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鐵路貨車篷布(以下簡稱篷布)是我國鐵路貨車輔助用具。使用質量良好的篷布,對保證裝車和安全運輸貨物起著重要作用。篷布運用具有點多、線長、分散、環節復雜等特點,必須嚴格管理,實行全路通用和集中統一指揮,做到經濟合理、調整及時、苫蓋標準、捆綁牢固,保證安全運輸。
第二條 加強對篷布工作的領導,按篷布工作標準進行考核。健全機構,設置專(兼)職篷布管理人員,落實崗位責任制。廣大職工要愛護篷布,工作認真負責。對管理、運用有成績者,應給予表揚和獎勵;因嚴重失職造成篷布損壞丟失者,要受經濟處罰,并追究單位領導的責任。
第三條 鐵路運輸中使用的篷布,須符合部頒《TB1941鐵路貨車用化纖涂塑篷布供貨技術條件》標準。以技術為先導,不斷吸收國內外化工與紡織品行業在篷布技術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鼓勵新工藝的推廣應用。
第四條 篷布運用管理由鐵道部篷布運用管理指定機構在鐵道部運輸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具體負責篷布運用管理以及篷布制造、驗收、維修、報廢等日常工作,確保鐵路運輸需要,并負責篷布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鐵道部篷布運用管理指定機構接受鐵道部運輸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和指導。
第二章 篷布運用管理
第一節 篷布運用
第五條 篷布用于苫蓋敞、平車裝運的怕濕或易燃貨物以及其他需要苫蓋篷布運輸的貨物,嚴禁他用。
苫蓋易于損壞篷布的貨物時,裝車單位必須采取防護措施,整車貨物的防護材料由托運人負責準備。毒害品、腐蝕性物品及污染性物品不準苫蓋篷布。
第六條 未經鐵道部篷布運用管理指定機構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外供篷布和將篷布挪作他用,對任意外借和挪作他用的單位和個人,除按規定核收篷布延期使用費外,并追究單位領導責任。
第七條 篷布在全國鐵路營業線、臨時營業線、地方鐵路上使用。
第八條 地方鐵路與國鐵接軌辦理貨物運輸時,如使用篷布,地方鐵路部門應與接軌站簽訂篷布運用過軌協議,經鐵路分局審查后報鐵路局批準,跨鐵路局時報鐵道部篷布運用管理指定機構批準。協議內容:篷布在地方鐵路的保有量、停留時間,使用、保管、回送辦法,過軌交接、費用核收,丟失、損壞的賠償等。
過軌鐵路局和地方鐵路有關單位每年要檢查總結協議執行情況,協商解決存在的問題,并將總結報鐵道部。
篷布過軌站應設專人按號碼和現狀辦理篷布交接,填記“貨車篷布到發登記簿”(鐵運篷-2)。整車回送的篷布,按“特殊貨車及運送用具回送清單”(以下簡稱回送清單)記載的號碼、張數辦理交接。
進入地方鐵路的篷布,從進入之日起,按每張篷布實際停留時間核收地方鐵路篷布使用費。
第九條 車站裝車使用篷布時,要經鐵路分局篷布調度(以下簡稱分局篷調)以調度命令承認。為保證裝車需要,車站應提報篷布使用旬計劃,每旬7日報分局篷調。分局篷調匯總后于每旬8日報鐵路局篷調(以下簡稱局篷調)。局篷調匯總后即日報鐵道部,以便迅速,及時地調配篷布和有計劃地組織回送。
車站裝車使用的篷布,必須質量良好,腰邊繩齊全、堅固,標記、號碼完整清晰。嚴禁用草繩、鐵絲等代替腰邊繩,不準橫苫、墊車、苫在車內,不準與貨主自備篷布混苫,不準以篷布代替加固材料。
第十條 苫蓋篷布應做到:
1.苫蓋兩張時,搭接處應按運行最遠方向順向壓縫,壓縫搭接長度不少于500mm,上層篷布的端繩應縱向拉緊并拴牢于下層篷布的腰繩上。
2.苫蓋的篷布,不得遮蓋車號、手閘和提鉤桿,靠手閘一端的篷布下垂不得超過端板400mm,裝載成件貨物在覆蓋篷布前必須先行捆綁加固,覆蓋篷布后再按規定牢固捆綁。捆綁拴結后腰、邊繩的余尾部分,長度不得超過300mm,并使用繩卡。
