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人民法院
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
(一審公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刑初字第××號
公訴機關×××
人民檢察院。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寫明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職業或者工作單位和職務、住址等)。
被告人……(寫明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職業或者工作單位和職務、住址、因本案所受強制措施情況等,現羈押處所)。
辯護人……(寫明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
×××人民檢察院以×檢×訴〔 〕××號
起訴狀指控被告人×××犯××罪,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公訴。在訴訟過程中,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向本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或者不公開)
開庭進行了合并審理。×××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出庭支持公訴,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及其法定(訴訟)代理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證人×××,
鑒定人×××,翻譯人員×××等到庭參加訴訟。現已審理終結。
×××人民檢察院指控……(概述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事實、證據和
適用法律的意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訴稱……(概述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訴訟請求和有關證據)。
被告人×××辯稱……(概述被告人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犯罪事實和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訴訟請求予以供述、辯解、自行辯護的意見和有關證據)。辯護人×××提出的辯護意見是……(概述辯護人的辯護意見和有關證據)。
經審理查明,……(首先寫明經法庭審理查明的事實,既要寫明經法庭查明的全部犯罪事實,又要寫明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事實;其次寫明據以定案的證據及其來源;最后對控辯雙方有異議的事實、證據進行分析、認證)。
本院認為,……(根據查證屬實的事實、證據和法律規定,論證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是否成立,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犯的什么罪,應否追究刑事責任;論證被害人是否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經濟損失,被告人對被害人的經濟損失應否負民事
賠償責任;應否從輕、減輕、免除處罰或者從重處罰。對于控辯雙方關于適用法律方面的意見,應當有分析地表示是否予以采納,并闡明理由)。依照……(寫明判決的法律依據)的規定,判決如下:
……〔寫明判決結果。分四種情況:
第一,定罪
判刑并應當賠償經濟損失的,表述為:
“一、被告人×××犯××罪,……(寫明主刑、附加刑)。(刑期從
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被告人×××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寫明受償人的姓名、賠償的金額和支付的日期)。”
第二,定罪免刑并應當賠償經濟損失的,表述為:
“一、被告人×××犯××罪,免予刑事處罰;
二、被告人×××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寫明受償人的姓名、賠償的金額和支付的日期)。”
第三,宣告無罪但應當賠償經濟損失的,表述為:
“一、被告人×××無罪;
二、被告人×××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寫明受償人的姓名、賠償的金額和支付的日期)。”
第四,宣告無罪且不賠償經濟損失的,表述為:
“一、被告人×××無罪;
二、被告人×××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
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份。
審判長 ×××
審判員 ×××
(院印)
××××年××月××日
本件與原本核對無異
書記員 ×××
樣式3的說明
一、本樣式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有關附帶民事訴訟的規定制訂,供第一審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過程中,在確定被告人是否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被告人對于被害人所遭受的物質損失(即經濟損失)是否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時使用。
二、附帶民事訴訟如系被害人提起的,應在“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項內的“單位和職務、住址”之后,續寫“系本案被害人”;如果被害人是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人,應當在第一項“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之后,列第二項“法定代理人×××”,并注明其與被害人的關系;如果被害人已經死亡,經更換當事人,由他的近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應當將其近親屬列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并注明其與死者的關系。
三、附帶民事訴訟如系公訴機關提起的,本樣式應作如下改動:
(一)刪去首部的“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項;
(二)將案件審判經過段的“犯×××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改為“犯×××罪,同時致使……(寫明受損失單位的名稱或者被害人的姓名)遭受經濟損失一案,向本院提起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并將“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從到庭參加訴訟的人員中刪去。
(三)在控方指控項中增加有關附帶民事訴訟的意見,并把“概述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訴訟請求和有關證據”的內容刪去。
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六條的規定,附帶民事訴訟中依法負有賠償責任的人,除刑事被告人(公民、
法人和其他組織)外,還包括: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監護人;已被
執行死刑的罪犯的
遺產繼承人;
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審結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遺產
繼承人;其他對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單位和個人。因此,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如有除“被告人”以外的“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應當在“被告人”項后單獨列項,并在文書的相應部分增加有關內容。
五、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在判決理由部分,除需要引用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有關條文外,還必須同時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有關
損害賠償的規定,作為判決的法律依據。
六、公訴案件,人民法院在判決前,如果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經濟損失的賠償已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制作《刑事附帶民事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后即具有
法律效力,但不能制作《民事調解書》;刑事部分單獨審結的,則應當制作《
刑事判決書》。
賠償金額在判決前被告人已一次付清的,應當記入筆錄,經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后即發生法律效力;如果當事人要求制作調解書的,也可以制作《刑事附帶民事調解書》。經調解無法
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簽收前當事人反悔的,附帶民事訴訟則應當同刑事訴訟一并判決,并制作《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
七、審理刑事附帶民事案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百四十二條的規定,對附帶民事判決或者裁定的上訴、抗訴期限,應當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訴、抗訴期限確定。
八、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不同于單純的刑事訴訟,它要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依照
民事訴訟程序附帶解決民事賠償問題。因此,在制作這種判決書時,應當注意在首部、事實、理由和判決結果部分完整地反映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這一特點。
九、按本樣式制作判決書時,注意參閱一審公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的刑事判決書樣式及其說明。對于附帶民事賠償部分在判決前調解達成協議,需要制作《刑事附帶民事調解書》的,可以參閱樣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