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訴興運實業(
成都)有限公司等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一審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1996)—中知初字第28號
原告周林,男,漢族,1954年3月10日出生,北京周林頻譜總公司董事長,住北京市復興路茂林居11號。
委托代理人楊竹清,男,白族,1953年11月26日出生,北京周林頻譜總公司副總經理,住北京市復興路茂林居11號。
委托代理人王立華,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興運實業(成都)有限公司,住所地
四川省成都市外南永豐路高新技術開發區標準廠房12A1B1C1。
法定代表人傅朝雪,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張曉森,北京市天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韓運浦,四川大學專利事務所專利代理人。
被告興運實業(成都)有限公司多源頻譜技術發展公司,住所地四川省成都市外南永豐路高新技術開發區標準廠房12A1B1C1。
法定代表人傅朝雪,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李京生,北京
隆安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周林訴被告興運實業(成都)有限公司(簡稱興運公司)、興運實業(成都)有限公司多源頻譜技術發展公司(簡稱多源公司)侵犯專利權糾紛—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于1997年2月18日、1998年1月19日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周林的委托代理人楊竹清、王立華,被告興運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張曉森、韓運浦,被告多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京生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周林訴稱:1990年6月6日,原告的發明專利“人體頻譜匹配效應場治療裝置及生產方法”經專利局批準被授予專利權,專利號為87103603.7。兩被告未經原告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擅自共同制造、銷售的MF—型多源頻譜治療儀與原告的專利實質等同。兩被告的行為嚴重侵犯了原告上述專利中關于產品專利的權利,違反專利法的規定,據此,請求法院判令兩被告:停止
侵權行為;賠償經濟損失300萬元;公開向原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承擔—切
訴訟費用。
被告興運公司辯稱:第一,利用紅外線原理生產各種紅外線保健治療儀是公有技術,原告對此不享有壟斷權。第二,被控侵權產品是依照90109331.9號發明專利技術開發研制的,該專利權人為王杰、徐曉彬、鐘明、陶光林、彭彪。1994年上述專利權人自愿將專利技術交由興運公司共同生產開發,并經四川省醫藥管理局批準,將多源頻譜儀更名為MF—多源紅外頻譜治療儀,根本不存在侵犯周林專利權的事實。第三,被控侵權產品與周林專利既不相同也不等同,具有本質的區別。據此,請求法院駁回原告周林的訴訟請求。
被告多源公司辯稱:本公司生產的多源頻譜治療儀是與90109331.9專利權人合作研制的,不侵犯任何人的專利權。原告指控本公司的產品與其專利實質等同,但并未提供實質等同的證據。據此,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理查明:
1987年5月20日,原告周林向原中國專利局申請了名為“人體頻譜匹配效應場治療裝置及生產方法”的發明專利(簡稱本專利),其專利號為87103603.7,授權日為1990年6月6日。本專利包括方法和產品兩部分,權利要求l至6限定生產方法,權利要求7至10限定產品。
1992年4月18日,北京奧美光機電聯合開發公司以本專利不具備創造性為由,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
因本專利權利要求1至6中含有“按一定的比例”,“用高溫固熔法”,“按一定的元素材料比例”等在該發明技術領域中沒有公認確切含義的詞語,使得確定發明主題的保護范圍不清楚,故在無效審查程序中,專利復審委員會要求原告周林在規定的時間內對權利要求書進行修改。1993年2月19日原告周林提交了修改后的權利要求書,專利復審委員會經審查確認修改后的權利要求1至6不含有上述含義不確定的詞語,其所作修改符合無效程序中專利文件修改的有關規定。修改后的權利要求7至11只對其中“按一定的元素材料比例”作了修改和限定,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其所作修改是允許的。1993年5月15日,專利復審委員會在修改后的權利要求1至1l的基礎上作出第339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維持87103603.7號發明專利有效。
1993年3月18日,李冰和
