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審理姚中堅訴科學出版社出版
合同糾紛一案
民事判決書原告姚中堅,男,1961年10月5日出生,漢族,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指揮學院軍事交通運輸教研室主任,住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8號35樓丙門1號。
委托代理人楊全斌,男,1963年5月31日出生,漢族,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指揮學院
法律顧問處律師,住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8號35樓甲門5號。
被告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5號。
法定代表人王
大慶,社長。
委托代理人李靜,女,1959年1月25日出生,漢族,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總編室主任,住北京市海淀區柳林館南里2號樓19層5室。
原告姚中堅訴被告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以下簡稱科學出版社)出版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姚中堅及其委托代理人楊全斌,被告科學出版社的委托代理人李靜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姚中堅訴稱,1998年10月13日,我與科學出版社訂立圖書出版合同,合同的主要內容是:科學出版社在全國地區以圖書形式出版我的作品《汽車故障快速排除手冊》(以下簡稱《手冊》)中文版;作品初印、重印、再版,科學出版社均應按照“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的標準,向我一次性付清稿酬。
合同訂立以后,我全部履行了
合同義務,科學出版社也于2000年4月第一次出版發行《手冊》,并按照合同約定向我支付6812元稿酬。但其后科學出版社又分別于2001年4月和2003年2月兩次重印了《手冊》,沒有如約向我支付稿酬,我與科學出版社多次交涉均無結果。故訴至法院,要求科學出版社支付稿酬13398元,并要求解除與科學出版社的合同。
原告姚中堅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1、圖書出版合同;2、收款憑證(稿酬支付憑證);3、付款憑證;4、《手冊》第一次印刷和第三次印刷的原書。科學出版社對上述證據的真實性均無異議,但認為證據1合同中第十條所說的支付稿酬只是指印數稿酬而不含基本稿酬。
被告科學出版社辯稱,1998年10月,我社與姚中堅簽訂了《手冊》一書的出版合同,按照合同約定,在作者將書稿交付后,我社經過細致認真地編輯加工,于2000年4月出版了《手冊》,定價為20元,印數為5000冊。《手冊》出版后,我社即刻如約將稿酬6049.06元支付給了姚中堅,姚中堅已經領取了該稿酬。對于書籍的重印或再版時支付的稿酬,根據國家版權局有關基本稿酬和印數稿酬的相關規定,作品重印時只付印數稿酬而不付基本稿酬,我社按照規定進行操作。2001年4月,我社決定對《手冊》進行第二次印刷,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印刷了5000冊,我社及時將稿酬225.32元支付給了姚中堅,姚中堅也已領取。2003年2月,我社再次將《手冊》重印了5000冊,并于2003年8月通知姚中堅領取第三次印刷的印數稿酬225.32元,但姚中堅至今未領取該稿酬。我社不同意姚中堅要求支付稿費的訴訟請求,但同意解除與姚中堅的合同。
被告科學出版社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1、圖書出版合同;2、2000年第一次印刷的稿酬支付明細表;3、2001年第二次印刷的稿酬支付明細表;4、2003年第三次印刷的稿酬支付明細表;5、國家版權局合同樣式;6、國家版權局報酬規定。姚中堅對上述證據的真實性均無異議,但對證據5、6的待證事實有異議,認為證據5、6是部門規章,不能對抗雙方當事人簽訂的合法有效的合同。
經審核以上證據,并結合雙方陳述和質證意見,本院對案件事實確認如下:
1998年10月13日,姚中堅與科學出版社簽訂圖書出版合同一份,合同的主要內容是:姚中堅授予科學出版社在合同有效期內,在全國地區以圖書形式出版《手冊》中文版的專有使用權。《手冊》字數為20萬字,若《手冊》超過約定字數,雙方應重新商定。合同第七條約定,科學出版社向姚中堅支付稿酬的方式和標準為: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25元/千字× 千字+印數稿酬(按國家規定的標準);第八條約定,科學出版社在《手冊》出版后一次付清稿酬;第十條約定,作品重印、再版應按第七條的約定向姚中堅支付報酬;第十八條約定,雙方因合同的解釋或履行發生爭議,由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由國家版權局指定的著作權仲裁機構仲裁;第二十條約定,合同自簽訂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10年,期滿后,如雙方未提出異議,視為合同有效期延期5年。上述事實有姚中堅提交的證據1和科學出版社提交的證據1在案佐證。
