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魏宗,男,漢族,1931年8月10日出生,住成都市武侯區雙楠路235號1棟3單元2號。
委托代理人劉華金,成都市金牛區商正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特別授權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劉江城,成都市金牛區商正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一般授權代理人。
被告蘇林,男,漢族,1983年2月1日出生,住成都市金牛區金羅路4號一幢3單元15號。
委托代理人蘇武,男,漢族,1955年1月2日出生,住成都市18中學宿舍。
被告蘇武,男,漢族,1955年1月2日出生,住成都市18中學宿舍。
二被告的委托代理人李洪遠,成都市武侯區正言法律事務所法律工作者。一般授權代理人。
原告魏宗訴被告蘇林、蘇武贈與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05年7月6日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曾耀林獨任審理,并于2005年7月29日、8 月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魏宗及委托代理人劉華金、劉江城、被告蘇武、委托代理人李洪遠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魏宗訴稱,現座落于肖家河小區1幢5單元9號的房屋原系原告與妻子宋光汝的共同財產。后宋去世后,所有遺產繼承人均自愿將繼承份額讓與原告女兒魏國華。2000年8月9日,原告與魏國華簽訂《贈與合同》,約定原告將該房屋中自已擁有的二分之一份額贈與給魏國華,原告仍居住該房直至去世。該合同經過了公證。魏國華2001年11月7日去世。2005年自己取得了該房屋產權證。原告認為,第一,因受贈人魏國華去世,導致合同一方當事人喪失主體資格,無法享有合同權利和履行合同義務,故贈與合同自然失效;第二,本案贈與標的物尚未轉移權利,原告有權依據合同法一百八十六條之規定在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撤銷贈與;第三,本案贈與合同為附條件、附義務、附期限合同,所附義務為“該房贈與魏國華后,贈與人魏宗仍在該房居住直至去世”;所附條件為“本合同由贈與人、受贈人共同簽名或蓋章,成都市武侯區公證處公證后,由贈與人、受贈人共同到成都市房地產管理部門申辦上述房產所有權轉移登記事宜,為此所發生的費用由受贈人承擔”;另外,雙方還約定了撤銷權的行使,即“若受贈人違反合同約定,贈與人可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向有關部門申請撤銷該贈與行為。”本案中,因受贈人魏國華去世,履行義務主體喪失,合同未生效;且自魏國華去世后,二被告便非法侵占該房屋,剝奪原告依約對該房享有的居住權;同時,該房屋至今未在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故合同所附條件尚未成就,贈與合同尚未生效;同時,所附義務尚未履行,原告有權撤銷贈與;第四,原告魏宗因年老體弱,貧病交加,無經濟來源,以撿破爛維持生計,符合合同法一百九十五條關于贈與人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的情形。綜上,訴請:1、判令依法撤銷魏宗與魏國華 2000年8月9日簽訂的《贈與合同》;2、判令被告蘇林從成都市高新區高升橋東路19號房屋搬出并將房屋交付原告;3、判令被告將出租該房屋所獲租金歸還原告。
原告提供了以下證據材料:
1、成房權證監證字第1198503號房屋產權所有權證復印件1份;
2、2000年8月9日原告與魏國華簽訂的《贈與合同》及對該贈與合同的《公證書》復印件1份;
3、高升橋東路19號院物管2005年4月7日出具的證明復印件1份(原件已被房屋產權交易中心收取存檔,該證明加蓋成都高新區肖家河派出所公章,并載明“經查,該房屋是出租房”);
被告對上述三份證據材料的真實性無異議。
被告辯稱,第一、本案訴爭合同經過公證,為不可撤銷合同;第二、原告自訴在魏國華去世后就沒有住在訴爭房屋,其自此就應知道或應當知道可以行使撤銷權,現原告主張撤銷已過時效;第三、原告生活穩定,不屬經濟狀況顯著惡化,沒有撤銷合同的法律事由。
被告提供了成都市武侯區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退休管理科出具的情況證明,內容證實每月向魏宗實發養老金300元。另提供了一組照片以證實原告還有房屋。
原告魏宗認可其真實性,但認為自己每月300元不夠用。對照片中的房屋,原告認為非自己所有。
對于被告提供的照片,本院認為因無其他證據印證,不具有證明力,本院不予采納。鑒于原被告對對方的其他證據的真實性均認可,且與各自的訴請意見均有聯系,本院采信上述證據。
