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會計政策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所采用的原則、依據和會計處理方法。企業采用的會計計量基礎也屬于會計政策。企業對相同或者類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相同的會計政策。但其他會計準則另有規定的除外。企業會計政策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變更的,應當重新履行上述程序,并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辦理。
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應當在各個會計期間、各個期間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但是,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變更會計政策: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需要變更;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加可靠、相關的會計信息。下列事項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本期發生的交易或事項與以前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有本質區別,采用新的會計政策;第一項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項采用新的會計政策。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變更會計政策的,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會計制度。如果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則應采用追溯調整法,將會計政策的累計影響調整至報告期初的最早留存收益。報告期初披露的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和其他比較數據也應進行調整,但除不調整的項目外,無法確定會計政策變更的累計影響。
如果無法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預報告期的影響,則應從追溯調整的最早期間開始應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本期初無法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前期間的累計影響的,采用未來適用法。未來運用方法,是指將變更后的會計政策運用于變更日或之后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或在會計估計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確認會計估計變更影響的方法。會計政策變更的稅務處理會計政策是企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依據,但稅法的許多規定與會計政策不一致。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其財務會計處理方法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計算稅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條規定,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的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會計軟件,應當報稅務機關備案。因此,企業應當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和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會計政策。會計政策經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經理(廠長)會議或者類似組織批準后,依照稅收征管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和稅務機關的規定報稅務機關備案規則。企業會計政策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需要變更的,應當重新辦理,并按照會計準則處理后向稅務機關說明變更原因。會計政策變更應當報稅務機關備案。
企業因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要求,或者能夠提供更加可靠、相關的會計信息而變更會計政策的,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和繳納,應當按照稅法的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會計政策的變更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會計政策應當在每個納稅年度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本期發生的與以前有實質性差異的交易或者事項,或者首次發生的或者不重要的影響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交易或者事項,采用新的會計政策的,應當調整納稅影響額。
企業會計政策變更采用追溯調整法,對會計政策變更的累計影響進行調整,列報前期最早留存收益。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和以前期間披露的其他比較數據不受影響的,不追溯調整以前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追溯調整法造成時差的,應當考慮遞延所得稅的調整,并按照所得稅會計準則的規定調整所得稅費用。采用未來適用法處理變更日及以后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的,不影響上一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不考慮調整上一年度的遞延所得稅。會計估計變更會計估計變更,是指由于資產負債的現狀和預期經濟利益、義務的變化,對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或者資產的周期性消耗金額進行調整。企業作出估計所依據的基礎發生變化,或者由于獲取新的信息、積累更多的經驗以及以后的發展變化,可能需要對會計估計進行修改。會計估計變更的依據應當真實可靠。
企業應當采用未來適用的會計估計變更處理方法。會計估計變更僅影響變更當期的,在變更當期確認其影響數;同時影響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的,在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確認其影響數。企業難以將某項變更區分為會計政策變更或會計估計變更的,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六條規定,企業所有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投資性資產和存貨,均按歷史成本計稅。前款所稱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取得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支出。
企業在持有各類資產期間增加或者減少資產價值的,除依照國務院財政、稅務機關的規定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資產的計稅基礎。因此,企業因會計估計變更調整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或者經常性消耗資產的金額的,在納稅處理中不調整資產的計稅基礎,如有差異,應當進行納稅調整。企業應當采用未來適用的會計估計變更處理方法。會計估計變更僅影響變更當期的,在變更當期確認其影響數,并在當期進行納稅調整;既影響當期又影響未來期間的,其影響數在變動當期和以后期間確認,并在當期和以后期間進行納稅調整。在會計處理方面,前期差錯是指由于編制前期財務報表時預期取得并考慮到的可靠信息和批準前期財務報表時取得的可靠信息未得到或錯誤使用,導致前期財務報表出現遺漏、遺漏或錯報財務報告。前期差錯通常包括計算差錯、會計政策運用差錯、對事實的疏忽或曲解以及舞弊的影響,以及存貨和固定資產的盤盈。
企業應當采用追溯重述法對重大前期差錯進行更正,但無法確定前期差錯的累計影響數的除外。追溯重述是指對相關事項進行更正的方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賴拘留15天后怎么辦
2021-03-23人身遭到損害后怎么應對
2021-02-28公證業務范圍有哪幾種
2021-01-20集體清償程序可否行使別除權
2020-12-01繼女應承擔繼母的贍養費嗎
2021-01-06交通事故死亡賠償范圍
2021-01-28老人去世房產過戶有期限嗎
2020-11-25軍人離婚調解無效證明在哪開
2021-02-06辦酒不領證算結婚嗎
2021-03-05私人借錢用房子做抵押安全嗎
2021-03-19市場運作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1-16商場未盡保障義務是否應當賠償
2021-02-05壽險種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1-01-03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扶老人險怎么買,扶老人險賠什么
2020-12-12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有什么條件
2020-12-18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2021-02-04什么是原土地承包經營權人
2020-12-06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土資源行政復議工作的意見
2021-03-012020年農村拆遷補償新政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