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1條 細則適用范圍
本細則適用于參加本協定的鐵路成員路中央機關間,以及國境站和國境鐵路局(國境總局)間使用電報線路交換國際公務電報。允許參加鐵組的汽車運輸和公路中央機關(如本鐵路的現行規章允許從汽車運輸和公路中央機關處接受免費電報的話),利用鐵路成員電報網向鐵組委員會機關拍發有關第十一專門會議工作的公務電報。這些電報應作為鐵路公務電報辦理。
由于阿爾巴尼亞、古巴目前同鐵組其他成員沒有直接通信,因此,同該路的電報通信只有通過郵電局辦理。
第2條 鐵路公務電報的定義
1、鐵路成員路互相間和同鐵組委員會間的來往電報,以及發往鐵路委員會的汽車運輸和公路方面的電報。
2、國際鐵路公務電報免費拍發。
3、內容不純屬公務性質的電報,即完全為了鐵路職工或鐵路顧主的需要而拍發的電報,應視為私人電報,不得利用國際鐵路電報通信網拍發。
4、拍發鐵路公務電報,應僅適用于不得延緩的,以其他方式發送時不能及時送交收報人的緊急通信。
第3條 電報的拍發權
參加路中央機關指定的人員,鐵組成員在國外工作的人員,或自路代表,以及鐵組委員會代表有權收、發國際鐵路公務電報。
鐵組成員在國外工作的人員或委員會代表,應提出主管機關發的證件,證明自己的身份。
第4條 電報的格式
1、每個國際公務電報應包括下列各項:
1)“MS”代號;
2)電報號碼;
3)電報所名稱,在名稱前增加“由”字;
4)發報日期(用四位數,如電報是二月三日發出的,則為0302);
5)發報時間(用四位數,如電報是9時2分發出的,則為0902);
6)附注(有關轉報經路的事項除外);
7)收報人的縮寫地址(附件第2號);
8)電文;
9)發報機關的名稱和發報人姓名。
2、發往中央機關所在地以外的鐵路電報所的電報,應在該名稱后面,注明鐵路的縮寫名稱,例如“齊齊哈爾,KJD”(符合附件第2號的簡稱)。由中央機關所在地以外的電報所發出的電報,也必須采用同樣的辦法,例如“魯西,BDJ”。
3、凡發往數個收報人的利用直通回路或遇迂回路通過中轉點拍發的電報,在電報末尾應增加“TRANS”記載并注明電報應發往的電報所。
第5條 電報中使用的文字
1、國際公務電報應用拉丁字母寫成俄文,或德文。
2、同中、朝、蒙、蘇、越各路的電報通信應用拉丁字母寫成俄文。
3、用拉丁字母及符號代替俄文字母的對照表載于附件第1號。
4、個別鐵路可根據互相間的商定用本國文字辦理電報通信。
5、國際鐵路公務電報轉發和投遞時,不予翻譯。
6、中國或朝鮮同在其他國內的中國或朝鮮代表之間拍發電報時,電文可用中文的四碼或朝文三碼寫成。
第6條 電報的受理
1、交由電報所拍發的電報,可用打字機打字,或用印刷體字母書寫。
2、電報受理所應檢查簽署電報的人是否有權拍發國際鐵路公務電報。
3、在下列情況下,可拒絕受理向國外拍發的國際鐵路公務電報:
1)電報是由無權拍發電報的人簽署的;
2)不是用打字機打的或用印刷體字母書寫的;
3)電報是用第5條中未列的其他文字寫成的;
4)因技術原因不能拍發電報。
第7條 電報的轉發
1、鐵組各成員路應將從相鄰的鐵組成員路收到的公務電報,立即繼續轉發。
如果發現不是公務電報時,除應繼續轉發電報外,必須將此事實通知發報路。
2、因技術原因不能轉發時,方可拒絕轉發公務電報。不能繼續轉發電報的機關,應立即將此情況通知電報受理所,說明不能發報的原因、電報號碼和日期,以及收報人地址。
第8條 轉報經路
1、電報應利用能快速傳送、盡可能少經過中轉點和國境的傳送經路。略圖上可查出較合適的鐵路電報通信線路方向。在這些線上表示出主要傳送經路。裝有現代化電報機的方向用實線表示,其余方向用虛線表示。如變更中轉所或傳送經路時,鐵組有關成員路應將這一變更通知鐵組其他成員路,并抄送鐵組鐵路委員會。
2、未列入略圖的電報所,將自己的公務電報利用相應路的內部經路,發往中央機關所在地,再按第1項規定繼續發送。但相鄰國境站間,利用現有報路辦理電報的除外。
3、如果直通報路損壞,則利用迂回線路傳送電報。
如果迂回線路通過的鐵路局,在正常情況下不辦理傳送電報,則該路仍應接收并繼續傳送。但是,禁止通過非鐵組成員路電報線路的迂回線路發送電報。
4、利用莫爾斯電報機拍發國際公務電報時,應校對后方能繼續轉發。
當電報線路故障不能利用迂回線路發送電報時,方能用電話傳送國際公務電報。發報所應逐字傳送電文并在盡可能短的期限內以書面方式(用函或故障消除后用電報)進行確認。
當所有通信設備都發生故障時,應用列車將電報送到能夠以電報或電話繼續傳送的最近鐵路電報所。
第9條 電報的投遞
