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1條 為了加強貨運設備管理,充分利用設備能力,不斷充實、完善、擴充貨運設備,提高貨物作業效率,以滿足國民經濟對鐵路運輸的需要,逐步實現負責運輸,特制定本辦法。
第2條 鐵路車站貨場(以下簡稱貨場)是鐵路辦理貨運業務的基本場所,也是鐵路與其他運輸工具銜接的地方。辦理貨運的車站應具備必要數量的貨運設備,它是負責運輸的物質基礎,各級領導要重視貨運設備的建設,經常調查研究,根據運量增長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組織制定貨運設備發展長遠規劃,逐步改造、擴建現有貨場,充實和完善貨運設備,積極參加新建和改建貨運設備設計方案的討論,并督促和協助施工單位按時按質按量建成貨運設備。
第3條 全路貨運干部和職工必須認真學習并嚴格執行本辦法,掌握和熟悉貨運設備,提高貨運服務質量,更好地為工農業生產服務,為國防建設服務,為實現我國“四化”服務。
第二章 貨場分類及貨運設備范圍
第4條 按照貨場辦理貨物運輸種類及貨運業務范圍分為綜合性貨場和專業性貨場兩種;綜合性貨場指辦理整車、零擔、集裝箱運輸和貨車洗刷加冰等兩種以上作業的貨場;專業性貨場指專門辦理單項運輸種類或單一貨物品種的貨場,如整車貨場、零擔貨場、集裝箱貨場、危險品貨場、粗雜品貨場等。
第5條 綜合性貨場根據年辦理貨運量分為大、中、小型貨場;
大型貨場;年貨運量在100萬噸以上;
中型貨場:年貨運量30萬噸以上不滿100萬噸;
小型貨場:年貨運量不滿30萬噸。
專業性貨場的設置應根據貨物性質及業務繁簡,設備條件等實際情況確定。
第6條 凡符合第五條規定的車站大型貨場的貨運設備履歷簿應報部貨運局核備。中小型貨場的設備履歷簿由貨運處酌情安排分級管理。
第7條 貨運設備范圍:凡在車站或貨車上直接用于貨物裝卸、運送、保管作業以及其他為辦理貨運業務服務的設備,均稱為貨運設備。其分類如下:
一、基本設備:
1.貨場用地;
2.線路:系指裝卸貨物用的線路,或指明為貨物服務的線路,如貨場內的調車線、牽出線、留置線、加冰線、貨車洗刷線、軌道衡線、換裝線、危險品貨車停留線等。
3.貨物倉庫及雨棚;
4.各種貨物站臺、低貨位、高架線、各種滑坡倉、漏斗倉;
5.貨場照明設備;
6.直接為貨運職工和貨主服務的房舍,如貨運營業室,貨運員辦公室、門衛室、工人值班室、休息室、工具室、鍋爐房、浴池、食堂、醫務室、表格庫、自行車棚、廁所等;
7.貨場硬面、道路、道口、貨場圍墻;
8.上水管路及排水設備;
9.消防及保安設備,如避雷、報警設備等;
10.電力及通信、信號設備;
11.通風采暖設備;
12.貨場內港池、碼頭;
13.貨場清掃設備。
二、貨運用具及衡器(臺秤、地中衡、軌道衡)。
三、特種用途設備:
1.貨車洗刷、消毒、污水處理設備;
2.加溫冷卻設備〔包括加冰臺加冰機械、制冰設備、貯冰庫(場)等〕;
3.危險貨物專用設備;
4.牲畜專用設備(包括飲水栓);
5.軍用裝卸設備;
6.罐車裝卸設備;
7.量載設備;
8.篷布及維修設備。
四、集裝箱及其他集裝用具。
五、各種裝卸機械。
六、用于維修、制造、鑒定貨運用具的有關設備。
第三章 貨運設備的管理
第8條 為了加強貨運設備管理,各局貨運處應加強貨運設備的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人員,分局、車務段及業務量較大的貨場應配專(兼)職人員管理貨運設備,凡辦理貨運營業的車站,都必須建立貨運設備履歷簿,其填制和保管辦法,按鐵道部的有關規定辦理。車站和車務段應指定專人根據車站貨運設備的變化情況,及時修訂履歷簿和圖表。每年一月十五日前車站(或車務段)應將上年設備變動情況,填寫貨運設備變動情況報告表,年度運量報告表和貨運設備年度報告表報送分局,分局審核匯總于一月底前報送鐵路局,鐵路局審核后,即據以修改路局及鐵道部保管的履歷簿,同時填記貨運設備年度報告表,于二月十五日前報送部貨運局。貨運設備變動情況報告表,年度運量報告表于二月底前報送鐵道部。
鐵道部保管的履歷簿每年修訂一次。各局于每年三月十五日前集中到部修訂部保管的履歷簿。
第9條 貨運設備的編號:
貨運設備均應按規定編號(新建的貨運設備按本規定編號。舊有的貨運設備原則上按本規定編號,如變動面較大者,可仍按原來編號,但要防止重復混亂。)并記在履歷簿內,其方法規定如下:
貨場:車站只有一個貨場,即以站名命名,有兩個以上的,以車站為中心,按方向命名,如東貨場、南貨場等。
貨物線:均按順序編號,簡稱貨1貨2,劃分貨區的貨場可以按貨區再具體分為散1、2、3,零1、2、3等。
貨物站臺:以鄰近線路名稱命名,例如貨1站臺,零2站臺。當一股線路上有兩座以上站臺時,并應按順序編號,如貨5一號站臺,二號站臺,三號站臺等。
貨物倉庫及雨棚:按順序以數字編號,如一號貨棚、五號倉庫等,也可按運輸種類或用途順序編號,如整車到達1、2、3庫,危1、2、3庫等。
貨位號:為便于掌握貨位,應將貨場劃分若干區,再按線別劃為若干貨位,在醒目地點用標志牌注明,其編號方法為:
1.一般貨位號應用三位數字如304貨位,3——線路編號,04——貨位編號;
2.貨位號應以單、雙號區別一側;
3.每個貨位長度以14米換算為一個單位,但倉庫及貨棚內的貨位編號,可根據各站具體情況制訂;
4.防濕篷布:由路局統一編號,其前兩位數字為購置年度。
第10條 建立保管負責制:
車站對于各項貨運設備均應指定專人或兼職保管,經常監護、檢查設備狀態,發現異狀或損壞時,除追查原因外,應及時報告領導和有關單位迅速修復,保證運輸需要。
第四章 貨運設備的基建、維修和保養
第11條 既有樞紐或舊線改造,貨運站及設備的新建、擴建和改建工程,負責貨運設備人員要主動配合計劃部門提報任務書,參加審核設計方案工作,積極配合并協助施工單位完成當年投資計劃,力爭盡快投產。
新線接軌站貨運設備的新建、擴建和改建工程,要積極配合設計部門研究確定設計規模和設計方案。
第12條 各局貨運處要掌握舊線改造時貨運站貨運設備的設計規模和施工進度。對交付運營后未完的貨運站貨運設備工程,有權督促和建議有關單位安排施工,盡快投產。
第13條 貨運各項設備的維修要落實到具體單位按有關規定定期維修。如線路由工務段負責維修;各種房屋、倉庫、貨棚、站臺、貨位、通路、加冰臺、室內照明、給水設備等,由建筑段負責維修;電力外線室外給水及水源設備由水電段負責維修。各項設備的維修情況,應在履歷簿內記明。