3.苫蓋的篷布,貨車兩端要包角,角繩各向對角下方向拉緊。貨車兩端篷布的邊、角繩應穿過提鉤桿或手閘桿的內側后拉緊拴牢。篷布兩側(包括兩張篷布中間接縫的端、角繩)的邊繩都要向對方向斜拉或交叉(腰繩直拉)拉緊繞過丁字鐵或支柱槽二圈以上,至少結死二次和活扣一次。不得捆綁在其他部位。
4.篷布苫蓋后,整體平坦,無貨物外露,頂部起脊,兩端包角密貼,各部位尺寸不超過限界,拴結牢固安全。
第十一條 在篷布到發量大的特、一、二等站和每天使用或到達量50張以上的三等站,根據情況分別設篷布值班員、篷布(統計)管理員、篷布工。其他站應指定兼管人員。
車站篷布工作的主要職責是:
1.掌握篷布到發登記及中轉篷布的出入統計,對到發的篷布應填寫“貨車篷布到發登記簿”,做到賬物相符,并于每日18時前填寫“貨車篷布報告”(鐵運篷-3),按要求向分局篷調報告。
2.對到達和回送的篷布及專用線、專用鐵路送回的篷布,進行檢查、驗收。
3.將破損篷布及時組織回送篷布修理所。
4.將篷布按規定方法折疊,固定存放地點,妥善保管,并進行日常整理和晾曬。
5.向分局篷調請求裝車使用篷布命令。
6.根據篷布使用量和現有數,向分局篷調申請調撥或回送。
7.加強篷布管理,指導篷布的正確使用,核收有關費用。
第十二條 貨運員、車號(統計)員、運轉車長、行李員篷布工作的主要職責是:
1.貨運員
檢查到達的篷布現狀,發現篷布張數、號碼與票據不符或篷布破損,缺少腰、邊繩以及違反使用規定時,根據實際情況編制記錄或發電報,通知有關單位查處。
填寫“貨車篷布到達、使用通知單”(鐵運篷-5),組織裝卸工組將到達篷布按規定整理,送交存放地點。
使用篷布時,填寫“貨車篷布到達、使用通知單”,組織裝卸工組領取,逐張檢查篷布質量是否符合規定,核對篷布號碼和張數。
檢查裝車篷布苫蓋、捆綁是否符合規定,對到達鐵路專用線、專用鐵路的篷布,以“貨車篷布到達、使用通知單”按專用線協議辦理交接。對裝車篷布苫蓋捆綁質量,發站貨運員應嚴格把關。
貨運員制票時,應將篷布號碼填寫在貨物運單、貨票、貨運票據封套(以下簡稱封套)“篷布欄”內。自備篷布張數填記在運單、貨票“記載事項欄”內,并檢查托運人此項運單填寫是否正確。水陸聯運貨物,在貨物運單、貨票(包括分運貨票和補送貨票)的路徽下面填寫篷布張數和號碼。
對運輸途中的貨車,車站認為需要臨時苫蓋篷布時,經分局篷調批準,車站可以加蓋篷布。有關人員將篷布號碼和張數填寫在貨物運單、貨票、封套的“篷布欄”內。編制普通記錄并發電報通知到站及有關單位。
2.車號員
填寫列車編組順序表時,應根據貨物運單、貨票或封套所記載的篷布張數,填寫在列車編組順序表的“篷布欄”內。
對到達和出發的列車,要根據列車編組順序表、貨物運單、貨票或封套所記載的篷布張數與現車實際苫蓋的張數核對是否相符(整車回送篷布只核對封套記載的張數)。不符時應按實際張數改正,加蓋站名章,向有關單位拍發電報,并將篷布號碼和張數記在“貨車篷布出入推算表”(鐵運篷-6)內。編組站或區段站辦理列車確報時,應將現車實際苫蓋篷布記入確報內,確報所不得漏發、錯發。
向鐵路分局調度所報告列車編組時,同時報告篷布張數,鐵路分局調度收錄時不得漏抄、錯抄。
3.運轉車長
在交接苫蓋有篷布的貨車時,列車編組順序表、貨物運單、貨票或封套上記載的篷布張數要與現車篷布相符,不符時應按實際更正并加蓋帶有經辦人的站名章或車長出具記錄后方可交接。
在接收列車時,對苫蓋有破損或不符合規定的篷布,以及使用未按鐵道部規定的貨主自備篷布的貨車,在裝車站不予掛運。在途中發現因篷布苫蓋不良危及行車或貨物安全時應及時采取措施。
4.行李員
負責由旅客列車回送到、發的篷布按“回送清單”記載的張數交接,并及時報車站篷布管理員或車號(統計)員。
第十三條 鐵路專用線和專用鐵路使用篷布時,由托運人憑車站填寫的“貨車篷布到達、使用通知單”由托運人到車站領取。
