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補償以及補償金額與辭職或解雇沒有直接關系。關鍵問題取決于原因。如果用人單位辭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11種情形,勞動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否則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用人單位有下列“十二種情形,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否則不需要支付。用人單位被辭退的,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不需要支付賠償金。
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提前30天通知的,不需要支付賠償金。如果不提前通知,將作為代理支付一個月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條例》的規定,無勞動者過錯,擅自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兩倍的經濟補償。根據《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法發[1995]309號)第53條,勞動法中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計件工資等,獎金、津貼和補貼工資、延長工作時間的報酬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2。在實踐中,工人的工資一般分為基本工資、應付工資和已付工資。基本工資通常是用人單位為勞動者設定的基本工資,一般不包括加班工資、津貼、補貼、福利待遇等。應付工資是指勞動者在提供正常工作時依法應當領取的全部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加班工資、獎金、津貼等,實際工資是勞動者每月實際收到的工資,通常會扣除一些費用,如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所得稅、伙食費、租金等,經濟補償的計算應以勞動者的應付工資為基數,而不是以基本工資和實發工資為基數
基本工資只是勞動者工資的一部分,顯然不能作為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數,而支付的工資并不能真正反映工人的工資水平。
例如,雇主不支付加班費和扣留工資等違法行為可能導致支付的工資低于工人的實際工資,這顯然不能作為經濟補償的計算基礎
如果在提前解雇期間受到不當待遇,你可以通過法律渠道保護自己的權利,詳情請咨詢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機關違法對違建強拆有賠償責任嗎
2020-12-22什么樣的無證房在拆遷中有補償
2021-01-24開具政審證明和無犯罪記錄證明需要哪些手續和材料
2021-01-19丈夫偷拍妻子出軌傳播視頻及照片違不違法
2020-12-04欠錢不還夫妻倆離婚怎么辦
2020-11-25交通事故全責可以報工傷
2020-11-12公共場合侮辱他人行為怎么認定處罰
2021-01-03民事訴訟調解與不調解的區別
2020-12-30商業銀行解散的事由是什么
2021-02-21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同業拆借,拆入資金可以用于投資嗎
2021-01-19反擔保合同的保證期間多久起算
2021-03-05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勞務派遣一般納稅人如何認定
2021-03-16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濟糾紛
2021-02-08人壽保險中的受益人是誰
2021-01-11壽險理賠中主訴證據效力的認定
2021-01-08飛機故障延誤賠償流程
2021-03-20免責條款未說明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履行主體是什么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