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事 判 決 書
(2002)佛中法民二終字第86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香港永恒工程公司,住所地香港大埔仁興街宏基大廈39號地下。
法定代表人招志明。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順德市陳村鎮恒達廚具設備廠,住所地順德市陳村鎮舊墟沙洲街18號。
負責人余伯堅,廠長。
原審被告東莞市長安鎮霄邊鄉鎮企業發展公司,住所地東莞市長安鎮霄邊管理區。
原審被告招國光,男,漢族,1945年8月25日出生,住廣東省番禺市萬頃沙鎮一街211號,系東莞市長安永恒廚具廠個體工商戶業主。
上訴人香港永恒工程公司(下稱香港永恒公司)因買賣合同拖欠貨款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順德市人民法院(2001)順法經重字第1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查明:順德市陳村鎮恒達廚具設備廠(下稱恒達廠)與東莞市永恒五金廚具廠(下稱東莞永恒廠)于1996年4月13日簽訂《工礦產品購銷合同》一份,合同約定由恒達廠向東莞永恒廠供應廚具設備,東莞永恒廠必須在收貨后一個月內付清貨款。合同簽訂后恒達廠依約于1996年12月至1997年3月期間向東莞永恒廠供應了價值95772元的廚具設備,東莞永恒廠卻無依約向恒達廠支付貨款。1998年11月25日東莞永恒廠向恒達廠出具《付款計劃書》確認了拖欠恒達廠貨款80835元,并約定了具體的付款期限為1998年11月25日付款10835元,1998年12月25日、1999年1月25日、1999年 2月25日、1999年3月25日、1999年4月25日、1999年5月25日、1999年6、25日分別付款10000元。東莞永恒廠無依照《付款計劃書》的約定付清貨款,仍拖欠恒達廠70000元未付。恒達廠遂于1999年1月7日向原審法院起訴,要求判令東莞永恒廠清償拖欠貨款70000元及利息 28000元,并承擔訴訟費用。
另查明:東莞永恒廠是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企業性質是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的股東是東莞市長安鎮霄邊鄉鎮企業發展公司(下稱發展公司)、香港永恒公司,該廠于2001年1月2日被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至今未進行清算。
案經原審法院審理認為:恒達廠與東莞永恒廠的買賣合同合法有效,合同確立的債務應受法律保護,東莞永恒廠購貨后無依約支付貨款,至今拖欠貨款70000元未付,對此應承擔清償貨款的責任。東莞永恒廠在《付款計劃書》中定下還款期限卻無依約付款,對此應承擔逾期付款的違約責任,因此恒達廠請求支付逾期付款利息的請求合理,應予支持,但要求28000元的利息請求過高,其訴請逾期付款利息依法只能從逾期付款之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付至清償完畢之日止。但由于東莞永恒廠已被吊銷營業執照喪失民事主體資格,無法以該廠名義履行債務;而且,該廠是有限責任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后其股東發展公司、香港永恒公司一直無成立清算組對該廠進行清算,故發展公司、香港永恒公司應負清理責任,以東莞永恒廠的財產清償上述債務。恒達廠主張發展公司、香港永恒公司對東莞永恒廠的債務承擔直接的連帶清償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因此股東不應對公司的債務承擔直接清償責任,恒達廠的該訴訟主張于法無據,法院不予支持,但發展公司、香港永恒公司對東莞永恒廠承擔清理責任,以清理該廠的財產償還該廠拖欠恒達廠的債務。由于雙方當事人在重審審理期間均無主張招國光與本案訟爭債務有關,因此,招國光不承擔本案的民事法律責任,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第一百一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條的規定,判決:一、東莞永恒廠拖欠恒達廠貨款70000元及逾期付款的利息(利息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付,1998年12月25日至 1999年1月25日期間按本金10000元、1999提1月25日至2月25日期間按本金20000元、2月25日至3月25日期間按本金30000 元、3月25日至4月25日期間按本金40000元、4月25日至5月25日期間按本金50000元、5月25日至6月25日期間按本金60000元、 1999年6月25日至清償完畢之日期間按本金70000計付)。二、發展公司、香港永恒公司應于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三個月內對東莞永恒廠的財產進行清理,以該廠的財產清償上述債務。三、駁回恒達廠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訴訟費3450元,財產保全費1100元,由發展公司、香港永恒公司負擔。
