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其中包括勞動者有義務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
同時,《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還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即:,他們可以就保守商業秘密的范圍、方式、期限和形式進行協商并達成一致。本條款的目的是保護用人單位的經濟利益,防止知悉商業秘密的勞動者故意或任意泄露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一旦員工違反合同,可根據本條款要求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然而,保護商業秘密絕不是在勞動合同中增加條款那么簡單。它需要以下一系列措施和條款的共同努力
采取保密措施
1。指定知道商業秘密的人員的范圍。例如,作為商業秘密的流程或公式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因此員工只能聯系他們必須完成的任務的一部分,而不能聯系其他部分。在勞動合同的保密條款中,規定所有使用和接觸保密技術的人員都應承擔保密責任,以明確知悉商業秘密的人員的范圍,以追究今后的披露責任。限制其他人員接觸、了解或使用商業秘密以及商業秘密的存儲地點
3。
如果設備和文件是保密的,則應制定保密規則,確保文件的保密性。簽署保密條款。與知悉文件的人員,包括文件的保管人員、接觸機密的人員和知悉文件的人員簽訂保密協議,以防止泄露。在保密檢查方面,可以在用人單位內部規章中規定,對即將離職或退休并知悉企業商業秘密的人員進行保密檢查,以提醒其履行保密義務,在約定保密條款時約定保密范圍,一些企業只是普遍同意員工有義務保守商業秘密,而沒有達成具體協議。這樣做的缺點是保密責任不明確、不具體。一旦出現問題,往往很難確定其是否屬于商業秘密泄露,因此無法有效保護商業秘密
因此,企業應當明確規定哪些商業秘密要求勞動者保守
商業秘密包括未公開的商業信息和技術信息
商業信息是指與生產、經營、銷售有關的保密信息、情報、計劃、方法、程序、商業決策等,以及組織生產經營管理的秘密。技術信息是指技術秘密或專有技術
技術秘密一般指生產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中的技術秘密或專有技術、非專利技術成果和專有技術。上述商業秘密有多種類型,應由雇主選擇,不能無限制地確定
企業的商業秘密是什么,應根據企業的競爭需求和商業需求以及工人的工作來確定,以及哪些員工有保密義務
約定的保密期限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方式保守商業秘密,如保守商業秘密不是無限期的,應當要求勞動者不得向他人披露或者通過媒體披露,約定員工承擔保密義務的期限,特別是合同期滿后員工是否繼續承擔保密義務,為了防止雇員在重新就業后泄露商業秘密,給原雇主造成經濟損失,合同終止后雙方必須繼續履行的這種義務在法律上稱為“后合同義務”。根據誠信原則和交易習慣履行的義務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約定,在勞動關系終止后的一定期限內,勞動者將繼續承擔保守商業秘密的義務,因為商業秘密具有一定的及時性,時間發生了變化,有些不會成為秘密。要求與原雇主不再有勞動關系的工人承擔終身保密義務既不現實也不公平。此外,在同意這一義務時,勞動者應當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
約定的違約金和賠償
違約金和賠償金的條款不是勞動合同中的必要條款,當事人可以約定也可以不約定
違約金和賠償金的條款不影響勞動合同的效力,也不影響對勞動者違反保密義務的經濟賠償責任的調查
(一)賠償條款的約定
如果勞動者違反約定的保密條款,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中國法律明確規定勞動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賠償范圍也有明確規定:
1。勞動者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害的,應當賠償用人單位的經濟損失。被侵權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金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并記錄被侵權經營者為調查侵權人合法權益不正當競爭所支付的合同費用這些合理的費用包括調查費、律師費等。連帶責任,即勞動者與其他用人單位共同侵害原用人單位的,用人單位招用勞動合同未解除的勞動者,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勞動者與侵權單位應當共同承擔賠償責任,除勞動者的直接責任外,用人單位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連帶賠償的份額不得低于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下列損失:
(一)給生產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經營和工作
(二)因獲取商業秘密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違反商業秘密規定的經濟賠償責任范圍大于一般違約賠償的范圍
一般而言,違約僅賠償直接損失,而違反商業秘密條款不僅需要賠償直接損失,還需要賠償間接損失,如調查費、律師費等,因為商業秘密的損失價值不能用違約方獲取商業秘密所花費的成本來計算。
商業秘密將給違約方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考慮到維護合法的競爭秩序和市場秩序,法律規定了廣泛的賠償
當雇主和工人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時,他們應該注意雙方可以預期的損失金額的具體約定,但不應超出法律規定的范圍
也不能再約定賠償,只同意在違約情況下,按照勞動法規承擔賠償責任,為了不超過侵權人的實際承受能力
(二)違約金的規定
由于中國法律規定,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實際損失和數額,因此,違約金數額的確定也應受到法律規定的賠償范圍的限制,不應約定過高的違約金,否則即使約定,也無法實際履行
商業秘密在市場競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用人單位應當根據中國勞動法掌握商業秘密和特點,切實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損害與工傷損害有什么不同嗎
2021-02-21工傷賠償怎么算的
2020-12-18公司法關于股東出資法律如何規定
2021-01-03婚禮上送花圈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嗎
2021-01-15能索要十幾年的贍養費嗎
2021-01-24對指定管轄不服的怎么辦
2021-03-23財產保全是名下所有財產嗎
2021-01-29公證遺產之后可否不繼承轉賣
2021-02-03裝修的房子漏水損失怎么賠償
2021-01-13勞動關系轉移單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1-03-24雙方的合同什么情況下表示已經成立
2021-01-04居間合同的報酬有限制嗎
2020-11-27公司法定代表人有哪些職務
2021-02-18集資房滿兩年以什么為標準
2021-01-19處分以后能否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6產品質量和產品責任險
2020-11-26家用車擅改運營,保險公司是否能拒賠
2020-12-21雇主責任險保險合同
2020-12-15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保險公司定損價格過低,車主的修理費差距應該怎樣解決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