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2006)滬二中民二(民)終字第272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吳珍子,女,1918年9月19日生,漢族,虹口區綠化管理所退休,住上海市國權北路380弄1號202室。
委托代理人潘嚴富(系吳珍子之子),1951年10月24日生,漢族,在黑龍江大慶油田采油一廠工作,住黑龍江省大慶市薩爾圖區東風新村7區30號樓1單元 402室。
委托代理人郭小川,男,1970年8月26日生,住上海市同濟路60弄17號504室。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潘根娣,女,1948年5月16日生,漢族,貴州016基地3532廠退休,住上海市場中路3300弄71號403室。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潘來娣,女,1946年2月27日生,漢族,黃浦區中央商場退休,住上海市國和二村145號401室。
委托代理人曾倩(系潘來娣之女),在上海水產大學工作,住上海市軍工路334號。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潘才娣,女,1957年7月6日生,漢族,上海膠帶股份有限公司退休,住上海市聞喜路251弄7號103室。
三被上訴人共同委托代理人宓靜毅,上海市江南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吳珍子因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2005)寶民三(民)初字第73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吳珍子原系上海市國權北路380弄1號202室系爭房屋的房地產權利人,現有四個兒女,依次為潘來娣、潘根娣、潘嚴富、潘才娣。2005年8月26日,吳珍子與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簽訂一份《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該合同文本為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與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03年 3月共同制定的格式合同,出賣人(甲方)為吳珍子,買受人(乙方)為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吳珍子;合同第一、二條約定,甲方將上海市國權北路380弄 1號202室房屋轉讓給乙方,建筑面積為51.74平方米,轉讓價款為人民幣155,220元,乙方的付款方式和付款期限由雙方在付款協議(附件三)中約定明確;合同從第三條起的內容均為空白;合同尾部,甲方蓋有吳珍子的私章,乙方有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及吳珍子的署名。當日,四人至寶山區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了上述房屋的產權變更手續,吳珍子在上海市房地產登記申請書的轉讓人一欄加蓋私章并捺手印。合同簽訂后,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并未向吳珍子支付過合同約定的房款?,F吳珍子以簽訂合同非本人真實意思表示,訴至法院要求撤銷與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之間簽訂的《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審理中,吳珍子未提供證明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三人欺騙其訂立《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的證據。
原審法院審理后,作出判決如下:吳珍子要求撤銷其與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就上海市國權北路380弄1號202室房屋所訂《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的請求,不予支持。
上訴人吳珍子不服原審法院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買賣合同中約定的價格明顯低于當時的市場價格,顯失公平,屬價格上的欺詐;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謊稱吳珍子的媳婦要變賣房產,以保護房產為理由,讓吳珍子變更產權登記,屬欺詐;變更登記后的產權證領取后至今未交給吳珍子,故意隱瞞已領取新的產權證的真實情況,亦屬欺詐;吳珍子的兒子對房屋購買、裝修等出資過,吳珍子變更產權登記,侵害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據此,吳珍子請求本院撤銷原審法院所作的判決,改判支持其撤銷買賣合同的請求。
被上訴人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則辯稱:變更產權戶名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交易的過程亦是合法的,并不存在欺詐的事實;己方從未否認產權證在己方之事實;原審法院審理中吳珍子從未提及系爭房屋中有他人的利益,且與本案無關。故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請求本院駁回吳珍子的上訴,維持原判。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判決查明的事實無誤,雙方當事人對此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審理中,吳珍子遞交了諸多鄰居等的證詞,用于證明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對吳珍子有欺詐的事實。對吳珍子所提供的證人證詞,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則認為不屬證據規則規定的新證據,并對證據的客觀真實性提出異議。
本院經詢問吳珍子本人,吳珍子稱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三個女兒并沒有對吳珍子說過吳珍子的媳婦要變賣房子的話,諸位鄰居所說的三個女兒騙吳珍子的說法,亦是聽吳珍子說的。
同時,吳珍子稱吳珍子所以說是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三個女兒欺詐,是因為三個女兒騙吳珍子說帶吳珍子去玩,將吳珍子帶至交易中心后讓吳珍子摁手印,為何摁手印并沒有告知吳珍子。對吳珍子的這節訴稱,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予以否認,并稱在交易中心摁手印前,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員反復詢問過吳珍子的意見,不存在欺詐事實,而吳珍子亦沒有提供確鑿的證據加以證明。
本院認為,依合同法規定,一方以欺詐的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方有權請求撤銷。所謂的欺詐是指一方故意陳述虛假情況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并誘使對方訂立合同。系爭房屋原產權屬吳珍子所有,而吳珍子又為完全行為能力人,吳珍子以買賣合同的形式將產權變更為吳珍子及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共同共有,系吳珍子對自己的權利的處分。吳珍子以受欺詐而訂立買賣合同為由,要求撤銷該買賣合同,但吳珍子并沒有提供確鑿、充分的證據證明欺詐事實的存在,原審法院據此判決不支持吳珍子的訴訟請求并無不當。吳珍子上訴稱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對吳珍子謊稱吳珍子媳婦要變賣房產、以保護吳珍子的房產為由讓吳珍子變更產權登記,但在本院詢問時又稱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并沒有說過該話,故對吳珍子的該項上訴理由,本院無法采信。本院審理中,吳珍子稱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將吳珍子騙至交易中心,在吳珍子不知情的情況下讓吳珍子在合同上摁了手印,因潘來娣、潘根娣、潘才娣對此述稱予以否認,吳珍子又未能提供證據加以印證,本院亦不能采信。至于吳珍子所訴稱的其他欺詐事由,均不構成合同法所規定的欺詐,吳珍子以此主張撤銷買賣合同,本院無法采納。吳珍子稱因吳珍子的兒子對房屋的購買、裝修等出過資,變更產權登記侵害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一節,因吳珍子的兒子并非產權人,亦未在原審中主張權利,故不能因此而改變產權變更登記的結果。綜上,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院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鄭梅萍
代理審判員 ?虞恒齡
代理審判員 ?吳 俊
二○○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書 記 員 ?肖 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當事人對案件事實爭議較大的,民事簡易程序訴訟文書樣式(試行))
2020-10-14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變更、撤銷原裁定用)
2020-10-14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函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減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報送上(抗)訴案件函(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案卷封面
2020-10-14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不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決定書(送達受理單位)
2020-10-14刑事賠償復議決定書
2020-10-14拘留所等級申報、審批表
2020-10-14取保候審保證書
2020-10-14×××公安局凍結/解除凍結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傳喚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詢問通知書
2020-10-14保外就醫保證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調取證據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調取證據清單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