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共分8章98條,包括:總則、勞動合同的訂立、勞動合同的履行、勞動合同的變更、解除和終止、特別規定、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及補充規定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建立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本文是關于《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目的,也叫立法目的。本文的立法目的有三層含義:一是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作出雙向選擇、確定勞動關系的協議,明確市場經濟體制下雙方的權利義務,這是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基本依據。改革開放后,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我國開始了計劃經濟下的固定勞動制度改革。1986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國有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暫行規定》,決定在國有企業新招收的職工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開始打破勞動用工制度中的“鐵飯碗”。1994年通過的《勞動法》將勞動合同制度作為一種法定的用工制度,規定適用不同所有制的雇主,工人也從新招聘的工人擴大到所有工人,無論固定工人和臨時工人、經理和普通工人。《勞動法》有一章專門論述勞動合同,這是我國現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據。《勞動法》的制定標志著我國勞動合同制度的正式確立。《勞動法》實施十多年的實踐證明,勞動法確立的勞動合同制度對打破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分配的勞動用工制度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向選擇的勞動用工制度,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市場配置,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然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勞動就業形勢呈現多樣化,勞動關系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一些新型的勞動關系,如非全日制用工、勞務派遣工、家庭用工、個人用工等。同時,勞動合同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期限短、試用期被濫用、用人單位隨意終止勞動合同、將正常的勞動用工轉為勞務派遣等,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破壞了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也給整個社會的穩定帶來了隱患。因此,有必要根據實際問題進一步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制定《勞動合同法》是為了規范勞動合同的簽訂、履行、變更、解除或終止,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促進建立穩定的勞動關系,預防和減少勞動爭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目的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或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即“單一保護”或“雙重保護”是勞動合同立法中爭論的“焦點”。在公眾咨詢和審議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勞動合同法》應該是“雙重保護”,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由于勞動合同也是一種在平等、自愿、協商一致基礎上達成的合同,因此應當平等地保護合同雙方的權利。它只提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偏袒勞動者,增加用人單位的責任,限制用人單位的自主權,增加用人單位的經濟負擔,損害用人單位的利益,這將導致勞動關系失衡,最終損害勞動者的利益。有人甚至認為,如果《勞動合同法》過度保護工人而忽視雇主的利益,將誤導國內外投資者。中國的法律沒有保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甚至傷害了投資者的感情,這不利于中國吸引外資的政策。然而,大多數意見認為,應明確保護工人的合法權益。因為我國當前的現實是勞動力相對過剩,資本處于強勢地位,勞動力處于弱勢地位,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權力平衡嚴重失衡,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現象在實踐中較為普遍。勞動合同法作為規范勞動關系的法律,其立法價值在于追求勞動與資本的平衡。在實踐中,由于用人單位太強,勞動者太弱,如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受到同等保護,勢必導致勞資關系失衡,偏離勞動合同法應有的價值取向。平等自愿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不能改變勞動關系中的實際不平等。為了使勞動合同制度在維護我國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有必要對勞動者進行優待。最后,鑒于《勞動合同法》是一部社會法,勞動合同立法應著力解決許多侵犯勞動者利益的問題,例如,雇主不簽署勞動合同、拖欠工資以及實際勞動關系中的短期勞動合同。因此,從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的目標出發,立法仍定位于有利于勞動者
勞動合同法是實現勞動力資源市場配置、促進和諧穩定勞動關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是勞動合同法的終極價值目標。法律是社會關系和社會利益的調節器。任何立法都是權利義務的分配和社會利益的分配。立法必須在多個利益主體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努力尋求各利益主體之間,特別是同一矛盾中的相對人之間的利益平衡。在勞動關系中,應該認識到工人是軟弱的。但是,如果立法過度擴大勞動者權益,增加企業責任,就會限制企業用人的自主權,難以實施優勝劣汰的柔性管理,影響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最終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如果勞動者權益保護不到位,企業責任要求過少,就會影響勞動力供給,不利于形成高素質、健康的勞動力隊伍,最終會損害企業利益。因此,勞動合同立法應在公民的勞動權利和雇主的企業責任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點,以確保和諧的勞動關系。目前,我國勞動用工普遍實行勞動合同制。勞動合同制度化、法制化,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有利于建立穩定的勞動關系,減少勞動爭議的發生,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因此,《勞動合同法》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確立了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勞動關系的最終目標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反擔保解除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3-08父親交不起贍養費孫子能交嗎
2021-02-18怎樣才能要回購房的定金
2020-12-02受欺詐訂立的買賣合同有效嗎
2020-11-17企業承包與租賃合同區別具體在哪些地方
2021-01-01拿到公證書后怎么過戶
2020-12-26通過房產中介買賣房屋有何風險
2021-03-18試用期不合格辭退入職體檢給報嗎
2021-02-24勞動合同期限未滿可以辭職嗎
2020-12-24簽保密協議有保密費嗎
2021-03-24如何認定虛假勞務派遣
2020-11-28人壽保險的作用
2020-11-10壽險理賠中主訴證據效力的認定
2021-01-08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如實告知規定對保險業提出新要求
2021-02-13保險的損失補償原則問題
2021-03-22保險人解除合同的情形是什么
2021-01-11無證駕車所致財損保險會不會賠
2020-12-13肇事者醉酒保險公司咋賠
2021-01-13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