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精神損害賠償是法學的熱點問題。本文通過對精神損害賠償的確立,探究精神損害的構態層面及其賠償特點,結合最新司法解釋,對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評定,進行歸類和技術處理,提出評定類型化,主客觀化和定量化的主張,文章強調在評定過程中,應重視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的運用。精神損害賠償,指公民因人格權受到不法行為侵害而導致精神痛苦,因而要求一定的財產賠償。公民在其人格權遭受侵害后,會產生諸如憤怒、絕望、恐懼、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同樣,公民的其他權利在遭受侵害后也會產生上述類似的情緒,而這里的精神痛苦僅指因人格權遭受侵害所產生的精神痛苦。一般地說,公民的任何權利遭受侵害,都會導致兩方面的損失,即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失。如果對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不加以確定,不適當地擴大,將會使加害人的法律責任過重,缺乏公平。
關鍵詞:精神損害構態
賠償數額評定
法官自由裁量
一、精神損害賠償的確立
自從20世紀確立人身權和人格權制度之后,對于人身權、人格權和其他非財產性的權利受到非法侵害,究竟能否對受到侵害的精神利益以給付財產的手段補償精神損害,成為各國民法學中爭論近百年的復雜問題。
持否定說的有“人格商品化之說”、“違反道德說”、“無法補償說”、“無法計量說”等等,這些依據已遠遠落后于潮流,有悖法學論在一定程度上所具有的克敵制勝的功能。
肯定說有“懲罰功能論”、“補償功能論”、“滿足功能論”、“調整功能論”、“克服功能論”等,這些理論論述了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建立得以成立的各種功能,從而證明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精神損害賠償由否定到肯定觀念上的典型實例一個是法國,一個是德國,之后由于德國法律的示范楷模作用,瑞士、日本等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相繼仿效,并依不同國情需要了這個制度,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幾乎所有的國家、地區都不同程度地規定了作為侵權后果之一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50年代,我國由于繼受蘇聯法學理論和民事法律的和束縛,長期以來否認精神損害賠償,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民法通則》頒布之前,司法實務卻承認“撫恤金”、“撫慰金”這種對人身權受到侵害進行撫慰的物質手段。
客觀地說,精神損害賠償是一個與市場商品的發展程度相關的問題,告訴我們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只要實行市場經濟就必須承認精神損害賠償。如果侵害人給受害人造成的損害,僅僅因為它是精神上的無形損害,就將其棄之不管,不予賠償,是違背市場經濟平等和公平原則的。
精神損害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廣義的精神損害包括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損失。狹義的精神損害只包括精神痛苦。精神痛苦是指公民因人格權受到侵害而遭受的心理上、生理上的痛苦。精神利益的損失指公民和法人人身利益遭受的侵害。精神損害是一個特定的概念,它與精神利益損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精神損害可以因多種原因引起,如因為一方嚴重違約而使對方產生精神痛苦,在這種情況下,受害人依據法律規定都無法獲得精神損害賠償,只有在因侵害公民的人格權或精神利益的情況下,公民才有權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無疑是一種精神利益損失,但精神利益的損失中只有一部分才能稱為精神損害,所以,可以說精神損害只是狹義的精神利益的損失。精神損害,指侵害人不法侵害權利人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等人身權利,給受害人的人格、精神、尊嚴、信譽等造成的非財產上的損害。
我國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边@里所提到的“精神損失”實際上包括了精神損害賠償,如果將此處的損失僅理解為經濟損失,就無法對公民的權利進行切實、有效的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對此作了符合立法原則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解答》第10條規定:“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損害的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酌定”。
人格利益與作為一般等價的金錢,是無法進行數量上的換算的,但當人格被抽象為民法中的權利時,作為法律技術上的概念,它與金錢在觀念上的等價卻是可行的。即使法律規定要加害人付出巨額的金錢給受害人以補償,但精神上的傷害和身體上的痛苦不可能像財產損害那樣恢復原狀,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目的,在本質上不同于財產損害賠償制度。雖然二者在法律上都表現為加害人向受害人給付財產,但補償精神損害的財產并不是人格利益所擁有的經濟價值,法律只是把給付財產做為一種必要的手段,目的在于幫助受害人建立一個比較充裕的物質基礎,使他能在這一基礎上,盡快恢復心理上的平衡,幫助受害人戰勝痛苦和精神上的打擊,從而創造出新的生活。
二、精神損害構態