云南英杰電子工程應用研究院以本專利權違反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三款、第六條第三款規定為由,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1996年4月25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710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維持本專利有效。
本專利中,獨立權利要求7為產品獨立權利要求,其具體表述為:
7、一種人體頻譜匹配效應場治療裝置,它包括由普通耐熱絕緣材料制成的效應場發生器基體(13),該效應場發生器基體(13)上設有按一定比例用高溫固熔法制成的材料換能層(12)、換能控制電路以及加熱部件的機械支撐和保護系統,與效應場配套使用的具有特定結構的機械部件與整機機體呈可移式固定形式聯接,其特征在于:
a、上述換能層(12)上又設置有模擬人體頻譜發生層(11),該模擬人體頻譜發生層(11)選用“氧化鎂”、“氧化鐵”、“氧化錳”、 “氧化鋁”、“氧化鋅”、“氧化鋰”、“氧化銅”、“氧化鈦”、“氧化鍶”、“氧化鉻’、“氧化鈷”、“氧化釩”、“金屬鉻”、“氧化鑭等混合稀土元素材料”,按“氧化鎂”:“氧化鐵”:“氧化錳”:“氧化鋁”:“氧化鋅”:“氧化鋰’:“氧化銅”:“氧化鈦”:“氧化鍶”:“氧化鉻”:“氧化鈷”:“氧化釩”:“金屬鉻”:“氧化鑭等混合稀土元素材料”=( 0.5 —8 ):(7 —30):( 0 —6):(0.6 —5):(1~17):(0—4):(1~7):(0~7):(0—5.5 ):(25~85) : (0~5):(0—10):(0.5—4):(0—40)制成的厚膜。
b、立體聲放音系統及音樂電流穴位刺激器及其控制電路裝置于整機體內。
權利要求8—11為直接或間接引用權利要求7的從屬權利要求。
1994年9月,被告多源公司獲得當地行政管理部門準予其生產多源紅外頻譜治療儀的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
1995年5月12日,北京市
海淀區公證處公證員王南、喬樹林對北京周林頻譜總公司(簡稱周林公司)在北京市東城區貢院頭條5號北京東城川京貿易公司購買兩臺多源頻譜儀的行為進行了現場見證。上述公證購買的多源頻譜儀保存于北京市海淀區公證處,并由周林公司1995年5月15日、5月19日分別送至中國科學院技術物理研究所紅外物理開放實驗室和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測試。北京市海淀區公證處1995年6月16日出具的(95) 海證民字第0639號
公證書對上述事實進行了記載。
1995年6月5日,北京市海淀區
公證處公證員王南、喬樹林在北京城鄉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四樓對周林公司購買一臺多源頻譜儀的行為進行現場見證。上述購買的多源頻譜儀保存于北京市海淀區公證處,該處于1995年6月16日出具的(95) 海證民字第0640號公證書對上述事實進行了記載。
此外,北京市海淀區公證處1995年6月16日出具的(95) 海證民字第0641號公證書證明:1995年5月18日,中國科學院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的測試結果通知書復印件與原件相符,測試專用章之印鑒屬實。(95) 海證民字第0642號公證書證明:1995年6月2日,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測試結果通知書的復印件與原件內容相符,測試專用章之印鑒屬實。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對送檢的多源頻譜儀上的白色1號管、褐色2號管、粉色3號管、綠色4號管、黑色5號管的涂層用酸溶及堿熔融法消解后,用ICP—AES標準曲線對各素進行測定(見附表1)。
在本案審理過程中,應原告周林的申請,本院曾于1996年5月裁定凍結兩被告帳戶內存款300萬元。執行裁定時,被告興運公司在中國建設銀行成都分行第三支行帳戶內被凍結人民幣44594.98元;在中國工商行成都分行帳戶內被凍結人民幣303.41元。
在本案庭審過程中,兩被告對于原告周林起訴時提交的,經北京市海淀區公證處公證購買送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檢測的,多源頻譜治療儀的測試結果均有異議,認為公證書不能反映公證員是整個過程的現場見證人,要求法院重新取樣測試,并提出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與原告關系特殊,不能委托其檢測。本院在征得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后,提取了被告生產線上的產品和公證處保存的公證購買的被告產品,在雙方當事人選擇認可的檢測
鑒定機構范圍內,指定由中國上海測試中心對被告產品進行檢驗。[Page]
1997年10月8日,中國上海測試中心向本院出具檢驗證書。該中心用電子探針、俄歇電子能譜、X射線光電子能譜、X射線衍射方法對多源公司生產的MF-COlA多源頻譜治療儀中基片上的涂層進行了分析(見附表2、3)。檢驗證書送交雙方當事人后,雙方當事人都提交了書面意見。原告周林對檢測結果無異議。兩被告對于檢測結果提出如下異議:1、電子探針法只是對一臺多源頻譜儀五個“樣品”進行十個點測試,不能排除由于生產工藝所造成的多種組份混合不均勻給檢測帶來的與實際含量存在的差異,所測得結果可信度較低,不予認可;2、俄歇電子能譜法也是對—臺多源頻譜儀的五個“樣品”選幾個點測試,同樣存在含量不均勻,用多臺分別進行多點檢測并統計才較為科學合理;3、X射線電子能譜法進一步支持俄歇電子能譜法的可信度;4、X射線衍射法是一種相組成分析法,檢測靈敏度較低,含量低于5%的相組成不能檢出,因此該法檢測結果無參考價值,不予認可。被控產品并不會再現原告專利的組合發明、不存在立體聲放音系統,因此檢測被控產品的紅外涂層組份及含量是不明智的。