合同訂立以后,姚中堅向科學出版社交付了書稿,科學出版社于2000年4月第一次出版發行《手冊》,字數為289 000字,印數為5000冊,定價為20元。2000年6月15日,科學出版社向姚中堅支付了6049.06元稿酬(其中基本稿酬為6550元,印數稿酬按基本稿酬的4%計算為262元,共計6812元,扣除應交的稅款,實際支付6049.06元)。上述事實有姚中堅提交的證據4和科學出版社提交的證據2在案佐證。
2001年4月,科學出版社將《手冊》第二次印刷,印數為5000冊,定價為20元。2001年8月,科學出版社通知姚中堅領取第二次印刷的稿酬。2001年9月19日,姚中堅領走第二次印刷的稿酬225.32元(印數稿酬262元扣除14%的稅)。上述事實有姚中堅提交的證據2、3和科學出版社提交的證據3在案佐證。
2003年2月,科學出版社將《手冊》第三次印刷,印數為5000冊,定價為20元。科學出版社于2003年8月通知姚中堅領取第三次印刷的稿酬,姚中堅以科學出版社未按照約定支付稿酬為由,拒絕領取。上述事實有姚中堅提交的證據4和科學出版社提交的證據4在案佐證。
1999年3月,國家版權局修訂的《圖書出版合同》(標準樣式)第十一條規定:乙方采用下列方式及標準之一向甲方支付報酬:(一)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 元/千字×千字+印數(以千冊為單位)×基本稿酬 %。或(二)一次性付酬: 元。或(三)版稅: 元(圖書定價)× %(版稅率)×印數。第十五條規定:乙方重印、再版,應將印數通知甲方,并在重印、再版 日內按第十一條的約定向甲方支付報酬。上述事實有科學出版社提交的證據5在案佐證。
1999年4月,國家版權局制定發布的《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第四條第二款規定:對于“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的支付方式,“作品重印時只付印數稿酬,不再付基本稿酬”。上述事實有科學出版社提交的證據6在案佐證。
上述事實,還有本院的庭審筆錄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姚中堅與科學出版社簽訂的圖書出版合同,為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依約嚴格履行各自的義務。科學出版社依照圖書出版合同第十八條要求由國家版權局指定的仲裁機構來處理本案,但該條對于仲裁機構未做明確約定,仲裁條款無效,故本院對本案有
管轄權。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雙方對合同第十條“報酬”的約定存在不同理解。姚中堅認為合同第十條約定“乙方重印、再版應按第七條的約定向甲方支付報酬”,而第七條約定稿酬為“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故科學出版社重印、再版時不僅應支付印數稿酬,還應再支付基本稿酬。科學出版社則認為第十條的“支付報酬”,根據出版業的通常做法,重印時只支付印數稿酬,不再支付基本稿酬,故應僅指支付印數稿酬。
科學出版社辯稱,其圖書出版合同是在國家版權局制定的圖書出版合同標準樣式的基礎上制定的,而該合同的第十一條和第十五條也存在同樣的文字表達,加之國家版權局《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中有“作品重印時只付印數稿酬,不再付基本稿酬”的規定,故應認為科學出版社在重印時不再支付基本稿酬。本院認為,本案的圖書出版合同與國家版權局的標準樣式合同并不完全相同。圖書出版合同明確選定了一種報酬支付方式,而標準樣式合同第十一條仍存在不同報酬支付方式的選定問題,故其第十五條也只能對選定付酬方式后重印、再版問題如何解決概括地作出表述,各個出版社在與作者簽訂的合同中,還需要對此具體加以明確。本案中科學出版社主張將合同之外的《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中的有關條款也納入合同,但其未在合同中予以具體明確的約定,也未向本院提供任何證據證明曾明確告知姚中堅和姚中堅對此知曉并同意。在此情況下,應認為《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的有關條款并未訂入合同。另外,《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中只涉及了重印的問題,并不涉及再版時稿酬如何支付的問題,實踐中再版的一般要重新支付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對合同同一條款的解釋應是一致的,不能任意進行解釋,不能理解為重印的只支付印數稿酬,而再版的要支付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這種理解上的兩可性說明圖書出版合同第十條的含義具有高度的不穩定性和模糊性。[Page]
本案涉及的圖書出版合同是科學出版社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的,并在擬定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屬于格式合同。對于格式合同的解釋,由于格式合同是為不特定的相對人擬定的,故其解釋所依據的原則具有特殊性,應采取三項特殊的解釋原則:一是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二是對格式合同存在兩種以上理解的,對條款提供者作不利的解釋;三是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本案不涉及第三項解釋原則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問題,故本院主要根據第一、二項解釋原則對“報酬”的內容進行解釋。
