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的條件、程序,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一)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
(二)勞動者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三)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四)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五)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六)勞動者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單位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七)勞動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八)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九)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十)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十一)用人單位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十二)用人單位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十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
(十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條文注釋]
本條規定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14種情形分別來自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和第四十一條的規定,這些情形的具體含義是指:
(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指用人單位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經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解除后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勞動者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不符合錄用條件包括用人單位在招聘勞動者時規定的文化程度、技術職稱、身體健康狀況、道德品質、工作能力、工作業績等要求,達不到要求的,則為不符合錄用條件。
(3)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這一情形有三個層次:一是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二是違反,三是嚴重。
(4)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這一情形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勞動者嚴重失職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二是勞動者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兩種情形下用人單位都可以依法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
(5)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這一情形分兩種情況:一是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的;二是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6)勞動者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單位在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
(7)勞動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一情形有兩個要素:一是依法追究;二是刑事責任,核心是刑事責任。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是指:被人民檢察院免予起訴的、被人民法院判處刑罰的、被人民法院依據刑法第三十二條免予刑事處分的。
(8)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這一情形有兩種情況:一是勞動者患病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二是勞動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患病是指職業病以外的自然患病,非因工負傷是指工傷以外的傷害。
(9)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這一情形有三個要素:一是不能勝任工作,二是培訓,三是調整工作崗位。核心是不能勝任工作,培訓和調整工作崗位兩者選其一即可。
(10)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這一情形有三個要素:一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二是無法履行勞動合同,三是雙方協商達不成變更勞動合同的協議。三個要素也是缺一不可的。
(11)用人單位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企業破產法設置重整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使用人單位根據企業重整的經營方案、債權的調整和清償方案以及其他有利于企業重整的方案等,改善經營使企業獲得新生以便清償債務,避免企業陷入更為嚴重的破產清算程序。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依法裁員。
(12)用人單位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企業的生產經營可能發生困難,困難有大有小,一般的困難不能作為裁員的理由,必須是嚴重困難。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自救(包括裁員)是積極的,盡可能的避免用人單位破產。
(13)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這一情形有三種情況:一是企業因轉產經變更勞動合同仍需裁減人員;二是企業因重大技術革新經變更勞動合同仍需裁減人員;三是企業因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仍需裁減人員。
(14)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這也是一項兜底條款。
[參見]
《勞動合同法》第19、26、36、39-41、46、47、87、97條
《勞動法》第31、72條
《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職工被人民檢察院作出不予起訴決定用人單位能否據此解除勞動合同問題的復函》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決定
2017-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15年修正)
2015-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14年修正)
201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8)[失效]
1978-03-0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答復(對非法批準占用土地,分別按土地管理法處理)
1992-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96修正)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關于從國外調取民事或商事證據的公約》的決定
1997-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99修正)
1999-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正確理解和執行《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答復
1992-01-3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修正)
1991-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6-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993-02-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的表決辦法
2003-03-06風景名勝區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2017-11-19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4-23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
2014-03-10國務院關于同意將云南省會澤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5-18國務院關于機構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7-09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2011年電力運行調節工作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家行政學院工作的若干意見
201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