到達鐵路專用線和專用鐵路的篷布,自貨車調到協議規定的卸車地點或交接線次日起,二日內由收貨人送回車站的規定地點。收貨人未能按規定日期將篷布送回時,應按規定核收篷布延期使用費(不足一日按一日計算)。
車站收到送回的篷布時,按照收貨人所持的“貨車篷布到達、使用通知單”上記載的篷布張數、號碼簽字驗收。如發現因收貨人責任造成篷布丟失,損壞,短少腰、邊繩等,應按規定核收賠償費用。
第十四條 裝車站違章使用不符合要求和規定的篷布或貨物運單、貨票、列車編組順序表上錯寫篷布張數、號碼時,發現單位12h內向有關部門發電報,內容包括:日期、車次、車號、發到站、貨物品名、篷布差錯情況。責任鐵路局、鐵路分局要在24h內予以調整(鐵道部批準已報廢和停止使用的篷布不作統計)。
下列情況不進行數字調整:
貨物運輸票據漏填篷布張數和號碼。
混苫(由于發站責任造成自備布、報廢布、防濕布與路布混苫)、貨運票據未記載路布者,按無布統計。
上述情況按丟失處理。其中經雙方核實認可的,對發站罰款后,可予以調整。
下列情況可經調查核實后予以調整:
列車編組順序表漏、錯填貨車篷布張數,但貨運票據記載與現車相符,且責任單位又及時查詢、答復并進行糾正可予以調整。
到站發現篷布與回送清單記載的張數(包括號碼)不符時,24h內向有關部門發電報。發站收到電報確認后,三日內按到站實收數調整。發站若認為無誤,應于五日內派人赴到站復查。屬到站誤發電報,短少數由到站承擔或受處罰。
途中變更到站,由辦理變更站負責。變更須經篷布調度以調度命令批準執行。兩站分卸,由前一卸車站負責。
第二節 調度指揮
第十五條 鐵道部、鐵路局、鐵路分局應設篷布調度員。各級篷布調度員要嚴格執行調度紀律,堅持保證重點和先回送后使用的原則。積極組織,及時回送,加速篷布周轉,提高運用效率,按時完成鐵道部下達的篷布回送任務和各項運用指標,以保證運輸生產的需要。
第十六條 鐵道部篷調職責:
鐵道部篷調根據年、月貨物運輸及鐵路局的篷布保有量計劃,進行綜合平衡,于每年(月)末前二日下達。按照上月(旬)篷布使用流向,制定鐵路局間篷布調整方案,組織鐵路局實施。每日分階段了解鐵路局間的整車回送篷布動態,掌握全路篷布到發量大的港口站篷布運用情況。下達鐵路局篷布備用、解備等命令,并做出全路貨車篷布報告。協調鐵路局間篷調工作,處理日常發生的問題和組織完成全路篷布運用指標。
第十七條 鐵路局篷調職責:
于每月26日前,向鐵道部申報下月篷布保有量計劃(包括地方鐵路),經鐵道部批準后執行。根據鐵道部批準的保有量,合理調整各鐵路分局的篷布保有量。重點掌握篷布到發量大的港口和車站的篷布運用情況,組織好篷布的集中、回送工作;根據管內篷布運用動態,向鐵道部篷調提出管內篷布備用、解備等申請。根據下達的篷布修理任務,組織待修篷布扣修和回送,組織完成鐵路局篷布運用指標。
第十八條 鐵路分局篷調職責:
使用“貨車篷布運用圖”(鐵運篷-4),掌握篷布運用動態。根據列車編組順序表的篷布記載與車站認真核對,收集車站篷布到達、停留、待卸、使用的數量;組織好到發量大的港口和車站的篷布回送。根據鐵路局下達的篷布保有量和回送任務,結合旬、日裝車計劃,做到及時調整,合理運用,按時回送,以保證裝車需要。
第十九條 考核篷布運用的指標為月保有量、周轉時間和篷布使用率,計算公式如下:
周轉時間=運用數÷(使用數+接入使用數)
使用率(%)=(使用數+接入使用數)÷現在數第三節 篷布回送
第二十條 車站根據分局篷調命令回送篷布時,應按篷布號碼填寫“回送清單”一式兩份,一份隨車運送到站,一份留站存查(地方鐵路回送篷布時,應多填寫一份由交接站存查)。
鐵路局間回送篷布只限整車裝運,每車不少于50張,所需車輛應優先調配和掛運,不受停、限裝限制。鐵路局管內回送篷布可利用行李車(一批限10張以內)或整裝零擔車裝運。對于分散在各站的停留篷布,分局篷調應積極采取措施,組織集中回送。
使用敞車回送篷布時,苫蓋的篷布按回送篷布統計,其號碼應填寫在“回送清單”上,在封套上只填寫回送總張數。使用零擔車裝運時,封套上也只填寫回送總張數。其他事項,按相應規定辦理。
