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川民終字第484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欲知,男,漢族,1932年1月19日出生,西南交通大學教師,住四川省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學南園10棟1號。
委托代理人屠傳孝,四川維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高曉蓉,女,漢族,1969年5月31日出生,西南交通大學教師,住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二環路北一段111號北園34棟4單元13號。
委托代理人汪倩,四川思創遠卓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黎,男,漢族,1959年10月7日出生,西南交通大學教師,住北京市豐臺區蓮香園小區15樓1910號。
委托代理人汪倩,四川思創遠卓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趙全軻,男,漢族,1969年11月19日出生,西南交通大學教師,住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二環路北一段111號北園34棟4單元13號。
委托代理人汪倩,四川思創遠卓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澤勇,男,漢族,1960年2月19日出生,西南交通大學教師,住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二環路北一段111號北園28棟1單元13號。
委托代理人汪倩,四川思創遠卓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王欲知因與被上訴人高曉蓉、王黎、趙全軻、王澤勇作品署名權糾紛一案,不服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2005)成民初字第57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06年9月7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同年10月13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王欲知及其委托代理人屠傳孝,被上訴人王黎、趙全軻及其委托代理人汪倩,被上訴人高曉蓉、王澤勇的委托代理人汪倩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查明:王欲知撰寫了《機車各部位運動狀態淺析》一文。
2002年6月,署名為高曉蓉、王黎、趙全軻、王澤勇的《線陣CCD傳感器檢測鐵路軌道不平順狀態》(以下簡稱訴爭作品)一文發表在《光電工程》第29卷第3期上。該文章的腳注中載明:收稿日期:2001年12月30日,收到修改稿日期:2002年4月18日。
原審法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三條的規定,著作權保護的作品包括文字和口述作品。王欲知主張其享有于1999年6月在西南交通大學應用物理系部分教師開會時在會上的發言和同年7月與王黎到西南交通大學機車研究現場時所述內容的口述作品的著作權,但其并沒有舉出證據材料證明上述口述作品的存在及其內容。王欲知主張其享有撰寫的《機車各部位運動狀態淺析》一文的著作權,因其提供了作品的原件,且高曉蓉、王黎、趙全軻、王澤勇均對該文章沒有異議,故可以確認王欲知享有《機車各部位運動狀態淺析》一文的著作權,其權利受到法律保護。王欲知主張《機車各部位運動狀態淺析》一文中的文字和該文中所附示意圖的相關部分為高曉蓉、王黎、趙全軻、王澤勇提供了解決鐵路局難題的方案,故其應是訴爭作品的合作作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沒有參加創作的人,不能成為作者。因此,要成為合作作者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合作作者必須有共同創作愿望,他們對創作行為及后果有明確認識,目標一致。二是合作作者必須都參加了共同的創作勞動。沒有參加創作勞動,僅為創作提供咨詢意見或其他輔助勞動的人不能稱為合作作者。首先,高曉蓉、王黎、趙全軻、王澤勇均否認王欲知參與了訴爭作品的創作勞動,王欲知亦未提供證據證明其與高曉蓉、王黎、趙全軻、王澤勇之間存在共同創作該文章的愿望,并且對該文章的創作行為和后果有明確的認識。其次,王欲知僅證明了其享有《機車各部位運動狀態淺析》的著作權,但沒有提供證據材料證明其完成《機車各部位運動狀態淺析》一文的時間,以及王黎和高曉蓉于1999年 7、8月收到了該文章。王欲知主張其在《機車各部位運動狀態淺析》一文中所提出的內容“光源”、“光傳感器”、“移動的光源來檢測軌道”被高曉蓉、王黎、趙全軻、王澤勇分別以“紅外光源”、“CCD傳感器”和“檢測高低不平順用光源移動來檢測的原理”使用在訴爭作品中,其文章中的相關附圖也與高曉蓉、王黎、趙全軻、王澤勇文章中的相關附圖或原理相同,但從王欲知及高曉蓉、王黎、趙全軻、王澤勇撰寫的兩篇文章的文字表述和所附的相關圖形來看,上述文字、符號和圖形是不相同的,王欲知也沒有提供證據證明其參與了訴爭文章的撰寫工作,為該文的完成付出了創造性的勞動,故王欲知主張其是訴爭作品的合作作者的依據不足,理由不能成立,該院不予支持。因王欲知不能證明其是本案訴爭作品的合作作者,故對其主張高曉蓉、王黎、趙全軻、王澤勇應承擔賠償其精神損失和經濟損失并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法院不再審查。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之規定,判決:駁回王欲知的訴訟請求。本案案件受理費6 260元,其他訴訟費1 878元(已由王欲知預交),由王欲知承擔。
宣判后,王欲知不服上述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1999年6月,本人在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系部分教師對鐵道檢測中存在的難題會(以下簡稱1999年6月會議)上的發言,以及同年7月與王黎到西南交通大學機車研究現場時所述內容均能證明本人參與創作了訴爭作品。另外,同年7、8月本人撰寫《機車各部位運動狀態淺析》一文后,于同年年底交給高曉蓉,之后署名為高曉蓉、王黎、趙全軻、王澤勇的訴爭作品采用了該論文中技術部分的內容,故原審法院認定本人不是訴爭作品的合作作者錯誤。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依法判令:高曉蓉、王黎、趙全軻、王澤勇1、向本人賠禮道歉并在《光電工程》上刊登道歉書,恢復本人在訴爭作品中的署名權;2、在《西南交通大學校刊》、《西南交通大學學報》上承認本人在訴爭作品中享有署名權;3、賠償本人精神損失10萬元;4、賠償本人經濟損失15萬元;5、一、二審訴訟費由高曉蓉、王黎、趙全軻、王澤勇承擔。
二審限定舉證期間,王欲知為證明其參與創作訴爭作品的事實,向本院申請張世昌出庭作證。
被上訴人高曉蓉、王黎、趙全軻、王澤勇答辯稱:王欲知未參與訴爭作品的創作,不享有訴爭作品的署名權;王欲知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邏輯混亂,且與其上訴請求沒有法律關系,故原審法院審理程序合法,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依法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審 判 長 顏 桂 芝
審 判 員 劉 巧 英
代理審判員 陳 洪
?
?
?
二○○六年十一月一日
書 記 員 趙 靜 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裁定書(上級法院依職權重新確認或不予確認用)
2020-10-14重新鑒定申請書(樣式一)
2020-10-14重新鑒定申請書(樣式二)
2020-10-14變賣成交裁定書樣式
2020-10-14民事起訴狀(公民使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本院決定提起再審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終止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改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調查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傳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減刑執行通知書(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減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領取骨灰通知書(告知罪犯家屬用)
2020-10-14律師事務所函(刑事公訴、自訴、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向檢察院、法院提交,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縣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拘留決定書
2020-10-14報送(移送)案件意見書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通知書(送達執行機關)
2020-10-14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