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派壓實技術(控股)有限公司訴
北京欣路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專利權權屬糾紛案
一審民事判決書(2003)一中民初字第9839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3)一中民初字第9839號
原告藍派壓實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住所地南非共和國1490豪登省奈杰爾362信箱。
法定代表人埃瑞克·約斯通·庫克,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楊曉光,北京市中咨
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廖紅梅,女,漢族,1975年10月6日出生,藍派沖擊壓實技術開發(北京)有限公司法律助理,住
重慶市沙坪壩區沙坪壩北街83號。
被告北京欣路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8號幼兒園辦公樓一層。
法定代表人袁悅,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謝冠斌,北京市立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王建軍,男,回族,1979年7月11日出生,北京欣路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職員,住北京市海淀區上園村3號院99文理學院。
原告藍派壓實技術(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藍派公司)訴被告北京欣路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欣路特公司)專利權權屬糾紛一案,本院于2003年9月3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4年1月17日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藍派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楊曉光、廖紅梅,被告欣路特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謝冠斌、王建軍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藍派公司訴稱:被告欣路特公司于2001年7月4日,通過受讓從原申請人楊世基處獲得了98125050.5號發明專利申請權,該專利申請的名稱為“沖擊碾壓增補路基強度與穩定”,由楊世基于1998年11月30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該專利申請所涉及的內容為原申請人在受雇于原告藍派公司期間,利用原告的技術、資金和設備所完成的。被告欣路特公司成立于2000年,系一家從事與原告子公司相同業務的公司,原申請人楊世基為其發起人和
股東之一。被告欣路特公司于2000年2月28日與楊世基簽署了上述專利申請權的轉讓協議并于2000年12月19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請求
變更上述專利申請的申請人,該轉讓于2001年7月4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生效。被告欣路特公司在該項專利申請所涉及的技術系楊世基在受雇于原告期間所完成且楊世基仍受雇于原告子公司的情況下,與原申請人楊世基簽署上述專利申請的轉讓協議,并在上述轉讓尚未生效的情況下,即以上述專利申請的申請人的身份起訴藍派沖擊壓實技術開發(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藍派公司)不正當競爭。盡管被告通過形式上
合法的手續取得了上述專利申請的申請權,但這種取得顯然不是善意的。故請求法院確認被告欣路特公司與楊世基間就第98125050.5號發明專利申請權所進行的轉讓行為無效,第98125050.5號發明專利申請權歸原告所有。在本案訴訟期間,因所涉第98125050.5號發明專利申請已經授權,故原告藍派公司請求法院確認第98125050.5號發明專利權歸屬原告藍派公司。
被告欣路特公司未提交書面答辯狀,其當庭口頭答辯稱:1、本案原告藍派公司起訴無任何事實和法律依據,被告欣路特公司的專利申請權由原申請人轉讓我方,我方是合法受讓的,是善意第三人,無惡意串通情況。2、本案根本不應該
立案。2000年2月,本案原告藍派公司以同一事實和理由起訴過被告,但原告撤訴了,現不應該再起訴。3、本案原告藍派公司屬于纏訴,本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已經審理了四次,第一次是原告主體不適格,第二次是超過訴訟時效,第三次是被告主體不適格,此次訴訟不應該立案。
經審理查明:
原告藍派公司于1997年2月24日與案外人楊世基就其技術和設備在中國應用的試驗問題
達成協議,由原告藍派公司提供技術、設備和經費,楊世基協助有關試驗,試驗成果歸原告藍派公司或其指定的代理人所有。
1998年4月,楊世基作為藍派公司的代表參加了第三屆國際道路和機場路面技術大會。
1998年11月30日,楊世基就“沖擊碾壓增補路基強度與穩定”技術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申請發明專利,專利申請號為98125050.5。1999年4月21日,該專利申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公開,載明申請人楊世基,發明人楊世基。
1999年2月,原告藍派公司投資成立北京藍派公司。北京藍派公司成立后,原告藍派公司向該公司出具
委托書,委托該公司處理原告藍派公司在中國的一切業務,并控制和保護原告藍派公司在中國擁有的所有技術成果和知識產權。
2000年2月28日,楊世基與欣路特公司簽定