使用棚車回送篷布時,門窗關閉,施封有效,由原裝車站負責。加裝篷布由加裝站負責,貨車發生補封由補封站負責。
使用集裝箱回送篷布的辦法,由鐵路局自定。
第四節 統計報告
第二十一條 車站應根據“貨車篷布到發登記簿”、“貨車篷布出入推算表”及篷布修理所每日18時前報告的修好、待修、待報廢、結存的篷布張數,由篷布管理員或指定人員匯總填寫“貨車篷布報告”。每日18時前向分局篷調報告,并逐級上報鐵路局、鐵道部篷調。
與地方鐵路接軌的交接站,每日18時前與地方鐵路核對篷布出入數和結存張數并向分局篷調報告。
第二十二條 18時在途列車中的使用、回送篷布,分局篷調根據“貨車篷布運用圖”、“列車編組順序表”記載的篷布張數,填寫在“貨車篷布報告”的列車欄內。
第二十三條 鐵路局、鐵路分局的分界站篷布出入統計,由分界站指定的統計人員負責填寫“分界站貨車篷布出入報告”(鐵運篷-1),及時正確地向雙方分局篷調報告。
相鄰鐵路局、鐵路分局的篷調應建立聯系制度,于每日6時、18時對分界站的篷布出入數進行核對,保證分界站統計正確,嚴禁弄虛作假。
對無守列車分界站的篷布出入數統計,按開行無守列車的分局篷調所掌握的列車編組確報中篷布張數,核對無誤后,提供給相鄰分局篷調,并轉告分界站。
為保證貨車篷布報告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分界站統計工作的正常秩序,如分界站篷布出入數不一致時,暫按當時報告數統計,經核實后調整,雙方有分歧時,三日內由上一級篷調裁定。
第五節 篷布清查
第二十四條 為考核篷布管理工作,正確掌握篷布數量,鐵道部每兩年組織一次篷布清查。鐵路局、鐵路分局應組織篷布清查工作。篷布清查分為號碼制和非號碼制二種方式。清查日期由鐵道部、鐵路局、鐵路分局以電報指定。
第二十五條 清查時刻在站、專用線、專用鐵路、篷布修理所及車輛上的篷布,均由車站負責清查。在途的篷布,由鐵路分局組織清查。
整車回送篷布,由鐵路局、鐵路分局指定單位負責清查。在地方鐵路內的篷布,由過軌鐵路局負責組織清查。
清查時要認真填寫“貨車篷布清查報告表(一)”(鐵運篷-7),由車站負責匯總一式三份,一份站存,二份報鐵路分局。清查前相鄰鐵路局間要加強聯系,明確分工,確定清查范圍,防止漏查、誤查。
第二十六條 車站及清查單位在清查后2h內,先用電話將清查張數及簡要情況報分局篷調。無篷布的車站和列車也應報告。在當日18時前,將“貨車篷布清查報告表(一)”報鐵路分局。
分局篷調在清查后4h內,將管內篷布清查結果填記在“貨車篷布清查報告表(二)”(鐵運篷-8)內,用電話向局篷調報告。
局篷調將管內篷布清查結果,填記在“貨車篷布清查報告表”中,并于清查后5h內,將結果和情況用電話向鐵道部篷調報告。車站、鐵路分局、鐵路局在清查后六日內,將“貨車篷布清查報告表”及清查情況,用書面報告逐級匯總報鐵道部。清查當日18時的“貨車篷布報告”及“分界站貨車篷布出入報告”,均自清查時刻起進行統計。但裝車使用篷布張數及車數,仍按全日統計。
第三章 新造篷布的質量監督與驗收
第二十七條 為適應運輸生產的需要,鐵道部篷布運用管理的指定機構應提供數量充足、質量良好的篷布投入運用,有計劃地組織篷布生產廠新造篷布,并要不斷改進工藝,研究推廣新技術、新產品。
第二十八條 為確保新造篷布的質量,必須制定和完善科學的質量監督、驗收標準。篷布批次檢驗、生產工藝和質量穩定性抽檢的質量監督驗收辦法見附件一“鐵路貨車篷布質量監督和驗收辦法”。新造篷布須經國家認可的技術監督檢測部門鑒定合格并出具合格證書后才準投入運用。
第二十九條 鐵道部篷布運用管理指定機構應設專職技術人員負責新造篷布的質量監督驗收工作,并根據檢驗標準抽檢生產工藝、原材料的質量等,每次抽檢都要作書面記錄。
第四章 篷布維修