據此本院查明:原告魏宗系被告蘇林的外祖父,被告蘇武系蘇林父親。2000年8月9日,原告魏宗與女兒魏國華(蘇林之母、蘇武之妻)簽訂《贈與合同》,約定原告將座落于成都市肖家河小區1幢5單元9號面積為46.59平方米的房屋中自已擁有的二分之一份額贈與給魏國華,原告魏宗仍居住該房直至去世。同時合同還約定:若受贈人違反合同約定,贈與人可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向有關部門申請撤銷該贈與行為;本合同由贈與人、受贈人共同簽名或蓋章,成都市武侯區公證處公證后,由贈與人、受贈人共同到成都市房地管理部門申辦上述房產所有權轉移登記事宜,為此所發生的費用由受贈人承擔。成都市武侯區公證處于同日公證了該合同。魏國華2001年11月7日去世。
另,魏國華去世后,被告將成都市肖家河小區1幢5單元9號用于出租,原告未居住該房。現原告魏宗每月領取300元養老金。2005年6月26日,魏宗獲得訴爭房屋產權證,其中載明產權人為魏宗。
本院認為,根據原被告的訴請,雙方存在以下爭議焦點:
一、關于訴爭《贈與合同》的效力問題。這是關系到原告是否有權行使撤銷權的前提。原告主張該合同未生效,理由是合同一方當事人已去世,以及該合同是附條件、附期限、附義務的合同,條件不成就,合同不生效。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下稱《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第一款“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意即雙方當事人就合同的主要內容協商形成一致意見時合同就成立,在此時合同就產生法律效力。就贈與合同而言,只要贈與人贈與的意思表示一旦被相對人接受,贈與合同就成立生效。這也是贈與合同是諾成性合同的特征體現。本案中,原告魏宗自愿將自己所有的訴爭房屋的二分之一份額贈與女兒魏國華,魏國華表示同意,雙方并于2000年8月9日簽訂書面合同,自簽訂之時該贈與合同就成立并生效。因此,原告訴稱魏國華去世后合同不能生效,有違合同生效的基本法理和法律規定。
對于原告所稱該合同為附條件、附期限合同的意見,本院認為,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或附期限,但在原告訴稱的條件即《贈與合同》第五條“本合同由贈與人、受贈人共同簽名或蓋章,成都市武侯區公證處公證后,由贈與人、受贈人共同到成都市房地產管理部門申辦上述房產所有權轉移登記事宜,為此所發生的費用由受贈人承擔”的內容中,雙方沒有談及合同生效問題,因此該條內容不是合同法所稱的決定合同生效與否的條件。原告訴稱的附期限,因沒有指出具體的約定內容,該訴稱意見也無法成立。原告訴稱訴爭合同為附義務合同,且所附義務就是合同第三條內容“該房贈與魏國華后,贈與人魏宗仍在該房居住直至去世”,該意見符合法律規定,應予采納。因為《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條規定贈與人可以附義務,訴爭合同第三條內容實際上就是受贈人魏國華有義務讓魏宗在訴爭房屋中居住直至去世。即使是魏國華去世,其繼承人在繼承了受贈與財產后依然有義務履行合同中約定的該項特定義務。然而,合同法所稱的附義務并非指對價,即受贈人雖可負擔義務,但該義務并不能作為接受贈與的對價而存在。是否履行義務不是決定贈與合同生效的條件,而是關系到是否承擔違約責任的問題。因此原告以被告不履行義務為由從而否認合同效力的意見也不能成立。
二、關于原告能否撤銷訴爭合同的問題。原告以合同未生效、被告不讓其居住訴爭房屋、現生活困難等為由要求撤銷訴爭合同。被告認為該合同經過公證,系不可撤銷合同,且原告申請撤銷權已過時效。本院已確認訴爭合同為生效合同,故原告以合同未生效要求撤銷合同的意見不能成立。關于本案是否為不可撤銷合同,本院認為,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钡诙钣忠幎ā熬哂芯葹摹⒎鲐毜壬鐣?、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也就是說,一般贈與合同附有任意撤銷;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以及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具任意撤銷。雖然本案贈與合同的標的物為房屋,其權利轉移應以過戶登記為準,贈與人行使撤銷權符合該條第一款之規定,但因訴爭合同經過公證,應適用該條第二款規定,形式上為不可任意撤銷合同。但《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了贈與人的法定解除權,魏宗和魏國華在訴爭合同第四條也約定“若受贈人違反合同約定,贈與人可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向有關部門申請撤銷該贈與行為”,該約定符合法律規定,應受法律保護。因此應當認定原告魏宗有撤銷合同權。被告認為訴爭合同為不可撤銷合同的意見不能成立。