20世紀以來,由于人類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不斷發展和進步,世界上一些國家對于傳統的與“物質利益模式”相適應的財產權法律制度進行了反思,提出了保護非財產權的法律觀念,并將以“精神利益模式”為主要特征的非財產損害與金錢內容聯系起來,以保護權利主體的人格尊嚴、人身價值和精神利益,由此,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應運而生。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推定確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目前已基本形成共識,司法實踐也證實了該賠償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理論界和實務界許多人就精神損害賠償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廣泛研究,但對其中如何確定賠償數額這個焦點問題,卻至今尚未形成眾所普遍認可的比較客觀統一的標準,如何掌握精神損害賠償的標準和具體數額是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出于工作的需要,于2001年3月10日正式做出《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就賠償的主體、客體、撫慰金方式、數額確定因素等作出具體規定,就精神損害構態及賠償數額的確定提出一些見解。
精神損害構態,是指能夠反映出精神損害的本質特點和內涵,影響賠償數額確定原則和方法的不同層面表現形態,這些構態應作為精神損害賠償的評定基礎,精神損害本質是侵害主體的精神,現有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表明,法律上的精神損害主要有五種不同層面的表現形態:
1、肉體痛苦構態。這是具有生理能力的人所專有的一種生物形態或生理形態的損害,其屬于低層次的“一般精神損害”。
2、精神痛苦構態。其雖然也是一般精神損害,從人類區別一般生物來說,卻是一種比生物生物形態更高層次的心理形態的損害,這是精神痛苦構態區別于肉體痛苦構態的主要特征。
3、精神障礙構態,也稱神經創傷構態。是指不法侵害公民的精神健康使其遭受了醫學上可診斷出的神經疾患形態,通稱精神病,這種構態是近年來司法界人士提出的,其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在法律上可歸屬為嚴重的精神損害。
4、精神法益損害構態。是指權利主體的法定人格權、人身權和其他合法利益遭到不法侵害,造成了精神方面的利益遭受了無形的損害,這種精神法益損害構態,受害人既可能是有生命機體的自然人,又可能是不具有生命機體的法人和其他組織,通常不能一概以“肉體痛苦”、“精神痛苦”或“精神障礙”來表達受害人遭受的損害狀態。
5、其它非財產損害構態。是指違反契約、違背公序良俗和侵犯財產權等利益所產生的沒有財產內容的各種精神利益損害形態,這種層面構態具有以下特點:(1)其他非財產損害構態一般不是直接侵犯人身權或人格權所產生的損害,因而無法直接歸屬于侵犯人身權或人格權所產生的精神痛苦、精神障礙、精神法益損害。(2)其他非財產損害的后果可能導致精神痛苦、精神障礙,還可能致人產生其他精神利益的損失。
各種精神損害構態及其特征,其具有以下共同點:(1)內容的交叉性,肉體痛苦、精神障礙和其他非財產損害都可能導致受害人精神痛苦和其他損害后果;反之,精神痛苦發展極端化也會導致受害人精神障礙或人身傷之。(2)損害程度的層次性,相對地說,肉體痛苦、精神痛苦、精神障礙和精神法益損害這四種損害程度是漸次加深的。表現出層次性,這種層次性影響了評定不同構態精神損害的數額賠償的大小。(3)賠償層面的多階位,由于精神損害內容的交叉性和損害后果的多元化,決定賠償層面不是單階的,而是處于多階位,有的是精神痛苦的撫慰,有的是對精神創傷的補償,有的是對精神法益損害的賠償。(4)損害后果的復雜化,各種精神損害構態都有不同的損害后果,有些是互相滲透,有些是交叉重疊,呈現出相當復雜的情況。
近年來,隨著人權維護意識的提高,各國日益強化對人身權和人格權的保護理念,對人身傷之賠償的確定趨向類型化,反而沒有從精神損害構態角度來考察如何賠償。于是有人認為,確定人身傷亡賠償金也成為精神損害賠償的一種類型,最高人民法院的《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10條、第2款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訴訟費?起訴離婚時要繳納這個費用嗎?
2020-01-16張家界疾控中心科長到泰國躲疫情被撤職
2020-02-17見義勇為的相關賠償
2020-04-09民事官司和常見的民事官司
2020-04-13父親意外去世,請問死亡賠償金怎么分配?
2020-04-13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人員濫用職權罪構成條件
2020-04-20非法傳銷罪具體罰金標準是多少
2020-04-24婚姻出軌屬于重婚罪嗎?
2020-04-27什么是大病救助?
2020-04-27租房簽了一年租賃合同,想走時押金可以退嗎
2020-04-28解決民間借貸糾紛方法是什么
2020-04-28個人債務糾紛應該怎么解決?
2020-04-29哪些情形優先考慮子女撫養權?
2020-04-29開發商一房二賣是否違約?
2020-04-30夫妻離婚共同財產訴訟時效多長時間?
2020-05-01夫妻離婚損害賠償如何舉證?
2020-05-01個人合伙解散后的債務承擔如何分配
2020-05-01什么原因可以要求增加子女撫養費?
2020-05-02夫妻離婚未知和遺漏財產如何處理?
2020-05-03離婚子女撫養費能夠要求逐年加嗎?
2020-05-03公司舉辦籃球比賽中受傷算工傷嗎
2020-05-03對債權轉讓的“通知”你了解嗎?
2020-05-04起訴老板需要的證據有哪些
2020-05-04離婚協議書中子女撫養費標準一般是多少?
2020-05-04夫妻離婚有哪些情況可以少分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05工傷臉上留疤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05-06交通肇事并非有意,會構成犯罪嗎
2020-05-06什么情況下,合同可撤銷
2020-05-07收養孩子需要滿足什么條件?程序怎么走?
2020-05-07離婚后債務會影響孩子嗎?
2020-05-21單方面擅自抵押夫妻共同財產怎么處理?
2020-05-09分公司能有監事嗎
2020-05-09房貸提前還款如何計算手續
2020-05-10房屋拆遷補償有哪些方式?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05-12辭退懷孕員工該怎么進行補償
2020-05-12婚前雙方父母出資買房屬于誰的
2020-05-12提起勞動仲裁的時效是多長時間?
2020-05-13公司不按時發工資應該怎么樣維權?
2020-05-13網絡小說封面算侵權嗎
2020-05-13股東犯罪法人有連帶責任嗎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