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條 國家保障殘疾人勞動的權利。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殘疾人勞動就業統籌規劃,為殘疾人創造勞動就業條件。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國家保障殘疾人勞動權利的規定。
1987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決定,批準1983年6月20日由國際勞工組織第六十九屆大會通過的《第159號殘疾人職業康復和就業公約》。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殘疾人保障法。至今,我國殘疾人的就業狀況已得到明顯改善。據統計,在我國8296多萬名殘疾人中,已經實現就業2266萬人,其中城鎮463萬人、農村1803萬人。但殘疾人就業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目前尚有858萬名有勞動能力、達到就業年齡的殘疾人沒有實現就業,而且每年還將新增殘疾人勞動力30萬人左右;已經就業的殘疾人所從事的工作也大多技術含量較低、勞動強度較高,但報酬較低、勞動保護措施較差;各級政府和用人單位依法吸收殘疾人就業的責任不夠明確;少數用人單位存在不按照規定安排殘疾人就業、不依法與殘疾人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以及歧視殘疾人等情況。因此,需要政府進一步完善就業援助措施,切實保障殘疾人勞動就業的權利。
本條包括兩款內容,第一款規定明確指出國家具有保障殘疾人勞動權利的責任。勞動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憲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北痉ǖ谌龡l第一款規定,“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其中,就包括殘疾人的勞動權。殘疾人勞動就業對其改善生活狀況,提高其社會地位,平等充分地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具有重要意義。殘疾人由于其心理、生理、人體機構上的組織、功能缺失或者障礙,以及文化水平、勞動技能上的不足,在就業上往往處于較為困難的狀態。殘疾人勞動權的實現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幫助,更需要國家對此給予保障。
殘疾人的勞動權具體包括:一是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二是獲取勞動報酬的權利;三是休息休假的權利;四是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障的權利;五是接受職業技術培訓的權利;六是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七是依法參加工會、組建工會、民主管理企業等權利;八是提請勞動爭議處理以及尋求司法救濟的權利;九是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二款是關于政府促進對殘疾人勞動就業職責的規定,即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殘疾人就業統籌規劃,為殘疾人勞動就業積極地創造條件。政府在促進殘疾人就業工作中具有主導作用,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具體措施,創造條件,促進殘疾人就業,保障殘疾人的勞動權利。各地要將殘疾人就業工作納入就業工作總體部署,統籌安排。在分析就業形勢、落實就業計劃和制定就業措施時,通盤考慮殘疾人的就業問題,進一步加強對殘疾人就業工作的統籌協調力度,深入分析、研究殘疾人就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制定專項政策,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為殘疾人勞動就業積極地創造條件。《殘疾人就業條例》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就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制定優惠政策和具體扶持保護措施,為殘疾人就業創造條件?!钡谖鍡l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殘疾人就業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殘疾人工作的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殘疾人就業工作??h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保障、民政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殘疾人就業工作?!钡诹鶙l規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及其地方組織依照法律、法規或者接受政府委托,負責殘疾人就業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與監督。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應當在各自的工作范圍內,做好殘疾人就業工作?!?
根據現有法律法規,政府在促進殘疾人就業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1)縣級以上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開發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公益性崗位;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發展社區服務事業,應當優先考慮殘疾人就業。(2)對安排殘疾人就業達到、超過比例或者集中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依法給予稅收優惠,并在生產、經營、技術、資金、物資、場地使用等方面給予扶持;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確定適合殘疾人生產、經營的產品、項目,優先安排集中使用殘疾人的用人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并根據集中使用殘疾人的用人單位的生產特點確定某些產品由其專產;政府采購,在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購買集中使用殘疾人的用人單位的產品或者服務。(3)對殘疾人從事個體經營的,應當依法給予稅收優惠,有關部門應當在經營場地等方面給予照顧,并按照規定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國家對自主擇業、自主創業的殘疾人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小額信貸等扶持。(4)地方各級政府應當多方面籌集資金,組織和扶持農村殘疾人從事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和其他形式的生產勞動;有關部門對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農村殘疾人,應當在生產服務、技術指導、農用物資供應、農副產品收購和信貸等方面給予幫助。(5)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應當納入財政預算,專項用于殘疾人職業培訓以及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15修正)
2015-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的決定(2014)
2014-06-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2修正)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1修正)
2001-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3-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2004)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申請解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七十七條有關規定的答復意見
2005-12-2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2001-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9-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4-04-2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我國加入《反對劫持人質國際公約》的決定
199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1987-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國家安全機關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83-02-0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07-05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3-03-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1999)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機構的徽記、印章、旗幟問題的決定
1999-04-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修訂)
2002-12-28公共機構節能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志愿服務條例
2017-09-07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水利事業費管理辦法
2000-03-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3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