不同意轉讓并自行購買,還是同意轉讓,在同等條件下仍具有優先購買權。因此,這里對通過表決權的股東人數比例的要求沒有實際意義,也沒有存在價值。筆者建議將該條簡化為: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時,必須征得其他股東的同意。不同意轉讓的,應當購買轉讓的出資。股東不購買轉讓的出資的,視為同意轉讓;第二,公司法規定股東實現出資有兩種途徑;二是股權轉讓。然而,減資是指股東先于債權人取得公司財產,公司資產的減少會危及債權人利益的實現,因為這些資產是債權人利益的期待。因此,為維護社會交易安全,我國《公司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股東不得抽回出資,并確立了資本不變和資本保全的原則。所謂保全原則,是指公司成立后,必須實際保留與其注冊資本相當的資本。執行這一原則的目的是維護公司的資本,保護債權人的利益,維護商業交易的安全。有限責任公司的資本保全原則要求,在公司存續期間,股東不得以抽回公司股本的方式實現出資,因此減資方式不可行,無法實現出資的收回。另外,公司協議解散必須經過2/3以上表決權的通過,而中小股東往往靠自身實力無法實現,因此協議解散之路仍然是不可逾越的。至于司法解散請求,在我國司法實踐中更難得到支持。此時,股權轉讓成為一種常用的解決方案,讓小股東擺脫被欺負的狀態。但有時由于種種原因不能轉讓,否則轉讓會使其遭受嚴重損失。這個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大股東過錯的后果只能由小股東承擔嗎?當然不是。如果這樣只會破壞投資者的積極性,不利于公司的正常經營。僅僅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不利于保護部分股東的利益。我國現行司法制度應考慮拓寬救濟渠道,保護股東利益,或對特殊情況下的股權轉讓作出規定,使股權轉讓制度充分發揮其效力。一是平衡股東利益的保護。有限責任公司具有很強的人文合作因素。股東之間良好的信任、合作和依賴是公司經營的基礎和保障。因此,股東轉讓股權,可能損害其他股東的權益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過錯責任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10房屋拆遷貨幣補償算公攤面積嗎
2021-01-01書籍侵權如何處罰
2020-11-22政府強行征地怎么上訪
2020-12-10哪些財產屬于夫妻個人財產
2021-01-27新婚姻法對事實婚姻的認定是怎樣的
2021-02-08在執行協議上確實還不上債怎么辦
2020-12-09起訴侵權賠償如何收取受理費
2020-11-09學生在學校搬桌子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終止的勞動合同應保存多久
2021-01-20放棄競業限制補償金有效嗎
2020-11-19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有哪些
2021-01-12辭職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22如何確定人壽保險的金額
2021-02-05保險人未及時作出核定賠償要負什么責任
2020-12-29如何訂立海上保險合同
2021-02-10用假手續取得保險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03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賠償原則有哪些
2021-03-18保險事故中“第三者”的認定
2021-03-15在責任保險中保險合同的賠償要件是什么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