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鑒定體制的法律分析
北京市鼎鐘律師事務所 孫萬軍
[摘要]醫療事故鑒定體制的合法性和優劣程度對加快我國的法制建設,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對醫療糾紛的公正解決,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均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國現行醫療事故鑒定體制在合法性方面存在嚴重問題,因鑒定體制而導致的鑒定結論不公,已引起公眾的強烈不滿。本文從分析醫療事故鑒定體制的合法性入手,剖析了現行醫療事故鑒定體制的不合法性和多種弊端,提出了將我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體制改為醫療過錯司法鑒定體制的基本思路和具體設想。
[關鍵詞]訴訟證據 醫療事故鑒定 司法鑒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醫療事故鑒定結論是我國目前絕大多數醫療損害案件進行行政處理、民事賠償、刑事處罰的依據,在正確適用法律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鑒定結論是否真實準確,直接關系到司法審判的公平正義,進而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信心和信念。但目前的醫療事故鑒定體制與法律法規有關鑒定的規定有很大的差別,已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能適應維護法律正確實施和公平正義的需要。因醫療事故鑒定體制導致了醫療事故鑒定結論嚴重缺乏應有的公信力,也是在醫患關系方面出現諸多惡性事件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國現行的醫療事故鑒定體制有必要進行改革。
一、法律法規對鑒定的相關要求
1.有關鑒定結論的證據屬性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有下列幾種:(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證人證言;(五)當事人陳述;(六)鑒定結論;(七)勘驗筆錄。以上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一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二條也都有類似的規定。從上述法律規定中可以看出,鑒定結論的法律屬性是證據。
2.有關鑒定人應為個人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鑒定人進行鑒定后,應當寫出書面鑒定結論,并且簽名。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人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后,應當寫出鑒定結論,并且由鑒定人簽名,醫院加蓋公章。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第三款規定:“鑒定部門和鑒定人應當提出書面鑒定結論,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鑒定人鑒定的,應當由鑒定人所在單位加蓋印章,證明鑒定人身份。”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九條規定:“審判人員對鑒定人出具的鑒定書,應當審查是否具有下列內容:(一)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稱、委托鑒定的內容;(二)委托鑒定的材料;(三)鑒定的依據及使用的科學技術手段;(四)對鑒定過程的說明;(五)明確的鑒定結論;(六)對鑒定人鑒定資格的說明;(七)鑒定人員及鑒定機構簽名蓋章。”以上這些法律都確立了鑒定人應為個人而不應是機構、單位、團體的規定。鑒定人個人鑒定是明確責任和過錯追究的基礎,是保證鑒定公平公正的必要條件。
3.有關鑒定人在鑒定結論上簽名的規定
法律法規有關鑒定人在鑒定結論上簽名的規定,除了上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九條的規定外,還有:《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三十九條第四款規定:“鑒定(檢驗、審查、咨詢)人應當在司法鑒定文書上簽名并注明專業技術職稱,對鑒定結論進行復核的司法鑒定人應當在司法鑒定文書上簽名。司法鑒定文書經簽發人簽發后加蓋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專用章。” 鑒定人簽名是對鑒定結論負責的前提,是保證鑒定結論真實準確的必要條件。如果鑒定人不簽名,僅有鑒定單位蓋章,那么誰來保證鑒定結論的公正呢?無人保證。鑒定結論出了問題應當追究誰的責任呢?無法追究。
4.有關鑒定人出庭義務的規定
鑒定人除了履行按時完成鑒定,回避等義務外,還有按要求出庭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也有同樣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九條第一款規定“鑒定人應當出庭接受當事人質詢。”第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經法庭許可,當事人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四十三條規定:“司法鑒定人應當按照司法機關或者仲裁機構的要求按時出庭。” 《司法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司法鑒定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六)依法出庭作證,回答與鑒定有關的詢問;……”上述規定是保證鑒定結論作為證據進行質證,保證法院準確采用證據的必然要求。
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關于醫療事故鑒定的規定
醫療事故鑒定的規定最早見于1987年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其主要內容是:1.將醫療事故的標準確定為“直接造成病員死亡、殘廢、組織器官損傷導致功能障礙的”。2.第十二條規定了醫療事故鑒定機構的設立和鑒定人員產生辦法:“省(自治區)分別成立省(自治區)、地區(自治州、市)、縣(市、市轄區)三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直轄市分別成立市、區(縣)二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以下簡稱鑒定委員會)由有臨床經驗、有權威、作風正派的主治醫師、主管護師以上醫務人員和衛生行政管理干部若干人組成。省、自治區、直轄市級鑒定委員會可以吸收法醫參加。鑒定委員會人選,由衛生行政部門提名,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批準。”
