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事故統計
第三章 事故報告
第四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及時準確地掌握漁業船舶水上交通事故情況,加強事故預防和處理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各級漁港監督機關對本轄區內發生的涉及漁業船舶的水上交通事故,按本規定統計和報告。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經濟損失包括:
(一)船舶損失:包括船體、助漁和通訊導航設備、機械設備、漁具、屬具和工具、燃料及其他備件的損壞和滅失;
(二)船上所載漁獲物或貨物、生活用品、淡水、冰、鹽、船員私人物品、乘客的行李等物品的損壞和滅失;
(三)人身傷害:包括補償費、醫療費、喪葬費、撫恤費、假肢費和其他必要費用;
(四)污染損害:因事故造成水域污染所產生的經濟損失,包括清污費等;
(五)打撈和脫淺費用:包括主管部門強制打撈和脫淺費用;
(六)救助費用。
第四條 根據傷亡人數和造成的經濟損失,漁業船舶水上交通事故分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和特重大事故。具體分級標準見附件一。
第二章 事故統計
第五條 漁業船舶水上交通事故按下列分類進行統計:
(一)碰撞:指船舶與船舶(包括排筏、水上浮動裝置)相互間碰撞致損,以及船舶航行產生的浪涌沖擊他船致損;
(二)觸礁:指船舶觸碰礁石或擱置在礁石上致損;
(三)觸損:指船舶觸碰岸壁、碼頭、航標、橋墩、鉆井平臺等水上固定物或沉船、木樁、漁柵等水下障礙物致損;
(四)擱淺:指船舶擱置在淺灘上致損;
(五)風災:指船舶遭受強風致損;
(六)火災:指船舶遭受雷擊、爆炸、失火等,使船舶燃燒致損;
(七)失蹤及其他。
第六條 由于下列原因,所產生的人身傷害和經濟損失不在統計范圍內:
1、戰爭或軍事行動;
2、搶劫、斗毆、走私等違法行為。
第七條 漁業船舶發生碰撞事故,按以下規定進行統計:
(一)我國漁業船舶之間發生碰撞事故,已確定責任方或主要責任方的,由責任方或主要責任方船舶船籍港漁港監督機關統計。造成的經濟損失按責任比例分攤數統計,但應在《漁業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統計報表》備注欄內注明事故責任比例分攤;責任未明確前,經濟損失各自按本方損失統計,責任確定后再按上述規定予以更正;我國漁業船舶與商船、外國籍船舶或港、澳、臺地區船舶發生碰撞,不論責任歸屬,均由我方漁業船舶船籍港漁港監督機關統計;
(二)漁業船舶碰撞事故造成漁船或漁民沉船或死亡的,沉船和死亡人數,由沉船、傷亡人方漁業船舶船籍港漁港監督機關統計;
(三)一次碰撞事故,無論當事船舶有幾艘,均根據本條(一)或(二)規定按一次事故進行統計。
第八條 在同一風災中,受損船舶較多,涉及兩個以上船籍港的,各船籍港漁港監督機關分別就本船籍港受損漁船,按一次事故統計,省級漁港監督機關匯總本省的事故上報農業部,農業部漁業局統一匯總。
第九條 漁業船舶傾覆或沉沒后又修復的,不按沉船統計,只統計經濟損失。
第十條 事故發生后,漁業船舶或船員失蹤的,只統計失蹤的船、人數,不統計經濟損失;漁船失蹤滿三個月后,船員失蹤滿六個月后再按船舶全損或漁民死亡的統計。
第三章 事故報告
第十一條 漁業船舶發生一般事故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應按以下規定填寫《漁業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統計報表》并報告有關部門:
(一)省級以下漁港監督機關,對本轄區的漁業船舶發生的水上交通事故,按月度和年度分別統計,填寫《漁業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統計報表》,上報省級漁港監督機關;
(二)省級漁港監督機關,對本轄區的漁業船舶發生水上交通事故,按季度和年度分別統計,填寫《漁業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統計報表》,上報農業部漁業局;
(三)國有漁業公司,對其所屬船舶發生的水上交通事故,應填寫《漁業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統計報表》,并于24小時內報所在地區的漁港監督機關;
(四)漁業船舶在外國管轄水域發生的水上交通事故,船長(或船舶在國外的經營部門)除應及時向船舶國內所屬單位和船籍港漁港監督機關報告外,還應向我國駐外國使(領)館報告。
第十二條 水上交通事故月報表、季報表、年報表分別于次月、次季和次年10日前、20日前和30日前按第十一條的規定報省漁港監督局或農業部漁業局。
第十三條 發現已上報的事故情況發生變化、漏報或統計錯誤的,報告單位應在核實后,將補報和更正后的情況和數字及時逐級上報至農業部漁業局。
第十四條 漁業船舶所屬單位和鄉(鎮)漁業管理人員,在接到所屬(轄)漁業船舶發生水上交通事故的報告后,應盡快向當事船舶船籍港的漁港監督機關報告。
第十五條 各級漁港監督機關在接到漁業船舶發生特重大、特大、重大事故或涉外事故,以及其他認為應當立即報告的事故后,應立即向省級漁港監督機關報告;省級漁港監督機關應在接到報告后24小時內,將事故情況上報農業部漁業局和其他有關部門。
第十六條 在第十五條中所提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一)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二)當事船舶的船名、船籍港;
(三)當事船舶所屬單位或國籍;
(四)事故概況和事故原因;
(五)造成的損害;
(六)救助或救助情況;
(七)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十七條 漁港監督機關對涉及本轄區外的漁業船舶的水上交通事故進行調查處理后,應將調查處理結果通報當事船舶所屬船籍港的漁港監督機關。
第十八條 省級漁港監督機關對漁業船舶發生的特重大、特大、重大事故和涉外事故,在事故調查處理完畢后,應立即將調查處理結果上報農業部漁業局。
第四章 附則
第十九條 未經漁港監督機關登記的漁業船舶發生水上交通事故,也應按本規定統計、報告,但應在《漁業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統計報表》備注欄內予以說明。
第二十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補充規定,報農業部備案。
第二十一條 本規定由農業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 本規定自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管理條例
2010-11-19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 一 號
2008-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96修正)
1996-05-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5)
2005-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的決定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1986-1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在一九七九年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將革命委員會改為人民政府的決議
1979-09-13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鹵水是礦產資源的答復
1992-07-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規則
1998-05-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12-28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6-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公共機構節能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5-02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2013修訂)
2013-12-26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
2012-10-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新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水利事業費管理辦法
2000-03-05國務院關于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1-04-21關于調整進境物品稅稅目稅率的通知
2011-01-24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
2010-08-31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2010-01-09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2009-10-13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
1988-06-2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
200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