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佛中法民一終字第685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劉志成,男,1946年1月26日出生,漢族,住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富裕村西村一村快樂巷3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劉建和,男,1975年10月5日出生,漢族,住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富裕村西村一村快樂巷3號,上訴人劉志成之子。
兩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程杰輝,廣東海順律師事務所律師。
兩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黃美娥,廣東海順律師事務所律師助理。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吳寶貞,女,1953年6月2日出生,漢族,住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眾涌村埠南村南便大街3號。
委托代理人盧志升,男,1952年3月21日出生,漢族,住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眾涌村埠南村。
委托代理人盧燦星,男,1947年11月26日出生,漢族,住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眾涌村埠南村。
上訴人因撤銷債務人無償轉讓財產行為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2004)順法民二初字第0123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認定:2000年8月17日9時5分,被告劉志成駕駛一輛無牌號后三輪車行至順德區勒流鎮眾涌村南路段時造成交通事故,致原告受傷,原順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對上述交通事故認定被告劉志成對該事故負全責。原告2000年8月17日至2003年7月10日,前后共花醫療費49403.38元,其中原告自墊付45403.38元,被告劉志成在原告2000年8月17日至2003年7月10日近三年的醫療期間只支付了4000元。1999年,劉志成向其居住的村委會遞交申請書,申請將其位于順德區勒流鎮富裕村委員會快樂巷3號的房屋贈送給其子劉建和,因村委會工作不慎遺失有關證件。2002年該村委會通知被告劉志成、劉建和證件遺失,要求其補辦證件,并于2003年5月辦理好過戶手續。2003年12月2日順德區法院以(2003)順法民一初字第04597號民事判決書,判決被告劉志成向原告支付醫藥費、誤工費、護理費、伙食費、交通費、殘疾生活補助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合計99243.43元。該判決已于2004年1月5日生效。原告于2004年1月9日申請執行,因兩被告之間的上述贈與行為致使被告劉志成無財產可供法院執行。
原審法院認為:被告劉志成在2000年8月17日的交通事故中,造成原告人身傷害,并對事故負全責,事實清楚。至此,原、被告之間形成侵權之債,被告劉志成應承擔原告全部住院醫療費用及其它有關誤工費用、護理等費用。被告劉志成在原告自2000年8月17日至2003年7月10日近三年的醫療期間只支付4000年。兩被告雖于1999年有房屋贈與協議,但并沒有辦理法定的房產過戶手續。2002年當村委會告知兩被告重新補交辦理房產過戶證件時,正值原告第一醫療階段之后,原告自己墊付了大部分醫療費及其它誤工、護理、伙食和交通等費用。此時,被告劉志成不依法履行對原告的傷害賠償義務,卻將房產贈與被告劉建和,且其明知也應該知該財產贈與行為將致原告的損害得不到賠償;被告劉建和明知在其父劉志成負有原告人身傷害賠償責任及其父沒有其它財產的情況下,該贈與行為必然損害原告利益,而仍然于2002年與被告劉志成一起向村委會提交房產過戶證件,并于2003年5月完成房產過戶手續。也正是因兩被告的贈與行為使被告無財產可執行,原告的損害得不到賠償。兩被告的行為明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和我國合同法的誠實信用原則,也違背了社會的公序良俗,兩被告的贈與合同,其真正目的在于逃避債務,規避法律,根據利害關系人的主張,應依法認定該贈與合同無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被告劉志成與被告劉建和之間關于順德區勒流鎮富裕村委會快樂巷3號的房產贈與合同無效。本案受理費100元,由兩被告承擔。
上訴人劉志成、劉建和不服上述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原審判決認定上訴人的行為“違背了社會的公序良俗,兩被告的贈與合同,其真正目的在于逃避債務,規避法律”與事實不符。因為事實上上訴人于2000年8月17日交通事故發生前就已履行了該贈與合同。首先,兩上訴人簽訂贈與合同的時間是1999年,合同簽訂的同時,上訴人劉志成就將房產交付上訴人劉建和占有和使用,雖未辦過戶手續,但贈與合同已實際履行完畢,過戶只不過是形式而已,即此時交通事故尚未發生,兩上訴人又何來惡意串通逃避債務?其次,上訴人未能及時辦理過戶,拖至事故發生后才辦妥,是由于村委會丟失資料所致,若非如此,過戶必定在交通事故發生前完成。事實上,自當事人向政府相關部門遞交過戶申請之日起應視為過戶手續在辦理中,只是由于政府部門的失誤,持續至2003年5月才完成罷了。也就是說上訴人之間的一切贈與行為包括簽訂贈與合同及申請過戶均是在事故發生前所完成的。當時上訴人根本不可能預知的發生,兩上訴人之間又何來惡意串通逃避債務?由上可見,兩上訴人的贈與行為于事故發生之前,而非事故發生之后,不能因為過戶手續辦理過程中發生了事故,就斷定兩上訴人惡意串通。因此,上訴人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懇請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改判贈與合同有效。
被上訴人吳寶貞答辯稱:上訴人劉志成在被上訴人住院期間不支付任何費用,還惡意轉移財產,其行為嚴重侵犯了被上訴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及誠實信用原則,上訴人的贈與行為無效。另外,上訴人在一審期間提交的村委會證明是不真實的,兩上訴人與村委會是串通的。請求二審法院維持原判,追究兩上訴人的責任。
上訴人、被上訴人在二審期間沒有提交新證據。
經審查,本院對原審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上訴人劉志成因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與被上訴人形成侵權之債,即上訴人劉志成應賠償被上訴人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全部損失。然而上訴人劉志成在事故后的三年多時間里僅向被上訴人支付了4000元賠償款,仍欠被上訴人99243.43元。兩上訴人稱1999年已經達成了房屋贈與協議,并提供了村委會出具的證明證實。但是,該贈與行為直至發生上述侵權之債前雙方并未辦理房產過戶登記手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等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兩上訴人未辦理作為物權轉讓公示程序的過戶登記手續,雖然贈與合同可以生效,但不能對抗合同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上訴人劉志成在對被上訴人負有侵權之債后,本應主動履行賠償義務,但上訴人劉志成仍與上訴人劉建和辦理了過戶登記手續,將房產贈與上訴人劉建和,其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上訴人劉建和也應當知道其父劉志成對被上訴人負有侵權之債及其父沒有其它財產的情況,應當預見到該贈與行為必然損害被上訴人利益,而劉建和仍然于2002年與上訴人劉志成一起向村委會提交房產過戶證件,并于2003年5月完成房產過戶手續,其行為也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因此,兩上訴人的贈與行為已經損害了被上訴人的合法權利,造成被上訴人的損害得不到賠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的規定,該贈與合同應屬無效。原審法院認定兩上訴人的贈與行為違反法律規定,屬于無效行為的定性準確,本院予以維持。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充分,本院不予支持。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二審受理費100元,由上訴人劉志成、劉建和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黃學軍
審 判 員 羅 睿
代 理 審 判 員 王文輝
二○○四年十月八日
書 記 員 邱雪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當事人對案件事實爭議較大的,民事簡易程序訴訟文書樣式(試行))
2020-10-14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按二審程序再審維持原判用,樣式一)
2020-10-14刑事上訴狀
2020-10-14重新鑒定、勘驗申請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二審發回重審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核準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用)
2020-10-14訊問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拘留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刑事抗訴書
2020-10-14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回執
2020-10-14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解除監視居住通知書(送達執行機關)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院不抗訴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立案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指令出庭通知書(送達受指令人民檢察院)
2020-10-14決定釋放通知書
2020-10-14解除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表
2020-10-14×××公安局收取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