1998年3月12日,合議庭成員到北京市海淀區公證處,對該公證處1995年為原告周林所作的四份公證書的情況進行調查。公證員王南明確表示,其與喬樹林參加了從購買、封存、送檢到領取檢測單位的測試報告的全過程并對其進行了現場見證。
以上事實有87103603.7號發明專利授權文件,專利復審委員會第339號、第710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委托
鑒定書、中國上海測試中心檢驗證書、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測試結果通知書、公證書、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當事人陳述及書面意見、庭審筆錄、調查筆錄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
根據原被告雙方的訴辯主張,本案涉及如下焦點:
一、 兩被告對于四份公證書所提異議是否成立。
對于原告周林提交的四份公證書,兩被告認為無法證明從購買到檢測結果是一個完整的、公證員現場見證的過程。對此異議,依據本院已核實的情況,本院確認從購買、封存、送檢到收取檢測報告為一個完整的過程,公證員王南和喬樹林參加了全過程,該四份公證書所證明過程真實、合法。另外,在兩被告并無證據證明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的檢測行為有舞弊嫌疑的情況下,對于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所出具的測試結果的真實性,本院予以確認。據此,兩被告對于四份公證書所提異議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二、兩被告產品的技術特征是否落入本專利權利要求7的保護范圍。
將本專利權利要求7進行分析可知,其具體包括如下七個技術特征:(1)效應場發生器基體;(2)上述基體上設有的材料換能層;(3) 換能控制電路;(4) 加熱部件的機械支撐和保護系統;(5) 機械部件;(6) 上述換能層上設有由14種包括金屬氧化物、金屬鉻和氧化銅等混合稀土的組份及其含量制成的模擬人體頻譜發生層;(7) 立體聲放音系統和音樂電流穴位刺激器及其控制電路。
本案訴訟中,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及中國上海測試中心分別對被告產品進行了檢測,并出具了檢測報告。因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的測定結果是針對多源頻譜儀在實際使用中的紅外輻射相對能譜分布進行的,而紅外輻射相對能譜并非原告專利的保護范圍,故對于該測定結果,本院不予采用。在兩被告對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所出具的測試結果所提異議不成立,及原被告雙方對于中國上海測試中心所出具的檢測結果的真實性均無異議的情況下,本院將在上述測試結果的基礎上對被告產品與原告產品專利進行比對。
因上述測試針對的是產品專利技術特征(6),故本院將首先確認被告產品中是否具有該技術特征,即被告產品上換能層中所含物質及含量是否落入原告產品專利的保護范圍。
將原告產品專利的技術特征(6)與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結果為:1、被告產品中氧化鎂的含量低于本專利換能層所含氧化鎂含量的下限;2、被告產品中不含氧化鉬,而本專利換能層含有氧化鉬;3、被告產品中氧化鋅的含量遠遠高于于本專利換能層所含氧化鋅含量的上限;4、被告產品中氧化銅的含量低于本專利換能層所含氧化銅含量的下限;5、被告產品中不含金屬鉻,而本專利換能層含有金屬鉻。(詳見附表1)
將原告產品專利的技術特征(6)與中國上海測試中心的電子探針分析測試結果相比,結果為:1、被告產品中氧化鎂的含量范圍寬于本專利換能層氧化鎂的含量范圍;2、被告產品中氧化鉬的含量稍低于本專利換能層所含氧化鎂含量的下限;3、被告產品中氧化鋅的含量范圍遠寬于本專利換能層所含氧化鋅含量的范圍;4、被告產品中氧化銅的含量低于本專利換能層所含氧化銅含量的下限;5、被告產品中不含金屬鉻,而本專利換能層含有金屬鉻。(詳見附表2)
將原告產品專利的技術特征(6)與中國上海測試中心的俄歇電子能譜分析測試結果相比,結果為:1、被告產品中不含氧化鉬,而本專利換能層含有氧化鉬;2、被告產品中氧化鋅的含量范圍遠寬于本專利換能層所含氧化鋅含量的范圍;3、被告產品中氧化鎂的含量范圍遠寬于本專利換能層所含氧化鎂含量的范圍;4、被告產品中氧化銅的含量低于本專利換能層所含氧化銅含量的下限;5、被告產品中氧化鉻的含量范圍遠寬于本專利換能層所含氧化鉻含量的范圍;6、被告產品中不含金屬鉻,而本專利換能層含有金屬鉻。(詳見附表3)
通過上述三個對比可見,被告產品涂層中所含物質及含量與本專利權利要求7技術特征(6)中所含組分及含量具有極大的不同,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二者已可認定為兩個不同的技術特征。同時,因原告未提交證據證明,被告產品中的該技術特征與本專利權利要求7技術特征(6)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了基本相同的功能,達到了基本相同的效果,且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經過創造性
