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報告后,應當立即會同有關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并采取下列措施,防止或者減輕社會危害:
(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對因食品安全事故導致人身傷害的人員,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立即組織救治;
(二)封存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進行檢驗;對確認屬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責令食品生產經營者依照本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予以召回、停止經營并銷毀;
(三)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責令進行清洗消毒;
(四)做好信息發布工作,依法對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情況進行發布,并對可能產生的危害加以解釋、說明。
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立即成立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指揮機構,啟動應急預案,依照前款規定進行處置。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有關行政措施的規定。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品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根據事故危害性程度、涉及人群范圍、后果大小等因素,食品安全事故可以分為一般的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兩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般是指在食物(食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包裝、倉儲、運輸、流通、消費等環節中發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會公眾大量病亡或者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食品安全事故。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還可以分為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級)、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級)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級)四級。
根據本條及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規定,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根據食品安全事故的級別,有不同的應急處理機制:
第一,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調查處理。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報告,排除了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應當立即會同有關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并采取有關措施。
第二,如果屬于重大安全事故中的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縣級人民政府應成立應急指揮機構,負責組織有關部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立即組織調查、確認和評估,及時采取行政措施控制事態發展;按規定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提出是否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立即向相關部門報告、通報有關事故情況。市(地)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給予指導、監督和有關方面的支持。
第三,如果屬于重大安全事故中的較大食品安全事故,由市(地)級人民政府成立應急指揮機構,負責組織發生在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統一領導和指揮,根據衛生行政部門的報告和建議,決定啟動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市(地)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立即進行調查確認,對事故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確認的結果,按規定向上級報告事故情況;提出啟動市(地)級較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提出應急處理工作建議,及時向其他有關部門、毗鄰或可能涉及的市(地)相關部門通報有關情況;相應工作小組立即啟動工作,組織、協調、落實各項應急措施;指導、部署相關部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市(地)級衛生行政部門應急救援工作的指導、監督,協助解決應急救援工作中的困難。
第四,如果屬于重大安全事故中的重大安全事故,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的建議和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的需要,成立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指揮機構,負責行政區域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決定啟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立即進行調查確認,對事故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確認的結果,按規定向上級報告事故情況;提出啟動省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工作程序,提出應急處理工作建議;及時向其他有關部門、毗鄰或可能涉及的省(區、市)相關部門通報情況;有關工作小組立即啟動,組織、協調、落實各項應急措施;指導、部署市(地)相關部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省級人民政府或者省級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按照要求認真履行職責,落實有關工作。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對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的督導,根據需要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赴事發地指導督辦應急處理工作。對于屬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中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下的事故級別,由省級人民政府決定。
第五,如果屬于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則由國家應急指揮部或辦公室組織實施調查處理應急工作。事發地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相應的預案全力以赴地組織救援,并及時報告救援工作的進展情況。
在應對和處理食品安全事故中,衛生行政部門或者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指揮機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采取下列四項行政措施:
第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對因食品安全事故導致人身傷害的人員,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立即組織救治。生命無價,在處理食品安全事故中應當把救治放在首位,盡量減少人員傷亡。對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受傷的人員,衛生行政部門有義務立即組織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拒絕。這既是衛生行政部門的一種法定義務,更體現了人民政府為人民,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第二,封存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進行檢驗;對確認屬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責令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予以召回、停止經營并銷毀。通過對嫌疑食品及原料的封存和檢驗,可以找到食品安全事故的元兇。一旦食品及原料被確認為被污染,食品生產企業就有義務召回,同時停止經營并銷毀。
第三,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責令進行清洗消毒。通過對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加以封存,可以有效防止企業繼續生產被污染的食品,企業必須對食品用工具和用具進行徹底清洗消毒,在消除污染后,才可繼續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封存措施是衛生行政部門采取的一項比較嚴厲的行政措施,是一種臨時控制措施,屬于行政強制措施。一旦被封存,企業就無法使用被封存的物品,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因此,衛生行政部門采取封存措施時,必須遵循必要性和合法性原則,應當謹慎行使封存權。
第四,做好信息發布工作。食品安全事故危及公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影響到不特定多數人,社會關注度比較大。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如果信息不實、不暢,容易引起社會恐慌。因此衛生行政部門要做好信息發布工作,一方面要統一、全面公布食品安全事故的情況,調查處理工作的進展,以平息社會的猜疑和誤解,另一方面要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對可能產生的危害加以解釋、說明,以消除公眾的不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侯學超律師,畢業于鄭州大學法學院,現為浙江同舟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曾從事多年的企業法務工作,處理了大量的民商事糾紛,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訴訟技巧,能夠針對具體案情做出具體分析并制定相應的策略,努力為每位當事人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自執業以來秉承誠信、謹慎、嚴謹、細致的執業理念,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維護和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擅長領域:民商事合同糾紛、債權債務、婚姻繼承、交通事故、公司治理與股權糾紛等。 咨詢電話:13780097531(微信同號),來律師事務所面談時,請提前預約。 辦公地址:浙江省寧波市高新區江南路666號寧興大廈8樓。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免職名單(2010-4-29)
201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 一 號
2008-03-1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決定
2003-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2001-10-27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5-03-11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1994-05-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補選出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決定
199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
2001-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
2016-11-30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程(試行)
2013-08-28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7-11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3-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
2013-03-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3-01-1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意見的通知
2012-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
2012-07-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
2011-08-15軍工關鍵設備設施管理條例
2011-06-26個體工商戶條例
2011-04-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泰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1-01-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職責的通知
2009-02-0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若干政策的通知
20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