第三十條 為保證有足夠數量和質量良好的篷布用于鐵路運輸生產,各鐵路局應在適當地點和有條件的地方設篷布修理所(以下簡稱篷修所)。鐵道部篷布運用管理指定機構根據篷布需求量、篷布保有量和篷修所能力,每年向鐵路局下達篷布維修計劃。鐵路局根據維修計劃向篷修所分配篷布維修工作量。
第三十一條 為切實加強篷修所工作管理,保證篷修任務能及時按質按量完成,各鐵路局、鐵路分局應安排專人管理篷布維修,負責指導、監督、檢查篷布維修質量、進度及回送等工作。
篷修所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如交接登記簽認制度、質量保證制度、生產安全制度、材料領取使用登記制度、統計分析制度、修理質量復核驗收制度和財務審核等制度。推廣機械化作業,提高篷布維修質量,改善作業條件和加強勞動保護。
篷修所應如實提出報廢篷布的數量和號碼,并根據維修張數的1.2%留出報廢篷布,作為補丁用布,所余數量應按部定的篷布報廢集中點如數回送,不得任意裁剪回送的報廢布作補丁用布或自行處理。
第三十二條 篷修所按照鐵路局下達的計劃進行維修,以每張待修篷布的實際狀況安排維修工作量。維修技術標準、工作量計算、結算方法、考核及獎罰見附件二“鐵路貨車篷布維修辦法”。
第五章 篷布報廢
第三十三條 鐵路貨車篷布使用年限暫定為三年,使用滿三年的篷布由鐵道部組織統一報廢。使用不到三年的篷布,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鐵道部篷布運用管理指定機構按報廢處理:
1.一張篷布修補面積已達45%以上者;
2.一張篷布修補處已達250處以上者;
3.在深度為250mm、直徑大于500mm的吊水試驗中,5min內出現大面積洇水或漏水者。
報廢程序及要求見附件三“鐵路貨車篷布報廢辦法”。
第三十四條 已報廢的篷布不能再使用,如發現有使用者,要對責任鐵路局實行經濟處罰。因使用報廢篷布造成的貨物損失或運輸事故,由責任鐵路局承擔。
第六章 篷布丟失損壞的處理
第三十五條 鐵路貨車篷布因企業責任造成損壞、丟失時,由責任單位按規定賠償。
鐵路篷布因鐵路管理不嚴、交接不清等責任造成損壞、丟失由責任單位賠償,具體規定見附件四“鐵路貨車篷布損壞丟失處理辦法”。
第三十六條 由于社會治安原因、自然災害、行車事故和意外事故等造成貨車篷布在運輸途中發生被盜、丟失和滅失,由發現車站會同公安部門、安監部門調查后開具證明或事故報告逐級上報,統一由鐵道部篷布運用管理指定機構審查列損并核減數字。
第七章 自備篷布的管理
第三十七條 自備篷布按保證安全、限制使用的原則進行管理。托運人在鐵路篷布不能滿足本單位貨物運輸需要時,經批準,可以使用自備篷布。自備篷布只限本單位苫蓋貨車使用,不允許任何經營性自備篷布上路使用。已有的,經鐵路局同意,限在鐵路局管內使用,直至按三十三條規定的年限報廢。發現跨鐵路局使用的,就地扣留,由責任鐵路局派員處理。
自備篷布的規格、質量必須符合鐵道部《TB1941鐵路貨車用化纖涂塑篷布供貨技術條件》標準,未經鐵道部批準,其他形式的篷布嚴禁在貨車上苫蓋使用。
第三十八條 物資托運單位制造、購置自備篷布應向鐵路局篷布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其報鐵道部篷布運用管理指定機構批準、編號后,進行鑒定、登記,填寫“企業自備篷布登記表”(附表)。現有的自備篷布在鐵道部規定的期限內,按上述規定辦理。未經鑒定、編號、登記的自備篷布不準使用。
第三十九條 自備篷布的標志為在篷布的兩側和四角用黑油漆涂打所屬單位名稱和鐵路批準的編號。在篷布兩側各打一條寬150mm黃色通欄橫杠標記。
第四十條 辦理托運手續時,托運人在運單“托運人記載事項欄”內注明“自備布×張”和號碼,車站在鐵路篷布號碼欄內劃“■”符號。使用張數由車站每日18時逐級上報篷布調度。
裝車時托運人將篷布送到裝車地點,經車站監裝人員檢查承認蓋章(在運單托運人記事欄內)后方準苫蓋鐵路貨車使用,未檢查承認的不準苫蓋鐵路貨車使用。
第四十一條 站車交接檢查列車時,如發現鐵路貨車上苫蓋有不符合標準的自備篷布不能交接,并及時通知運轉部門不準編入列車,電告所屬局、分局篷調及發站派員處理。
第四十二條 使用自備篷布的單位和裝車站,應對苫蓋鐵路貨車的自備篷布保證運輸全程安全。因自備篷布質量或捆綁等原因發生貨運責任事故時,首先列裝車站責任,屬于篷布質量問題,由裝車站和使用單位承擔責任和賠償。其他問題,按有關規定交接和劃分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 本規則由鐵道部運輸局負責解釋。
第四十四條 本規則自1997年1月1日起試行。前發鐵道部《貨車篷布管理辦法》(78)鐵運字1110號同時廢止,鐵路其他有關篷布管理的規定,凡與本規則不一致的,以本規則為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08-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
2013-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沒收非法所得”是否包含沒收土地問題的答復
1990-08-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廈門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廈門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廈門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4-03-2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1987-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失效]
1985-09-06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9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1996-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1999)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10-28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2019-10-22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
2018-05-2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2018-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2修正)
2012-11-09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浙江省嘉興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1-24關于調整進境物品稅稅目稅率的通知
2011-01-24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0-05-07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200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