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衛生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至今已7年,其實施后對于規范醫患關系所產生的法律效果及社會效果飽受爭議。2009年1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侵權責任法》,并從2010年7月1日起實施。從此,醫療損害責任追究有了法律可依。《侵權責任法》醫療損害責任法律實施后,與原有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相比,醫療損害賠償訴訟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呢,北京醫療事故技術咨詢網認為,新的法律實施后,將會給醫療損害侵權訴訟帶來以下九個方面的變化。
1、醫療損害賠償額較以往將會有大幅度提高
2002年《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以后,醫療官司實行了限額賠償原則,對醫療損害賠償的項目及計算標準進行適當限制,以避免醫療機構承擔過重的賠償責任。因此,以往我國醫療損害賠償立法并未走上民事立法的道路,而由行政部門制定行政法規的形式建立了一套與民事法律并不完全接軌的醫療損害賠償體系。
《侵權責任法》則把醫療損害的性質定位為人身侵權,并將其作為一般侵權對待規定于分則之中,這決定了醫療侵權在損害賠償方面與其他人身侵權行為并無差別。這將使醫療損害賠償額較之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有大幅度的提高。
2、醫療過失判定標準的確立
《醫療事故條例》并沒有明確規定醫療過錯的判定標準與方法,司法實踐也未形成可操作的認定標準,這直接導致司法實踐對醫療過錯的認定無規可循,并進而形成法院完全依賴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認定過錯的現狀。
《侵權責任法》首次將“醫療水平”作為醫療過錯的認定標準,即以違反“醫療活動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注意義務”作為過失的判定基準,醫務人員如未盡到該項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則可認定存在過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該法律規定抓住了醫療過錯的實質,即醫療過錯的認定應以醫務人員的醫療活動是否違反醫療活動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注意義務為準,這將為司法實踐提供可操作的認定標準。
3、醫療行為的過錯推定原則將更有利于法院認定醫療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法》的規定無疑為醫療過錯的認定提供更為簡潔明確的方法,利于人民法院對醫療侵權責任的認定,但對醫療機構的影響將十分巨大,特別在舉證責任倒置的背景下,醫療機構的舉證壓力、敗訴風險和賠償壓力將大為增加。這將終結醫療損害訴訟,患方勝訴率只有1-10%的一邊倒的局面。
4、明確醫方不盡告知義務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盡管《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執業醫師法》等法律法規都規定了醫務人員的說明告知義務,但并沒有規定違反該義務的法律責任,從而導致患者在知情同意權受到侵害時很難獲得法律的救濟。
《侵權責任法》在重申醫務人員說明義務的基礎上,明確規定了違反該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實際上已突破《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醫療事故外延的限制,只要醫療機構存在過失,不管是侵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權,還是知情同意權等人格權都構成侵權,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5、明確醫療領域內的產品責任
醫療機構因提供的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存在缺陷造成患者損害,醫療機構是否屬于銷售者或經營者,是否應當與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承擔連帶責任,理論和實踐都存在巨大的爭議,相關醫療立法也未明確規定。
《侵權責任法》規定:“因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的缺陷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請求賠償。醫療機構賠償后,屬于生產者等第三人責任的,有權向生產者等第三人追償。”很明顯,《侵權責任法》明確將醫療機構提供缺陷藥品、醫用產品造成患者損害納入產品侵權的范疇,這無疑是對現有立法的巨大突破,也必將對醫療機構產生重大影響。
6、過度檢查將受到嚴厲打擊
對于群眾普遍抱怨的過度檢查、大開處方等過度醫療行為,患者能否要求醫方承擔賠償責任?很明顯,從現有的醫療法律法規中是找不到依據的。《侵權責任法》首次規定:“醫務人員如采取過度檢查等不必要的診療行為,醫療機構應當退回不必要診療的費用,造成患者其他損害的,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7、明確侵害患者隱私權的賠償責任