1、投遞給收報人的電報,應同發報人所發的電文完全相符,在投遞的電報上,收報所應注明收到電報的日期和時間。
2、當電報無法投遞時,應立即通知電報受理所,并說明原因,電報號和發報日期,以及收報人地址。電報受理所應通知發報人。
第10條 傳送電報中的錯情
1、發現電報中有不確切的情況時,參加辦理傳送的每個國家的鐵路應根據收報人的要求,負責采取一切措施進行確認和改正電文。
2、鐵路對由于電報失真所造成的損失,不承擔責任。
第11條 電報的保管期限
國際鐵路公務電報的保管期限規定為4個月,但發報月除外,超過此期限后,按每個國家細則中專門規定的辦法將電報銷毀。
第12條 公務電報通話
鐵組成員機關授權的人員,可以利用鐵組成員間直通電報通信線路進行公務通話。
車站站長、車站值班員和電報員可同相鄰國境站進行公務電報通話,而當進行維修工作和消除線路和設備故障時,技術人員亦可以進行公務電報通話。通話僅允許談公務問題。
第二章 利用電傳打字,電報機傳送公務電報
第13條 原則
每一交發的電報上應具有用頁式打字電報機收報所需的一切符號。每次發報之前,應首先按“滑架返還”和“換行”按鍵,使用帶式電報機亦需如此。國際通信網中的電傳打字電報機的穿孔機應經常處于接通狀態。
第14條 電報的傳送
電報按下列方式傳送:
1、交換兩電報所名稱符號:
開機后,電報員為了發確認通信是否正確接通,按“數字”和“誰在機旁”按鍵,使對方電報所的設備騰出,以便傳送本所符號,然后按“滑架返還”、“換行”(二次)和“字母”(五次)按鍵。
2、傳送電報報頭、電文和有關中轉的事項。
電報的報頭(見第4條)、收報地址和電文之間應用“滑架返還”和二次“換行”分開。傳送電報終了,要用一次“空白”和一次“+”符號,然后按二次或多次“換行”和五次“空白”按鍵。必要時,增加有關中轉電報的事項。
3、改錯
1)傳送過程中發現錯誤時,電報員按空鍵,以后反復按字母“E”和空鍵(三次)。再從最后一個正確的詞開始繼續傳送。
2)傳送終了符號前發現錯誤時,電報員按空鍵,以后反復按字母“E”和空鍵,然后從錯誤前的最后一個正確的詞開始打到錯誤后第一個正確的詞止,即重復不正確的電文。如果傳送“傳送終了”符號(第14條第6項)后需要改正時,首先必須交換電報所名稱符號,并打給對方電報號碼(見附件第5號)。
4、檢查傳送的完整性
每一電報傳送終了,有中轉事項時,打完中轉事項后,發報所電報員按“數字”和“誰在機旁”按鍵,這時發報電報所應收到對方電報所的符號,如果未收到對方電報所的符號,就說明通信中斷,電報未發過去。如果電報員能夠重新接通通信,應重新交換電報所符號,再次傳送該電報。否則,應利用另一回路或利用另一傳送形式傳送電報。
5、傳送數封電報
按照同樣的方式,電報員傳送第二封和以后數封電報,但每封電報后,電報員應收到對方電報所自動應答器的信號。
6、傳送終了的符號
電報員在發完一封電報或數封電報的最后一封電報時,檢查在傳送中是否有過中斷,按二次“+”按鍵,表示傳送終了。
第15條 收報
收報的電報員要檢查并確認受理的電報是否有不正確之處,并發送“R”字母,在字母后發送電報號碼,如收到數封電報時,還必須通知收到的電報封數,和第一封與最末一封電報的號碼,以此證明收到電報。
采用自運設備時,傳送終了后,以發報所引起的自動應答器的動作代替收據。
如電報內有不清楚的地方,電報員應在交換電報所符號后,用下列方式,要求改正不清楚的地方:
—“MS”—電報號碼—正確收到的最末一字—問號—不清楚的電文之后的第一個正確句—滑架返還—兩次換行。然后,發報所依照第十四條第三項第二款(見附件第5號中的例子樣式2)的規定進行修改。
第16條 轉報
1、在交換電報所符號之后,按照收到的電報格式繼續轉發。但是,如有數個收報地址,則必須對有關繼續中轉的事項作相應的修改。
2、如繼續傳送電報的電報所使用復鑿機和自動發報機,則應從穿孔帶上預先剪掉:
1)交換電報所呼叫符號;
2)關于中轉的事項。
同時利用傳送五次“字母”或空白的符號,一方面將呼叫符號同報頭分開,另一方面在電文后使用。傳送電報開始時的五次按壓“字母”鍵和傳送電報終了時的五次按壓“空白”鍵,也保留在穿孔帶上,以便利重復繼續傳送電報。
關于繼續轉發電報的事項(已修改過的)應由辦理轉報的電報所傳送。
3、如收到的電報在10行電報中的修改不超二處,而且電報末尾無修改時,方可用該穿孔帶繼續傳送電報。否則,應用手動方法繼續傳送電報,或準備新的穿孔帶。
第17條 電報紙的最小尺寸
如果短電報中電文占用的豎向長度不足15厘米,則在傳送電報終了符號之后,應按“換行”的按鍵,直至達到上述長度為止。
第18條 穿孔帶的準備
