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6)蘭法民三初字第55號
原告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簡稱:糧作所),地址: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1號。
法定代表人:房志勇,糧作所所長。
委托代理人楊建平,甘肅正天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永昌縣種籽公司(簡稱:永昌種籽公司),地址:永昌縣城關鎮背巷2號。
法定代表人:朱玉正,永昌種籽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張材芝,永昌種籽公司副經理。
委托代理人陳炷昌,甘肅維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訴被告永昌縣種籽公司合同權屬及侵權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6年11月6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的委托代理人楊建平,被告永昌縣種籽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張材芝、陳炷昌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糧作所訴稱:原告是“鄭單958”玉米新品種的所有權人。該新品種經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于2002年1月1日向原告頒發了“植物新品種權證書”。但被告未經原告許可,在甘肅省永昌縣水源鎮北地村地區擅自繁殖生產“鄭單 958”玉米新品種達2000畝。被告的行為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故請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繁殖生產“鄭單958”玉米種子的行為;責令被告在《農民日報》等有影響的報刊上刊登啟示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判令被告賠償經濟損失60萬元;限令被告銷毀非法生產的“鄭單958”玉米新品種種子,并由被告承擔本案因財產保全、證據保全和訴訟、鑒定等全部費用。
被告永昌種籽公司口頭答辯稱:原告起訴無事實依據,其在北地村繁育的是“金穗10”玉米,并非“鄭單958”玉米,北地村的確有人繁育“鄭單958”玉米,但均不是其所為,故原告的訴請不能成立,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為支持其訴訟主張,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
證據一,植物新品種權證書。品種名稱:鄭單958;品種權人: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培育人:堵純信,品種權號:CNA20000053.5;申請日:2000年8月22日;授權日:2002年1月1日。證明原告享有玉米品種“鄭單958“的植物新品種權。
證據二,中央單位行政事業性收費統一收據,記載2005年11月23日,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向農業部繳納“鄭單958”第5年的年費1950元。
證據三,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證書。記載2000年11月10日,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鄭單958”品種,已經第三屆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定通過,農業部136號公告公布。
證據四,技術合同書。記載2003年12月24日,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和河南農科院種業有限公司公司的“鄭單958”使用許可合同,許可期限為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每年10月1日前支付年度使用費30萬元。
證據五,河南省轉讓無形資產統一發票。記載2005年9月27日,河南農科院種業有限公司向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交納“鄭單958”使用許可費30萬元。
證據六,鑒定費收據。記載2006年10月30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收到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檢測費5000元。
證據七,關于原告與永昌縣種籽公司侵權鄭單958玉米雜交處理協議。證明被告在2005年期間就曾侵權。
被告永昌種籽公司為支持其答辯理由,當庭提交一份其與永昌縣水源鎮北地村制種協會簽訂的“玉米制種生產收購合同”,證明其在北地村所制種的是“金穗10號”,而非“鄭單958”玉米。
訴訟中,本院依據原告糧作所的申請,于2006年9月22日作出(2006)蘭法民三初字第055號民事裁定,對甘肅省永昌縣水源鎮北地村生產的被控侵權玉米品種及其相關生產合同等證據予以保全、提取,并對提取的證據進行委托鑒定,形成如下證據:
證據一,趙金天的詢問筆錄。趙金天,男,1951年8月4日出生,甘肅省永昌縣水源鎮北地村農民。詢問時間是2006年9月23日,詢問地點在趙金天家中。趙金天陳述,其所耕種的20畝土地中,種的都是“鄭單958”玉米,種子是永昌縣種籽公司提供的。
證據二,王吉仁的詢問筆錄。王吉仁,男,1957年11月28日出生,甘肅省永昌縣水源鎮北地村農民。詢問時間為2006年9月23日,詢問地點在王吉仁家中。王吉仁陳述,其所耕種的17畝土地種的全是“鄭單958”玉米,種子是永昌縣種籽公司提供的。
證據三,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2006)京農科玉檢字第0045號檢測報告。證明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06年9月23日從北地村村民趙金天耕種的土地中提取的送檢玉米樣品(2006)蘭法民三初字第55-1號與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植物新品種保藏中心提供的標準“鄭單958”之間未檢測出差異,二者屬于同一品種。
對于原告糧作所提供的證據,被告永昌種籽公司質證認為,對原告所提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均不能證明被告侵權的事實。對于本院依原告申請調取的兩份詢問筆錄,被告經質證認為,被詢問人趙金天、王吉仁均為被告“金穗10”的制種人,兩人同時又種植“鄭單958” 玉米,與原告有利害關系,所以該兩份詢問筆錄不能作為有效證據使用。
對于被告永昌種籽公司所提證據,經原告糧作所質證認為,被告所提收購合同,內容不真實,實際種植的是“鄭單958”玉米,而不是“金穗10號”,同時該證據也不能證明收購合同已實際履行。
經審理查明,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為“鄭單958”玉米雜交新品種的品種權人,植物新品種權證書的品種權號為CNA20000053.5,申請日為2000年8月22日,授權日為2002年1月1日。2003年12月24日,糧作所與河南農科院種業有限公司簽訂一份“技術合同書”,約定:糧作所許可河南農科院種業有限公司生產和銷售“鄭單958”玉米雜交種種子,許可期限為2004年1月1日至 2010年12月31日,年使用費金額為30萬元。合同簽訂后,2005年9月27日,河南農科院種業有限公司向糧作所交納“鄭單958”年使用費30萬元。2006年9月23日,趙金天、王吉仁證實,其所種植的“鄭單958”玉米品種,種子均系永昌種籽公司提供。訴訟中,本院依據原告糧作所的申請,在趙金天耕種的地中,提取玉米樣品并封存,封存袋編號為(2006)蘭法民三初字第55-1號。經本院委托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鑒定,結論為:編號為(2006)蘭法民三初字第55-1號送檢樣品與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植物新品種保藏中心提供的標準鄭單958之間未檢測出差異,二者屬于同一品種。
審 判 長 李振川
代理審判員 陳 新
代理審判員 石 林
?
?
?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書 記 員 李孔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裁定書(上級法院依職權重新確認或不予確認用)
2020-10-14重新鑒定申請書(樣式二)
2020-10-14管轄權異議書(樣式二)
2020-10-14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變更、撤銷原裁定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上級法院指令再審用)
2020-10-14拘傳證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終止審理用)
2020-10-14×××高級人民法院報送罪犯×××死刑案件備案材料的報告(死刑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領取骨灰通知書(告知罪犯家屬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刑事判決書樣式)
2020-10-14撤銷強制措施決定書
2020-10-14刑事反訴狀
2020-10-14收取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準予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扣押/解除扣押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補充偵查報告書
2020-10-14×××公安局搜查證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駁回申請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