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在上班途中的傷害承擔責任,是勞動者就業活動的延伸,屬于與履行職責有內在聯系的行為,可以認定為從事就業活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就業主體因服務或者提供勞務發生的五種爭議,不符合第四條規定的《勞動法》第二條按勞動關系處理,第四種爭議是提供勞務的勞動者與建設工程或者其他服務使用者之間的爭議。《解釋》的實施,將為審理勞動關系案件提供操作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二款規定:“從事前款所稱的就業活動,是指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形式的活動雇主授權或指示范圍內的勞動活動。勞動者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表現為履行職責或者與履行職責有內在聯系的,視為從事就業活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勞動者在就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關系以外的第三人對勞動者造成人身傷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要求賠償。”第二,雇主賠償通勤傷害的責任條款是否違法。保險期間,由于下列情形,被保險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除香港、澳門、臺灣以外)被保險人死亡或死亡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規定,由保險人承擔經濟賠償責任;被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應當承擔的責任: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造成的意外傷害;
(2)在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因與工作有關的準備工作或收尾工作造成的意外傷害;(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執行工作職責發生暴力致人意外傷害的;(四)職業病診斷和鑒定;(五)外出工作時因工作原因受傷或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受傷的;(七)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內,突發疾病或者48小時內搶救無效死亡的;(八)在搶險救災和其他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活動中受傷的;(九)因戰爭、因公致殘,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又發生舊傷的;(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雇員在上班途中受傷,雇主是否應該負責?職工在上班途中受傷也屬于工傷范疇。勞動者受傷后,用人單位可以主動為其申報工傷保險。勞動者在上班途中受傷前,用人單位沒有為其購買工傷保險,因此無法辦理工傷保險理賠,用人單位不愿意承擔法律責任。建議您直接上網咨詢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執法行政復議機構是哪幾個
2021-02-13商標注冊下來營業執照可以注銷嗎
2020-11-16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后債務人和擔保人和債權人是否承擔民事責任
2021-02-12承兌匯票與支票有什么區別
2021-03-12法律關于同居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19交警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要用幾天
2021-01-15到法院能和娘家人斷絕關系嗎
2021-03-02離婚協議中給付金錢義務約定和處理
2020-11-13取消繼承權有哪些情況
2021-01-28入獄者是否喪失繼承權
2021-02-08反家暴法規定:哪些行為算家暴
2020-12-10新《集體合同規定》注重對女職工特殊保護
2020-12-10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以房養老政策如何且行且完善
2020-11-21人身意外險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1-26飛機延誤可以退票嗎
2021-01-31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程序
2021-03-03本案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1-03-20保險人的違約行為有哪些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