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侵權賠償責任
??????? 行政訴訟法第9章第67節
標題:賠償請求權及請求賠償程序
法條內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造成損害的,有權請求賠償。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單獨就損害賠償提出請求,應當先由行政機關解決。對行政機關的處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
釋義 :本條是對賠償請求權及請求賠償程序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請求行政侵權賠償必須具備以下要件:一、須是侵權行為。侵權行為是違法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侵權行為具有如下兩個最主要的特征:(一)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有兩種表現形式,即作為的違法行為和不作為的違法行為。作為的違法行為就是實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為。不作為的違法行為應當是對法律要求履行的某種義務不履行。行為的違法性是侵權行為的本質屬性,如果行為是在職權范圍內依法作出的,雖給當事人造成的損失,但不能認為是侵權行為。(二)侵權行為要有損害結果,侵權,如果僅有違法行為,而無損害結果,不發生損害賠償問題。損害,包括人身的損害和財產的損害。人身的損害主要有:1.人身自由受到的損害;2.人的生命、健康受到的損害;3.名譽權受到的報害;4.榮譽權受到的損害;5.姓名權、名稱權受到的損害;6.著作權、專利權、發明權等知識產權受到的損害。財產權的損害主要有:(1)財產所有權受到的損害;(2)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受到的侵犯;(3)侵犯人身權帶來的財產上的損害。損害結果,指實際上已經發生或者一定會發生的損害。如果損害處于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不確定狀態,不能認為已有損害結果。有了損害結果,該結果又確是違法行政行為引起的,行政機關就要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二、須是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為。行政機關是指行使國家行政管理權力的政府各機關。包括國務院及其所屬機構,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機構。有些組織本身不是行政機關,但法律、法規授權其行使行政職權,對這些組織,本法第二十五條第四款規定可以作為被告,因此這里應視其為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是指政府各部門行使行政職權的人員。非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但受行政機關臨時聘用行使行政職權的人員,應視同時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非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為,不能請求行政機關的賠償。三、須是受到具體行政行為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是對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有的侵權行為都可以請求賠償,只有受到具體行政行為侵犯,才能提出這種賠償請求。具體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行使權力,對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出的有關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行政機關制定法規、規章、命令、決定等抽象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從事民事活動的行為;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非執行公務的個人行為,不屬于本條調整的范圍。提出行政賠償請求,有二種程序:一種是在提出行政訴訟的同時,提出要求行政機關承擔賠償責任的請求,對于此種請求,人民法院應在行政案件的審理中一并解決。另一種是單獨提起損害賠償請求。根據本條規定,單獨就損害賠償提出請求,應當先由行政機關解決,未經過行政機關,不能訴諸法院。向行政機關提出賠償請求,可能有二種情況:一是行政復議決定或行政訴訟的判決已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行政機關主動撤銷或改變了自己所作的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受害人以此為據,要求賠償;二是具體行政行為合法與否還未經過行政復議或者沒有訴訟到法院審理,就直接要求賠償。對于前者,行政機關只需認定是否有損害結果發生,就可以對賠償的方式和數額作出決定。而對于后者,應首先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然后才能對賠償問題作出決定。行政機關對賠償問題作出處理后,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還可以提起行政侵權賠償的訴訟。人民法院應就這一訴訟進行審理和判決。但是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賠償訴訟時,還未提起過行政訴訟,那么,人民法院就應當首先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理,然后再解決賠償問題的爭議。對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也就是說,無論是行政機關還是人民法院,在處理賠償問題的時候,可以運用調解的方式。受害人可以放棄、變更賠償請求;行政機關可以根據受害人的請求,同當事人協商決定賠償數額;人民法院可以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做調解工作,促使他們相互諒解,達成賠償協議。但是,調解必須依法進行。請求賠償的一方放棄賠償請求或者減少賠償數額的要求應當出于自愿,行政機關或者人民法院不得以任何手段對其進行強迫。#p#分頁標題#e#
行政訴訟法第9章第68節
標題:賠償主體及求償權
法條內容: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該行政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在的行政機關負責賠償。行政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釋義 :本條是對賠償主體及求償權的規定。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侵權造成的損害,誰作為賠償主體,本條規定了二種情況:一、由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負責。即行政行為由哪個機關作出的,哪個機關就是賠償主體。比如,未經過行政復議或者復議后維持原決定的,原裁決機關是賠償主體;復議機關改變原決定的,復議機關是賠償主體;行政行為由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作出的,由這些機關共同作為賠償主體;依法律、法規授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授權的組織是賠償主體;受行政機關委托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委托的機關是賠償主體。實踐中,可能出現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被撤銷的情況,對此,應根據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五款的規定,將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作為賠償主體。二、由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在的機關負責。即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不直接對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而由他所在的機關作為賠償主體。工作人員實施的侵權行為首先由機關賠償。向受害人賠償后,該機關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支付全部或者部分賠償費用,而對于工作人員一般輕微過失造成的侵權損害,則不再要求其承擔賠償費用。這里的故意,是指應當是明知是侵權行為而有意實施或者放任其發生。重大過失,就是一般人都能注意到并能避免發生的事情,行為人卻沒有注意,沒有防止發生。如果行為人盡了一定的努力,但因知識欠缺,經驗不足,能力有限而造成侵權,不能認為是重大過失。
行政訴訟法第9章第69節
標題:賠償費用
法條內容:賠償費用,從各級財政列支。各級人民政府可以責令有責任的行政機關支付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釋義 :本條是對賠償費用的規定??紤]我國實際情況,參考國外和我國臺灣的規定,本法確定了賠償費先由各級財政列支,各級人民政府可以責令有責任的行政機關支付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的原則。這樣規定的好處是可以充分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也可以使上級機關從賠償費支出的多少上,了解下級行政機關的執法狀況、加強行政機關內部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同時,也可以教育有責任的行政機關,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執法水平。我國財政實行分級管理,分灶吃飯,從各級財政列支,就是賠償費用由各級財政開支。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的侵權賠償費,由中央財政列支;省、市、自治區政府機關的侵權賠償費,由省、市、自治區財政列支;縣政府機關的侵權賠償費,由縣財政列支。至于怎么列,怎么責令有責任的行政機關支付部分或者全部賂償費用等問題比較復雜,本法授權國務院另行制定具體辦法。有關行政機關侵權賠償問題,將根據本條和國務院的規定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2-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廢止部分法律的決定
2009-06-2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八十七號)
2008-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1990修訂)
1990-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中哈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1998-11-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2000)
2000-08-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決定(2005)
2005-08-28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1992-04-03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辦法
1988-04-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產建設兵團設置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決定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199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市政機構問題的決定
1999-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11-27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2018-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2007-04-22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
2013-06-13國務院關于批轉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2-07-24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復
2012-06-2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知識產權局等部門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04-28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
2012-04-19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2012-04-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