我國《執業醫師法》、《護士條例》等醫療法規都規定了醫務人員“應關心、愛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的義務,但并沒有規定違反該義務醫療機構是否應承擔侵權責任。同時,《民法通則》對隱私采取名譽權保護的方式,使患者隱私權缺乏有力的保護。對此,《侵權責任法》規定:“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保密。未經患者同意,公開患者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從而明確了醫療機構侵害患者隱私權的民事賠償問題。
8、知情同意權行使主體的回歸
我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療實踐都將知情同意權的行使主體賦予給患者及其家屬,甚至患者家屬的簽字同意處于更為優越的地位,這無疑存在不合理之處。對此,《侵權責任法》規定醫務人員應向患者履行說明義務,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還應取得患者本人書面同意,只有在不宜向患者說明的,醫務人員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同時,還進一步規定了免于說明同意的情形,即規定“因搶救危急患者等緊急情況,難以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同意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批準可以立即實施相關的醫療措施”。《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是對患者主體地位的尊重,也是以往醫療衛生立法的自然回歸。
9、不合格血液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33條規定了“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不屬于醫療事故,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這意味著即使是因不合格血液造成患者損害,只要醫療機構遵循了《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等血液管理規范,也很難追究醫療機構的賠償責任,這并不利于維護患者合法權益。
對此,《侵權責任法》規定:“因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醫療機構賠償后,屬于血液提供機構責任的,有權向血液提供機構追償。”《侵權責任法》的規定無疑是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醫療法律法規的突破,明確了不合格血液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問題。來源:醫療事故技術咨詢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游合同違約損害賠償
2020-03-10微信支付被訴,專利侵權賠償數額如何認定
2020-03-19戀愛同居是非法同居罪嗎?
2020-03-20訴訟與仲裁的區別
2020-03-24保險公司報銷:這些手續不能少
2020-04-01離婚賠償條件是哪些
2020-04-09房屋公證需要多少錢?
2020-04-18三級工傷是怎么鑒定的?
2020-04-18經濟適用房的申請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04-22土地確權該去哪里申請?
2020-04-22房屋產權變更后贈與合同還有效嗎
2020-04-22醫療事故鑒定處理程序是什么
2020-04-22交通肇事,千萬別逃逸
2020-04-26交通事故沒能力賠償怎么辦?
2020-04-27抓住對方婚外情的證據是否能多分財產
2020-04-28沒有能力支付孩子撫養費有什么后果?
2020-04-28婚前買房婚后共同還貸怎么分
2020-04-29離婚訴訟中當事人需要注意哪些舉證技巧?
2020-05-01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和法律條件是什么?
2020-05-01離婚丈夫出軌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0-05-01起訴離婚中子女撫養權歸誰?
2020-05-01不給子女撫養費可以終止探視權嗎?
2020-05-03出現子女撫養費糾紛應該怎么解決?
2020-05-03哺乳期出軌起訴離婚財產怎么分
2020-05-04用人單位什么情況可以解雇哺乳期婦女?
2020-05-07女性在產假期間可以享受哪些福利待遇?
2020-05-07結婚登記都需要哪些資料?
2020-05-07醫療訴訟中患者是否需要舉證
2020-05-08未婚房產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2020-05-10訴訟離婚中過錯方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05-10夫妻是否可以在離婚協議書中列明輪流撫養孩子?
2020-05-10夫妻訴訟離婚子女撫養權判決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05-11重婚導致婚姻無效如何分配財產
2020-05-11購房合同內容一般怎么寫
2020-05-11洗錢是什么,洗錢罪如何判定
2020-05-12子女撫養費有哪些法律規定和給付期限是多久?
2020-05-12構成虐待罪的要件
2020-05-12外貿物流流程一般怎么處理
2020-05-12農村宅基地能否空閑不用和回收流程怎么走?
2020-05-13企業年金要不要交個人所得稅?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