2002年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原《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相比,有了如下主要變化:1.擴大了醫療事故的范圍,將“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后果”也列入了醫療事故的范圍。2.鑒定機構由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改為醫學會。3.將省、地區、縣三級鑒定委員會,改為由地市、省、中華醫學會分別進行第一、二、三次鑒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其配套規章沿襲了之前的一些做法:鑒定實行合議制而不是鑒定人負責制;鑒定人不在鑒定結論上簽名而只是蓋公章;鑒定受理受地域的限制。這些都是導致醫療事故鑒定不公正的關鍵因素。人們對醫療事故鑒定的公正性的評價非但沒有因《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而好轉,反而越來越低。由原來的“老子給兒子鑒定”變成了“兄弟姐妹間相互鑒定”。
三、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通知
在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后不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參照
四、《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2005年10月1日開始施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對于與司法鑒定有關的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規定。該決定的實施大大地解決了我國司法鑒定中出現的混亂局面。其第一條規定“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并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該條規定明確了司法鑒定的概念,其中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在訴訟活動中,二是涉及專門性問題。第二條確定了司法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制度。第十條規定了鑒定人負責制度。第十一條規定了鑒定人出庭制度。此外,有一項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第八條規定了“鑒定機構接受委托從事司法鑒定業務,不受地域范圍的限制。”
五、改革醫療事故鑒定體制的必要性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醫療糾紛的數量正在迅猛增長。因醫療糾紛而引起的惡性事件接連發生。而目前醫療事故的鑒定體制從合法性、公正性、統一性等方面來講均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由國家立法機關頒布的,屬于國家法律的范疇。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屬于行政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九條的規定,其效力自然低于《決定》。目前醫學會所做的醫療事故鑒定,除了極少數用于醫療事故行政處理的以外,絕大多數都進入了訴訟過程中,更主要的是民事訴訟過程中。根據《決定》第一條的規定“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并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醫學會所做的醫療事故鑒定在進入訴訟過程中時,屬于司法鑒定的范疇,也應當符合《決定》的要求。
《醫療事故處理辦法》頒布于1987年,在當時我國法律較為不完善的情況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頒布實施于2002年,當時我國的法律體系已較為完善,在其頒布時就已經存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法律的沖突。在《決定》實施后,更是在多個方面表現出了與《決定》的沖突。
1.《決定》規定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由司法行政機關實行登記管理制度。而醫學會及其參加醫療事故鑒定的成員,均未經司法行政機關登記管理。其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的合法性存在嚴重問題。
2.《決定》規定了司法鑒定受理委托不受地域的限制。醫學會受理的醫療事故鑒定受地域的限制,這正是影響鑒定公正性尤其是地市級醫學會鑒定的公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人針對“老子給兒子鑒定”和“兄弟姐妹間相互鑒定”的評價,提出了如下答辯意見:如果醫療事故鑒定不由醫生來做,難道要由不懂醫的人來做?其他的鑒定不都是由專業人員來做的么?如建筑工程師才能鑒定建筑工程質量,會計師才能進行司法會計鑒定。實際上,改革醫療事故鑒定體制并不是由不懂醫的人來做醫療事故鑒定,醫療過錯鑒定恰恰也是由醫生(醫生改成了法醫)來做的,只不過是發生了下列變化:進行了鑒定人登記,個人對鑒定負責,取消了地域限制,鑒定人可以出庭等。而正是這些變化,才能使醫療事故鑒定的公平公正性大大地提高。實踐當中,絕大多數都認為,省級醫學會的鑒定結論比地市級醫學會的鑒定結論公正,中華醫學會的鑒定結論又比省級醫學會的鑒定結論更為公正,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和地域有關。
3.《決定》規定了鑒定人負責制。醫學會的鑒定卻是合議制,集體負責制,暗箱操作大行其道。類似的例子是:前些年有些行政機關對重大問題和決策實行“集體負責制”,在出了問題后相互推諉責任,受到了人們的不滿和質詢。現在行政機關對重大問題和決策都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了,老百姓稱之為“一把手負責制”,是很大的進步。
4.《決定》規定了鑒定人應當在鑒定結論上簽名或者蓋章。醫學會的鑒定則不然。在原來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實施過程中,衛生部《關于〈醫療事故處理辦法〉若干問題的說明》規定:“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要以書面形式發出,內容包括:(1)委托鑒定書:單位名稱、負責人或個人姓名,與本案病員的關系。(2)申請鑒定者:單位負責人或個人姓名、詳細住址,與本案病員的關系。(3)病員一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或家庭住址、住院號、門診號等。(4)病歷摘要及申請鑒定的理由。(5)鑒定委員會分析意見。(6)鑒定結論(含事件性質和等級)。(7)鑒定委員會蓋章及簽發年、月、日。”這里沒有規定鑒定人個人簽名。所有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都是只有公章,沒有個人簽名,無須鑒定者個人承擔任何責任,因此導致許多不正確、不負責任的鑒定結論的出現,引起了公眾(通過各種媒體表示)的強烈不滿,政府不得不對《醫療事故處理辦法》進行修訂,于是出臺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但是,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其配套規章并沒有將這一做法改變。