對格式合同的解釋,應考慮到多數訂約者而不是個別訂約者的意志和利益,以訂約者可能平均、合理的理解進行解釋。本案圖書出版合同第七條約定,支付稿酬的方式和標準為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第十條約定,乙方重印、再版應按第七條的約定支付報酬。從合同第七條和第十條的字面意思進行邏輯上的推演,一般人都會根據第七條、第十條的邏輯關系,得出再版、重印時還會獲得基本稿酬和印數稿酬的結論。科學出版社所謂第十條的支付報酬僅指印數稿酬的說法可能為出版行業的專業人士所知曉和理解,但卻不能為個別作者所理解,在此情況下,本院認為只能以簽約者平均的、合理的理解為標準,將合同第十條“按照第七條的約定支付報酬”中的報酬理解為指向全部稿酬,不僅包括印數稿酬,也包括基本稿酬,而不是僅指向印數稿酬。
格式合同是由一方制定而非雙方商定的,因此各項條款可能是制作人基于自己的意志所作的有利于自己的條款,尤其是條款制作人可能會故意使用或插入意義不明確的文字以損害相對方的利益,或者從維持其經濟上的優勢地位出發,將不合理的解釋強加于相對方,因此,為維護相對方的利益,在條款不清楚或存在不同理解時,對條款制作人應做不利的解釋。本案涉及的合同第十條,即存在雙方對“報酬”是單純指印數稿酬,還是既包括印數稿酬又包括基本稿酬的不同理解。本院認為,圖書出版合同是科學出版社自行參考國家版權局的合同標準樣式制定的,在國家版權局的相關文件中明確規定采用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的支付方式的,“作品重印時只付印數稿酬,不再付基本稿酬”的情況下,其應知曉該規定出臺的原因就是作者和出版社、甚至出版社內部對此存在不同的理解,很多作者都會產生重印時出版社應再行支付基本稿酬和印數稿酬的理解。為了避免這種不同理解的產生,其完全可以采用在第十條增加“采用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的支付方式的,重印、再版時不再支付基本稿酬,僅支付印數稿酬”的明確規定的方式避免產生不同的理解,但其卻未采取這種簡單的方式,致使很多作者在不知道國家版權局的相關規定,仍然存在與出版社不同、對作者有利的理解的情況下
簽訂合同。實踐中并非所有的作者都具有足夠的
法律知識或交易經驗,而科學出版社在起草合同時,應當對合同條款負有更多的審核義務。如果因為對該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可以認為作為起草者的科學出版社具有過錯或者比作者具有更多的過錯,在此情況下,無論是從利益的平衡角度考慮,還是從過錯角度考慮,只能作出對科學出版社不利的解釋,認為第十條約定的支付報酬包括基本稿酬和印數稿酬。
姚中堅要求科學出版社支付尚未支付的稿酬,于法有據,但其訴訟請求的數額中包括應交的稅款,故本院對其扣除應交稅款后的稿酬部分予以支持,超出部分則不予支持。
姚中堅要求
解除合同,科學出版社對此亦表示同意,本院對此不持異議。
綜上,本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仲裁法》第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第九十一條第(二)項、第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姚中堅與被告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簽訂的圖書出版合同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解除;
二、被告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姚中堅支付稿酬人民幣一萬一千八百七十二元八角;
三、駁回原告姚中堅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五百四十六元(原告預交),由被告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
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交副本,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五百四十六元,上訴于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如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未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 判 長 宋魚水
代理審判員 李 穎
人民陪審員 張 寰
二ΟΟ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書 記 員 陳 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