第14條 車站自建的貨運設備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應加強與負責維修單位的聯系,以保證工程質量。竣工后,要及時地組織驗收交接并落實維修單位。
第五章 貨運設備的拆除、變更、改造、轉移及報廢
第15條 貨運設備進行拆遷、變更、改造、轉移或報廢時,車站或車務段提出申請報告,經審批后始能生效,其審批權限如下:
一、貨運主要設備及特種用途設備以及貨運辦公、生活設施報廢拆遷、變更或改造時,由站(段)提出申請報分局,由分局(總工程師室)組織技術、貨運、財務等科室,會同維修部門等有關人員進行鑒定,作出記錄報鐵路局(貨運處)審批;
二、固定資產轉移時應報分局轉報路局(貨運處)審批;
三、貨運用具報廢時,除貨車篷布由路局貨運處會同財務處鑒定后報部審批,衡器由衡器管理所派員進行鑒定報局審批,其它用具(防濕篷布、枕木、軍用備品等)由車站組織有關人員鑒定,報分局貨運科(軍用備品與分局軍代處商定)審批;
四、固定資產及低值易耗品的報廢手續,按各局現行有關規定辦理。
第六章 增建貨運設備的程序
第16條 根據運量增長需要,新建、改建、擴建貨運設備時,應按基建程序由貨運處會同計劃處提報任務書,報部計劃局,抄報貨運局。根據批準的任務書規模和投資款額,路局要盡快組織初步設計,報部貨運局審批。初步設計審批后,始能在年度計劃中安排施工款源。
計劃任務書的內容要求:主要包括增建項目的目的,最近三年至五年運量完成實際,自然增長幅度,既有設備數量和能力,設計年度的規劃運量,增建設備規模,技術標準,設計范圍,投產后的能力,預計可增加的收入數額及經濟效益,需要投資額估算。
第七章 有關設計、驗收、交接使用的補充規定
第17條 屬于基建、更新改造、大修安排的修建項目,按批準的任務書由路局設計部門負責(或委托路外單位)提出設計文件,報部貨運局并抄報計劃局審批。
施工設計由路局總工程師室組織審批后交付施工。
第18條 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單位提出竣工報告,路局應及時組織驗收交接,否則不得開通使用。遇特殊情況必須臨時使用時,應經分局(貨運科)批準。
第八章 貨場發展規則
第19條 車站貨場發展要有總體規劃,以貨運量增長和辦理貨運業務的需要為依據,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貨場逐步發展規劃。發展規劃分近期(投產后五年運量發展需要規模)遠期(投產后十年運量發展規模)報分局審批,抄報局貨運處備核。
省、市或專區所在地的車站,貨場(貨運量在30萬噸以上)的發展規劃由貨運處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調查研究,提出發展規劃報路局審批后,抄報部貨運局備核。
第20條 各站、段長對于貫徹貨場發展規劃負執行上的責任。車站貨場用地范圍內,未經分局同意,路局(貨運處)正式批準,路內外任何單位不得擅自修建、改建建筑物及設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安全保衛條例
2013-09-09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二號)
2010-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的協定》的決定
2008-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07修訂)
2007-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10-31)
2006-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2-2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決定
2002-08-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6-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2-10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正確理解和執行《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答復
1992-01-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地區和市合并后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前換屆問題的決定
1983-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1995-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已修正)
1995-05-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9-04-1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反興奮劑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毒品違法犯罪舉報獎勵辦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3-12-11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3-11-08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1970-01-01湖南桃花江核電廠址保護管理辦法
201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