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殘疾人,通過多種渠道給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會救助。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生活仍有特別困難的殘疾人家庭,應當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各級人民政府對貧困殘疾人的基本醫療、康復服務、必要的輔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換,應當按照規定給予救助。
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情況給予護理補貼。
【釋義】
本條是關于殘疾人社會救助的規定。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至2006年4月1日,我國有殘疾人8296萬名,其中重度殘疾人有2457萬名。有殘疾人的家庭為7050萬戶,其中有2個以上殘疾人的家庭為876萬戶。在殘疾人事業發展過程中,關于殘疾人貧困問題較為突出。由于社會環境和觀念等原因,以及殘疾人生理方面的缺陷導致殘疾人就業能力較為困難,殘疾人成為社會上最困難的群體,生活狀況大大低于社會平均水平,近年來這種差距還有繼續拉大的趨勢。據殘聯提供的有關數據顯示,全國有殘疾人的家庭2005年人均收入城鎮為4864元,農村為2260元;而當年全國人均收入水平城鎮為11321元,農村為4631元。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12?95%的農村殘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國家規定的683元貧困線,還有7?96%的農村殘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944元的相對貧困線。因此,本法明確規定對殘疾人提供社會救助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一)各級人民政府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殘疾人,通過多種渠道給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會救助
目前,社會救助主要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等主要形式。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持有非農業戶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均有從當地人民政府獲得基本生活物質幫助的權利的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申請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戶主向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并出具有關證明材料,填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審批表》,經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初審后,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農村五保供養主要依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的規定。農村五保供養是指對村民中無法定扶養義務人,或者雖有法定扶養義務人,但扶養義務人無扶養能力的;無勞動能力的;無生活來源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在吃、穿、住、醫、葬方面給予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的一項農村集體福利事業。五保供養分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兩種形式。五保供養的內容是:(1)供給糧油和燃料;(2)供給服裝、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錢;(3)提供符合基本條件的住房;(4)及時治療疾病,對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5)妥善辦理喪葬事宜。五保供養的實際標準,不應低于當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
除了農村五保供養外,有些地方實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體系;有條件的地方還適當提高差額救助標準。
各地政府在落實現行社會保障措施基礎上,有的還設立專項補助,對無業、重度殘疾、一戶多殘和有特殊需求的貧困殘疾人家庭給予特別扶助,解決其生活、就業、住房、子女入學等困難。
各地政府還在積極推動建立社會醫療救助和社會救濟救助等制度,幫助解決無業貧困殘疾人的醫療、養老和意外原因造成的困難。
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快實施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改造項目,城市廉租住房政策和農村危房改造計劃,優先照顧貧困殘疾人家庭。
各級政府還采取措施積極推動社會助殘。各級政府組織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和殘疾人貧困戶“結對子”,開展多種形式的幫包帶扶活動,解決殘疾人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將助殘活動融入社區工作,充分利用現有社區資源、場地和服務網絡,為殘疾人提供生活、就醫、康復訓練、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務等方面的幫助。將殘疾人納入“春蕾計劃”、“幸福工程”、“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動”等社會救助活動。
(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生活仍有特別困難的殘疾人家庭,應當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由于我國現行最低生活保障線制度按照統一的標準執行,沒有考慮貧困家庭的復雜情況,缺乏針對殘疾人、老年人、兒童等不同貧困群體最低生活救助的實際需要,致使有些殘疾人在扣除用于其殘疾功能補償方面的支出后,其實際生活水平離最低生活保障應達到的標準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針對這種情況,本法明確規定,對于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生活仍有特別困難的殘疾人家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其他積極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各級人民政府對貧困殘疾人的基本醫療、康復服務、必要的輔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換,應當按照規定給予救助
很多國家都鼓勵殘疾人融入社會,其中主要的一項措施是向殘疾人提供輔助器具或相應的補貼。有的免費或者優惠給肢殘人安裝假肢、提供輪椅或者機動交通工具,為聾人提供助聽器,為盲人提供盲杖等實物。有的根據殘疾人的不同情況提供不同的交通補貼和輔助器具補貼。我國對此也有專門規定。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保障殘疾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要將貧困殘疾人作為重點救助對象。健全殘疾人康復服務保障措施。制定和完善殘疾人康復救助辦法,對貧困殘疾人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適配等基本康復需求給予補貼。優先開展殘疾兒童搶救性治療和康復,對貧困殘疾兒童康復給予補助,研究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2006年殘聯在關于進一步加強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對殘疾人配置輔助器具予以補貼,實施“普及型假肢服務”、“貧困殘疾人輔助器具配發”等一批重點工程,為貧困殘疾人配置輔助器具;各級殘聯應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落實配套資金,通過分級負擔、減免費用等措施,擴大受益面。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出臺殘疾人輔助器具配置的補償和救助政策,逐步納入相關社會保障體系,建立起殘疾人輔助器具配置的經費給付機制,確保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有些地方已經制定了有關補助的規定。
(四)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情況給予護理補貼
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護理的殘疾人,很多國家提供護理補貼。有的提供給殘疾人本人,以供殘疾人雇用護理人員。有的提供給護理殘疾人的人,包括殘疾人的家屬。有的直接向殘疾人提供免費護理人員。目前我國實踐中有的殘疾人需要依靠家庭供養和護理,不但殘疾人本人難以就業,還影響家庭成員就業。往往是一個人殘疾,拖累全家貧困。因此,本法明確規定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情況給予護理補貼。實踐中有些地方已經出臺了護理補貼制度,有的地方規定補助標準:“三無”對象生活不能自理者,按貧困鄉鎮、欠發達鄉鎮、發達鄉鎮(街道)分別給予每月140元、160元、180元的特別護理補助;貧困戶生活不能自理者按貧困鄉鎮、欠發達鄉鎮、發達鄉鎮(街道)分別給予每月100元、110元、120元特別護理補助;其他生活不能自理者統一按每月50元實行補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991修正)
1991-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羅馬尼亞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7-02-2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
1996-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1987-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03-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12-28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2013修訂)
2013-12-07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城市供水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31關于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9-13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程(試行)
2013-08-28國務院關于修改《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福建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河北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西壯族自治區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1-10-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1-04-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遼寧蛇島老鐵山等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通知
2011-03-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1-01-26國務院關于設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通知
2010-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0-01-06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2009-10-13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2009-09-17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
2009-09-01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6-10民用機場管理條例
2009-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
2009-02-26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200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