勞動即能聯想到,故二者亦不是等同的技術特征。據此,對于原告認為被告產品與本專利構成實質等同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因技術特征(6)是構成本專利產品獨立權利要求7的必要技術特征,在被告產品中相應技術特征與本專利權利要求7技術特征(6)既不相同亦不等同的情況下,被告產品的技術方案并未落入本專利產品獨立權利要求7的保護范圍。據此,本院認為,被告產品MF—多源頻譜治療儀未侵犯原告享有的8710360.3號專利權。對于原告要求兩被告停止侵權、
賠償損失及賠禮道歉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依據修改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第十二條、第五十九條第一款、第六十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
專利糾紛案件
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十八條之規定,本院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周林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案
案件受理費25010元、財產保全費15520元由原告周林負擔(已交納),鑒定檢測費20000元、其他訴訟費用6663元由原告負擔(已交納15000元,其他部份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7日內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各方當事人可于本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提交
上訴狀及其副本,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25010元,上訴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上訴期滿后7日內未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 判 長 馬來客
審 判 員 張廣良
代理審判員 李燕蓉
二 O O 五 年 六 月 二 十 四 日
書 記 員 芮松艷
附表一
本專利產品獨立權利要求7技術特征(6)中所含組分及含量(%) 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測試結果
含量 %
物質 1#
白色 2#
褐色 3#
粉色 4#
綠色 5#
黑色
氧化鎂 0.5-8 氧化鎂 0.004 0.007 0.010 0.013 0.035
氧化鐵 7-30 氧化鐵 0.079 21.82 10.97 0.680 0.071
氧化錳 0-6 氧化錳 0.010 0.006 0.002
氧化鉬 0.6-5 氧化鉬
氧化鋅 1-17 氧化鋅 90.27 45.13 86.81 0.563 0.752[Page]
氧化鋰 0-4 氧化鋰 0.003 0.002 0.003 0.003
氧化銅 1-7 氧化銅 0.019 0.043 0.024 0.025 0.021
氧化鈦 0-7 氧化鈦 0.041 0.046 0.046 0.094 0.039
氧化鍶 0-5.5 氧化鍶
氧化鉻 25-85 氧化鉻 0.096 23.46 0.433 78.55 0.060
氧化鈷 0-5 氧化鈷 0.002 0.014 0.023 0.047 0.099
氧化釩 0-10 氧化釩 0.014 0.019 0.024 0.029 0.031
金屬鉻 0.5-4 金屬鉻
氧化鑭 0-40 氧化鑭
附表二
本專利產品獨立權利要求7技術特征(6)中所含組分及含量(%) 中國上海測試中心測試結果(電子探針分析)
含量 %
物質 1#
白
色
2#
褐
色 3#
粉
色 4#
綠
色 5#
黑
色
氧化鎂 0.5-8 氧化鎂 0.27 99.41
氧化鐵 7-30 氧化鐵 0.18 18.75-18.84 7.01-7.12 0.44-0.54 0.62
氧化錳 0-6 氧化錳 0.15
氧化鉬 0.6-5 氧化鉬 0.37 0.37
氧化鋅 1-17 氧化鋅 98.36-
99.49 53.89-57.41 92.36--
92.59 0.64-0.93
氧化鋰 0-4 氧化鋰
氧化銅 1-7 氧化銅 0.71 0.26
氧化鈦 0-7 氧化鈦 0.14-
0.24
氧化鍶 0-5.5 氧化鍶
氧化鉻 25-85 氧化鉻 0.20 23.43-26.71 0.29 95.46-97.64
氧化鈷 0-5 氧化鈷
氧化釩 0-10 氧化釩 0.36 0.53-1.66
金屬鉻 0.5-4 金屬鉻
氧化鑭 0-40 氧化鑭 0.30-0.36 0.54-1.47
附表三
本專利產品獨立權利要求7技術特征(6)中所含組分及含量(%) 中國上海測試中心測試結果(俄歇電子能譜分析)
含量 %
物質 1#
白色 2#
褐色 3#
粉色 4#
綠色 5#
黑色
氧化鎂 0.5-8 氧化鎂 99.55
氧化鐵 7-30 氧化鐵 1.14 13.41 5.69 0.20 0.23
氧化錳 0-6 氧化錳
氧化鉬 0.6-5 氧化鉬
氧化鋅 1-17 氧化鋅 98.86 80.30 93.72
氧化鋰 0-4 氧化鋰
氧化銅 1-7 氧化銅 0.26
氧化鈦 0-7 氧化鈦
氧化鍶 0-5.5 氧化鍶
氧化鉻 25-85 氧化鉻 6.28 058 99.80 0.23
氧化鈷 0-5 氧化鈷
氧化釩 0-10 氧化釩
金屬鉻 0.5-4 金屬鉻
氧化鑭 0-40 氧化鑭 0.3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