上訴人香港永恒公司不服原審判決,向本院上訴稱:請求二審法院依法裁判,以維護香港永恒公司的合法權益。理由:一、原審法院認定恒達廠與東莞永恒廠于 1996年4月13日簽訂了一份《工礦產品購銷合同》證據不足。東莞永恒廠是依法成立的企業法人,確認行為為其所為并由其承擔責任,該行為必須是以其單位名義作出或經其追認,而作為確認東莞永恒廠與恒達廠的買賣合同關系的《工礦產品購銷合同》上所蓋的公章并非東莞永恒廠的。恒達廠也沒有提供充分證據證明支出證明單與《付款計劃書》上的簽名人招金燕與潘務源是東莞永恒廠的職員及其二人的行為是職務行為。二、原審法院將香港永恒公司確定為本案當事人法律依據不足。本案是2000年8月5日被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回重審的,2001年1月2日東莞永恒廠被吊銷營業執照,原審法院在恒達廠未申請追加原審被告的情況下即依職權撤銷了東莞永恒廠的主體資格是錯誤的。東莞永恒廠雖被吊銷營業執照,但并不等于企業法人立即消滅,企業法人僅僅是停止清算范圍外的一切活動,只有在清算程序結束并辦理了工商注銷登記后,企業法人才歸于消滅,在此之前,其仍可以自己名義從事清算范圍內的活動及起訴、應訴。從程序上,東莞永恒廠是具有民事訴訟主體資格,從實體上,它仍以自己的財產對外承擔責任。最高人民法院在以法經(2000)24號函給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答復中明確“……,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后至被注銷登記前,該企業法人仍應視為存續,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活動。”三、原審法院程序違法,應予糾正。“誰主張誰舉證”是民事訴訟法所確定的訴訟規則,只有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才適用舉證倒置,由被告方承擔舉證責任。香港永恒公司對招金燕、潘務源是否為東莞永恒廠的員工提出質疑,應由恒達廠提供證據予以證明,但原審法院卻適用舉證責任倒置,由香港永恒公司舉證,顯然違反了法律規定。
上訴人香港永恒公司對其陳述事實在二審期間沒有提供新的證據。
被上訴人恒達廠答辯稱:請求二審法院駁回香港永恒公司的上訴,并判令香港永恒公司與發展公司對東莞永恒廠欠恒達廠的貨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理由:一、原審法院認定恒達廠與東莞永恒廠于1996年4月13日簽訂的一份《工礦產品購銷合同》證據確鑿充分。東莞永恒廠向原審法院提交的管轄異議書中已承認了于 1996年4月13日與恒達廠簽訂過一份合同,且該合同的簽約代表人是東莞永恒廠副董事長梁國霞。二、原審法院將香港永恒公司確定為本案當事人依法有據。企業法人被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成立清算組織,對企業的債權債務進行清算,企業未成立清算組織的,法院應以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確定的清算責任人為訴訟當事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未對終止后的企業法人確定清算責任人的,法院有權依法確定清算責任人,并在清算責任人范圍內確定訴訟當事人。《關于企業登記管理若干問題的執行意見》第10條規定:“……非公司企業法人被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由主辦單位、投資人或清算組織負責清算。”本案中,東莞永恒廠已被吊銷了營業執照,法院確認作為東莞永恒廠的投資人的香港永恒公司為清算責任人,并將其列作本案的原審被告是依法有據的。至于香港永恒公司認為企業被吊銷后仍有訴訟主體資格,是無依據的,事實上企業被吊銷執照的同時,也就注銷了登記,該企業從吊銷之日起就已喪失了主體資格。三、原審法院審理程序無任何違法之處。原審一審期間法庭向發展公司提出“招金燕是否東莞永恒廠的部門負責人”的問題,發展公司拒絕回答,法庭限期答復,但發展公司仍不回復,法庭據此作出不利于香港永恒公司的認定是完全合法的。因為參加訴訟當事人有義務如實回答法庭的提問,對于招金燕的身份,作為東莞永恒廠的投資人必定清楚,但卻拒絕回答法庭提問,是對法庭藐視,法庭當然有權作出對恒達廠有利的推定,原審并無違法。四、香港永恒公司、發展公司作為東莞永恒廠的股東應對東莞永恒廠欠恒達廠的貨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東莞永恒廠是因違法被吊銷執照的。根據《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定,東莞永恒廠的合作雙方即香港永恒公司及發展公司對東莞永恒廠負有清算的責任。但香港永恒公司及發展公司至今未履行清算的義務,損害了恒達廠的合法權益。