《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了贈與人可以撤銷合同的三種情形: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之近親屬;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等三種情形。就本案而言,受贈人魏國華如果不履行讓贈與人魏宗在訴爭房屋居住的義務,則贈與人魏宗有申請撤銷贈與合同的權利。在受贈人魏國華死亡后,其受贈房產便成為遺產,其遺產繼承人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繼續履行讓原告在訴爭房屋內居住的義務。由于被告在魏國華去世后出租訴爭房屋,沒有履行讓贈與人魏宗仍在該房居住直至去世的義務,符合第三種情形。但是《合同法》該第二款同時規定“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且該期間為除斥期間。就本案而言,魏國華在2001年 11月8日去世后,魏宗即因被告出租房屋而無法居住該屋,其應當知道自己的合同權利受到侵害,但是時至2005年方起訴到法院要求撤銷贈與合同,已超過合同法規定的行使撤銷權的期間,因此原告魏宗關于撤銷訴爭合同的訴請不能得到支持。
三、關于魏宗是否有權拒絕履行的問題。
對于原告魏宗經濟狀況惡化為由主張拒絕履行合同的訴請,本院認為,《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該條規定的原意在于照顧確實已處于困窘中的贈與人,平衡贈與人、受贈人雙方利益。這表明,由于贈與合同的無償性,法律允許贈與人在經濟狀況惡化、妨礙贈與的履行時,可以拒絕履行贈與。但拒絕履行應符合兩個要件:一是必須在訂立合同之后,履行或全部履行之前,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二是經濟狀況的惡化,妨礙了贈與合同的履行,若繼續履行贈與合同反而使贈與人自己限于經濟上的困境。就本院而言,原告雖然體老,但其并未提供證據證明自己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到家庭生活,相反被告有證據證明原告每月有固定基本的生活保障來源,因此沒有達到可以拒絕履行的條件,對原告的該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四、關于被告蘇林應否從訴爭房屋搬出并將房屋交付原告以及判令被告將出租該房屋所獲租金歸還原告的問題。原告的該兩項訴請實依侵權之債和不當得利之債的法律關系而主張,但原告主張的成立必須基于自己對訴爭房屋擁有完全的所有權?,F原告以產權證載明自己是產權人為由認為自己當然對訴爭房屋有完全的權利,本院認為,雖然房屋產權證是證明所有權人的合法憑證,但從原告自述的房屋來源看,除本案訴爭的《贈與合同》中二分之一房屋份額外,另二分之一因原告已故之妻宋光汝的除魏國華外的所有法定繼承人放棄繼承權并讓與給魏國華后,為魏國華所有。另由于魏宗將房屋贈與魏國華的合同為有效合同,因此應受到法律保護。而依合同法第 條之規定“贈與財產需要辦理登記等手續的,必須按有關規定辦理手續”,這種產權登記僅是行政管理的后果,不影響受贈人獲得受贈物的權利。因此本案中作為受贈人魏國華的法定繼承人之一,蘇林必然在訴爭房屋中享有部分權利。至于該房屋究竟如何確權,系另案處理的法律關系。因此原告魏宗的該兩項請求也不能得到支持。
綜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第二款“沒有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魏宗的訴訟請求。
如不服判決,可在領取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
注:魏宗蘇林蘇武均系化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復核死刑緩期執行改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按二審程序再審維持原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核準或者不予核準有特殊情況的假釋用)
2020-10-14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回執
2020-10-14拘留人大代表報告書
2020-10-14不予批準逮捕案件補充偵查提綱
2020-10-14停止執行死刑意見書
2020-10-14提押證
2020-10-14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回避/駁回申請回避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拘留證
2020-10-14×××公安局提請批準逮捕書
2020-10-14×××公安局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搜查證
2020-10-14罪犯保外就醫征求意見書
2020-10-14×××看守所暫予監外執行罪犯監督考察通知書
2020-10-14暫予監外執行延期審批表
2020-10-14暫予監外執行審批表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