技術轉讓協議,將上述專利申請權轉讓給欣路特公司。2000年12月19日,楊世基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申請著錄事項變更,2001年7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予以公告,變更后的申請人為欣路特公司。
2003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向欣路特公司發出授予發明專利權通知書,專利號為:98125050.5,名稱為:沖擊碾壓增補路基強度與穩定。
另查明:2001年9月10日,北京藍派公司以專利申請權確權為由,以楊世基、欣路特公司為被告,向本院提起訴訟。2001年11月21日,我院以原告主體不適格為由,作出(2001)一中知初字第272號民事裁定書,駁回北京藍派公司的起訴。
2002年2月20日,本案原告藍派公司以專利申請權確權為由,以楊世基、北京欣路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被告,向本院提起訴訟,在訴訟過程中,其撤回了對北京欣路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起訴,2002年11月22日,本院以其訴訟請求超出訴訟時效為由,作出(2002)一中民初字第1138號民事判決書,駁回原告藍派公司的訴訟請求。原告藍派公司不服,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于2003年5月20日作出裁定,
撤銷原判,發回重審。本院于2003年6月24日重新立案,2003年7月29日,以被告主體不適格為由,作出(2003)一中民初字第7687號裁定書,駁回原告藍派公司的起訴。
再查明:在本案訴訟中,原告藍派公司向本院提交在普通白紙上手寫的三張帳單的復印件,用以證明原告藍派公司曾向原專利申請人楊世基支付過費用,以及北京藍派公司向楊世基支付工資的工資表復印件若干張及載明戶名為楊世基的銀行存折復印件,用以證明1999年6月后,北京藍派公司向楊世基支付過工資,本案爭議的專利權應屬于原告藍派公司。
以上事實有:98125050.5號專利公開說明書、98125050.5號專利申請著錄項目變更
申請書、第17卷27號專利公報、技術轉讓協議、備忘錄協議、(2001)一中知初字第272號民事裁定書、(2002)一中民初字第1138號民事判決書、(2003)一中民初字第7687號裁定書、當事人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
本案爭議的專利系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所授予,且原告藍派公司在中國提起本案訴訟,故本案的審理應當適用
中國法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
民事權利的
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時起計算。我國有關法律對專利權權屬糾紛訴訟時效期間并無特殊規定。因此,提起本案訴訟的法定訴訟時效應為兩年。本案涉及的“沖擊碾壓增補路基強度與穩定”發明專利系1998年11月30日由案外人楊世基申請,1999年4月21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公開,2001年7月4日經公告申請人變更為欣路特公司,2003年9月29日授權。本案系2003年9月3日受理,在本案受理之時,本案爭議的專利尚處于申請階段,本案案由為專利申請權確權之訴,但在本專利授權之后,本案的爭議已變更為專利權權屬之訴。從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可知,在專利授權之后,專利申請人即為專利權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專利申請權與專利權實際是處于不同階段的同一權利,故在專利申請階段,對專利申請權權屬的爭議實際就是對專利權權屬的爭議。發明專利在初步審查后,專利局將予以公開,其不但公開所申請發明專利的內容,同時公開發明人和申請人。專利公告制度的意義,就在于告知公眾專利申請的有關情況,故應推定本案專利申請、申請人變更的有關內容已在公告時為公眾所知。本案中,應推定原告藍派公司于1999年4月21日就應當知道自己的專利申請權已受到侵害,訴訟時效開始起算,因此其請求保護專利申請權的訴訟時效屆滿時間應為2001年4月20日。另根據本院查明的原告藍派公司于1999年2月即委托北京藍派公司對其在我國境內的一切技術成果和知識產權負責控制和保護這一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公開“沖擊碾壓增補路基強度與穩定”發明專利申請的時間應為北京藍派公司應當得知原告藍派公司權利被侵害的時間。原告藍派公司于2003年9月3日向本院提起本案訴訟時,已經超過法定訴訟時效28個月,而原告藍派公司未提出
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理由。[Page]
綜上,原告藍派公司所提“沖擊碾壓增補路基強度與穩定”發明專利權歸其所有的訴訟請求因超過訴訟時效本院不予保護。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一百三十七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藍派壓實技術(控股)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原告藍派壓實技術(控股)有限公司負擔(已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原告藍派壓實技術(控股)有限公司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30日內,被告北京欣路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遞交
上訴狀及副本,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0元,上訴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馬來客
代理審判員 李燕蓉
代理審判員 任 進
二 ○ ○ 四 年 四 月 二 十 日
書 記 員 姜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