被上訴人恒達廠為其辯解未提供新的證據。
根據上述當事人確認的證據、事實以及對當事人爭議的證據的認證,本院因此確認了本院以上查明的事實。
本院認為:本案系雙方當事人履行買賣合同過程中因償還貨
款而導致的糾紛。東莞永恒廠向原審法院提交的管轄異議書中明確陳述與恒達廠于1999年4月13日簽訂了一份《工礦產品購銷合同》,并于1996年12月至1997年2月期間收到恒達廠的送貨,該陳述是東莞永恒廠自認的事實,恒達廠也無異議,因此可以認定恒達廠與東莞永恒廠所簽訂的《工礦產品購銷合同》合法有效,受法律保護。東莞永恒廠購貨后未依約付清貨款,應承擔清償貨款的責任。香港永恒公司認為支出證明單及《付款計劃書》上的簽名人招金燕與潘務源不是東莞永恒廠的職員且兩人行為不代表東莞永恒廠的主張,因東莞永恒廠在原審庭審中已確認潘務源是該廠的職員及發展公司沒有在原審法院規定的期限內答復是否確認招金燕是東莞永恒廠的負責人,且沒有提供相反證據予以反駁,據此對其主張本院不予采信。東莞永恒廠在《付款計劃書》定下還款期限卻無依約付款,對此應承擔逾期付款的違約責任。東莞永恒廠被吊銷營業執照至被注銷登記前,該企業仍應視為存續,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活動。但東莞永恒廠的組成人員下落不明,無法通知參加訴訟,原審法院通知香港永恒公司和發展公司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本院予以支持。作為東莞永恒廠的股東香港永恒公司及發展公司一直無成立清算組對該廠的財產進行清算,故香港永恒公司、發展公司應承擔清理責任,以清理東莞永恒廠的財產償還拖欠恒達廠的債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條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恒達廠主張香港永恒公司及發展公司對東莞永恒廠所欠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沒有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香港永恒公司的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予以駁回。原審判決認為東莞永恒廠因被吊銷營業執照而喪失訴訟主體資格的判由不當,但鑒于原審判決的處理結果正確,應予維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450元,由上訴人香港永恒公司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杜 廣 鏘
審 判 員 許 育 平
代理審判員 程 樹 林
二○○三年一月十六日
書 記 員 肖 建 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撤訴狀(法人或其他組織撤回上訴時使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再審后的上訴、抗訴案件二審改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令(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案件報告(中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單處剝奪政治權利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駁回自訴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刑事抗訴書
2020-10-14扣押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回抗訴決定書(送達受理抗訴的人民法院)
2020-10-14糾正不當判刑裁定意見書
2020-10-14刑事拘留通知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不立案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指令出庭通知書(送達受指令人民檢察院)
2020-10-14出入境管理解除拘留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取保候審申請書(樣式三)
2020-10-14×××公安局不予立案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指定管轄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準予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拘留證
2020-10-14×××公安局取保候審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