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觀點認為,漏油船舶應提前得到賠償。這種觀點認為,無過錯責任原則適用于污染損害賠償。造成污染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非漏油方應當承擔百分之百的碰撞責任的除外。漏油船舶承擔污染賠償責任后,可以按照過錯比例向非漏油方追償。這種觀點符合“clcl969”確立的“誰漏油誰賠償”的原則。雖然污染的近因是“碰撞”和“漏油”,但事故最直接的原因是“漏油”,而不是“碰撞”,因此漏油船被視為污染源的依據。例如,1998年廣州海事法院審理的“金油6號”污染案和1999年審理的“閩交公2號”污染案都規定,只有造成污染的船東才應承擔責任,第二種觀點是按照碰撞責任的比例進行賠償。這種觀點認為,《海商法》是一部特殊的法律,與《民法通則》相比,《海商法》應當優先適用。根據《海商法》第169條的規定,每艘船舶因過失船舶碰撞造成第三方財產損失的賠償責任不得超過其比例,即發生碰撞時,無論哪艘船漏油,雙方均應按照碰撞責任的比例承擔污染損害賠償責任。在廣州海事法院審理的“閩交公2號”污染案上訴案中,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海商法》第169條的規定,責令與兩艘船舶相撞的船舶所有人按照過錯責任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第三種觀點是連帶責任賠償。這種觀點認為,碰撞雙方的行為與油污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構成共同侵權,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漏油只是一種現象,而不是一種行為。無過錯責任是指如果發生損失,應當承擔責任。兩船之間的連帶責任與過失責任之間不存在矛盾。如果油污損害的受害人要求賠償時區分了兩船的責任,則兩船仍承擔連帶的外部責任,并承擔一定比例的內部過錯責任。這種觀點還認為,規定碰撞船舶對污染損害承擔連帶責任,不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而且有利于確保油污案件盡快結案,因為案件的結案不需要等待船舶碰撞責任比例的結果。例如,在1988年的石油污染案中,受害者起訴“vlachernabreeze”和“潮河”船舶的船東和經營人共同侵權,廣州海事法院認為,這兩艘船舶構成共同侵權,應當對污染損失承擔連帶責任。第一種觀點是,即按照“誰漏油,誰賠償”的原則承擔油污責任,在理論和實踐中得到了更多的認可。主要原因如下:(1)船舶碰撞和船舶碰撞造成的污染屬于不同性質的侵權行為,應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前者屬于一般侵權,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后者屬于特殊侵權行為,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適用于石油污染責任,要求法院只審查石油污染侵權行為的三個構成要件,即污染環境行為、損害事實以及污染環境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而不考慮當事人的過錯。第二種觀點認為,如果法院確定互有過錯的船舶應按比例承擔賠償責任,并要求非漏油船舶對油污受害者承擔責任,則必然涉及船舶碰撞方的過錯,這與適用于油污責任的無過錯責任原則背道而馳。(2) 船舶碰撞損害賠償與船舶碰撞油污損害賠償屬于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船舶碰撞法律關系的主體是碰撞雙方,而油污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泄漏污染源的人和污染受害者。應對上述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應適用不同的法律,即分別適用《海商法》第八章關于船舶碰撞的規定和關于油污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3) 《國際燃料污染損害民事責任公約》第5條和《CLCL992》第5條規定的連帶責任,是針對兩艘或兩艘以上船舶造成的油污事故損失不能合理分離的情況。碰撞后,如果只有一艘船漏油,油污損失可以合理分割,上述規定不適用,并承擔連帶責任。當然,如果不止一艘船舶漏油,并且無法合理區分損失,則多艘船舶應對損失承擔連帶責任。此外,在國內立法尚未對非油輪與油輪碰撞造成的油污責任規定強制保險和財務擔保的情況下,如果采取連帶責任賠償原則,非油輪可能無法承擔油污責任。由此可見,雖然連帶責任賠償原則在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但不利于航運業的發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口頭變更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9哪些財產可以抵押
2021-01-11違法征地查處過程中,政府不作為怎么辦
2020-12-24股東代表訴訟的訴訟費誰交納
2020-12-147萬的車輛的保全費收取多少
2021-01-21可以去看守所探監嗎,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2-19承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2-14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糾紛哪個單位管
2021-02-20保安合同終止要留存多久
2020-12-28怎樣才能守法跳槽
2020-11-26事業單位解聘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1-21失能保險的給付方式是怎樣的
2021-03-18交通事故對方不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1-01-04機動車損失險理賠需什么材料
2021-03-14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14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類有哪些
2021-01-17承包地補償糾紛該怎么解決呢
2021-01-29土地出讓費應該誰出
2020-11-22土地轉讓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1-17土地流轉合同書范本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