在目前的司法鑒定中,包括法醫臨床鑒定、法醫精神病鑒定、法醫物證鑒定、司法會計鑒定、文書司法鑒定等等,都實行鑒定人員在鑒定報告書上簽名的做法。只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還沒有規定鑒定人個人應在鑒定書上簽名,只有條例所規定的醫學會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還在采用典型的“集體負責制”。
醫療事故鑒定結論沒有鑒定人簽名的做法顯然違背了訴訟法與鑒定相關的規定。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04年率先對這種做法進行了否定。《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醫療賠償糾紛民事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七條規定:“醫學會做出的鑒定報告沒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簽名或蓋章的,可以要求醫學會補簽,醫學會不愿補簽的,該鑒定報告不能作為有效證據使用。出現前款情形后,審理中按照本《意見》第十八條重新組織鑒定。”(注:第十八條即進行司法鑒定)應當說,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做法是正確的,應當支持。
5.《決定》規定了在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時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而醫學會及其參加醫療事故鑒定的成員不能滿足這一要求,無法履行《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鑒定人應當出庭接受詢問的義務,剝奪了當事人詢問鑒定人的權利。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幾項與《決定》不一致的沖突僅見于醫療事故鑒定,在其他的司法鑒定中尚未發現類似的沖突。
六、改革醫療事故鑒定體制的設想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醫療事故鑒定體制的改革已很有必要。其大體做法應該是按《決定》的要求建立醫療過錯鑒定的新體制。
在訴訟過程中,需要對醫療糾紛進行鑒定的,嚴格按照《決定》的要求,全部由依法登記的司法鑒定機構和鑒定人進行鑒定。這樣,將消除現有醫療事故鑒定體制中存在的所有與《決定》的沖突,而完全符合《決定》的要求。事實上,《決定》中已經有“法醫類鑒定”的分類,并且包括法醫病理鑒定、法醫臨床鑒定、法醫精神病鑒定、法醫物證鑒定和法醫毒物鑒定。與醫療糾紛有關的主要是其中的法醫臨床鑒定,將醫療糾紛的鑒定歸入“法醫類鑒定”是十分準確的,如更進一步歸入“法醫臨床鑒定”也無可非議。
此外,在訴訟過程中,醫療糾紛是否構成事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存在醫療過錯。因此,將醫療事故的概念改為醫療過錯更為恰當,醫療事故鑒定也應相應地改為醫療過錯鑒定。
如果不取消現行的醫療事故鑒定的做法,即醫學會進行鑒定的做法,也只能將其鑒定結論的適用范圍限制在對醫療事故進行行政處理的過程中,而不能用于除此之外的訴訟過程中。從保持法律的統一性來講,還是取消現行的醫療事故鑒定的做法為好。
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有關于醫療事故罪的規定,醫療事故鑒定體制的改革也會對此產生影響。三百三十五條中并沒有“醫療事故”的字樣,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
七、醫療事故鑒定體制改革的意義
將舊的醫療事故鑒定體制改為新的醫療過錯鑒定體制,將在多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一是解決法律沖突,保持法律體系的統一性和法律的權威性。二是提高醫療過錯鑒定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可減少醫患關系方面惡性事件的發生。三是提高司法效率。實踐中,一些患者一方在拿到不是醫療事故的鑒定結論后,并不是對此認可,而是另行請求司法鑒定。這對司法效率的提高也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辦理保證人保證要確保什么?
2020-02-21偵查階段律師能做什么
2020-03-05辦理房產轉讓合同公證的材料有哪些?
2020-03-09土地補償的計算標準
2020-03-30教育設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的構成條件
2020-04-16遺產繼承你了解多少
2020-04-18出租房屋的技巧有哪些
2020-04-22取保候審是否可以辦低保
2020-04-24你還在為駕駛證的丟失而苦惱嗎?
2020-04-26交通事故私了反悔怎么辦
2020-04-26遺囑真實性:可以舉證證明
2020-04-26值得完善的產權保護制度
2020-04-26醫院誤診行為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04-28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認定?
2020-04-29訴前保全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04-29民間借貸的無效條款有哪些
2020-04-29轉移夫妻共同財產有哪些方式?
2020-04-30交通違章被行政拘留有哪些情形
2020-05-06未成年人名下的房產,屬于未成年嗎
2020-04-30訴訟離婚需要經歷哪些程序?
2020-04-30婚后繼承財產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01子女撫養費訴訟時效一般多久?
2020-05-02離婚如何確定子女撫養費數額?
2020-05-022020農村老人贍養費標準是多少?
2020-05-03哪些情形可以變更子女撫養權?
2020-05-03出現急性腰椎盤突出算是工傷嗎
2020-05-03哪些情況下對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
2020-05-04夫妻訴訟離婚房產過戶都需要哪些材料?
2020-05-05私生子要不要給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05-05退休職工死亡待遇是什么
2020-05-06僅有借條,沒有付款憑證,法庭不予認可存在借貸關系
2020-05-06勞動合同包括哪些內容?不簽要交違約金嗎?
2020-05-07男方拖欠子女撫養費怎么辦?起訴有哪些法律依據?
2020-05-08商標權侵權行為如何認定
2020-05-08初創企業實施干股激勵的注意事項
2020-06-16禮金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和哪些彩禮需要返還?
2020-05-10債務人死亡,家人需要背負債務嗎
2020-05-10夫妻離婚時沒有談及撫養權問題是否可以?
2020-05-10成立公司的錢可以取出來嗎?
2020-05-11夫妻離婚子女撫養費應該怎么給付?
20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