為了提高電報機的使用效率,建議將穿孔帶預先準備好,以便在發報之前,修改穿孔當中可能造成的錯誤。
第19條 應遵守的紀律
1、當未發出傳送終了信號“++”之前,收報的電報員不應中斷通信。
2、如果電報所不能立即收報時,應拍發“MOM”符號,請對方電報所等一等。
如果等待時間預計超過10分鐘時,在“MOM”符號后,應說明分鐘數,例如“MOM”15(請等15分鐘)。
如果被傳送的電報上記載“急”的字樣時,發報所應決定,可否利用其他經路或其他方式傳送。
第20條 細則中采用的語文
中文、德文和俄文是細則有效的語文。
如有不同解釋時,應以俄文本的解釋為準。
(附件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2010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1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
1979-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3)
1993-03-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關于發生武裝沖突時保護文化財產的公約》和《議定書》的決定
1999-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問題的答復意見
2002-07-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行使原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的批準權的決定
1983-03-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組成的補充規定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2004-08-28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0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減災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08國務院關于修改《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2-10-24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意見的通知
2012-06-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1-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06-11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2010年5月4日)
2010-05-04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5-12國務院法制辦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09-03-2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8-12-31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2008-07-22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08-02-18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2007-12-14國務院關于修改《物業管理條例》的決定
2007-08-26人民法庭組織通則[失效]
1950-07-20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關于經法院判決離婚的當事人應否履行登記手續問題的解答
195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