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管轄
??????? 行政訴訟法第3章第13節
標題:基層人民法院一審案件
法條內容: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釋義 :本條是對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的規定。依照本條規定,除了本法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以外,其他行政案件均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規定絕大多數行政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作為第一審管轄的主要理由是:一、基層人民法院分布廣,便于行政訴訟當事人進行訴訟。基層人民法院一般和當事人的住所地距離較近,當事人到基層人民法院進行訴訟,可以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也便于人民法院調取證據,有利于判決或者裁定的執行。二、基層人民法院數量多,便于承擔行政案件的審判工作。三、便于人民法院結合當地案例進行社會主義法制宣傳。
行政訴訟法第3章第14節
標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案件
法條內容: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一)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二)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釋義 :本條是對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的規定。依照本條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有三類:一、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規定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主要理由是: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機關是國家專利局;確認發明專利權需要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目前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已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從司法實踐看,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這種案件,審判和執行都較方便。規定海關處理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主要理由是:海關的業務種類繁多,有的專業技術性較強,同時又涉及對外貿易和科技文化的交往。從海關的設置上看,分關多數設在大中城市,因此,把海關處理的案件,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符合方便當事人進行訴論,便利人民法院審理的原則。二、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主要理由是:上述行政機關的級別較高,由它們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政策性、專業性較強,影響較大,由基層人民法院審理會有困難。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本轄區”指中級人民法院的轄區。我國中級人民法院的設置有四種,一種是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一種是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一種是省、自治區轄市的中級人民法院;還有一種是在自治州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由中級人民法院在其轄區內管轄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行政案件,這是一條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規定。原則性體現在按照這一規定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必須是重大、復雜的才能管轄。靈活性體現在只要案件的影響范圍超出某一基層人民法院轄區的范圍,或者案情復雜,就可以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行政訴訟法第3章第15節
標題:高級人民法院一審案件
法條內容: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釋義 :本條是對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的規定。高級人民法院屬于上訴審人民法院,它的主要任務是:對全省、自治區、直轄市內基層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的行政案件審判工作實行監督;總結和交流行政審判工作的經驗,指導所轄區內基層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審理不服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裁定依法提起上訴的案件。本條規定在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是指就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而言,案情重大、涉及面廣,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對這類行政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作為第一審管轄,不利于審判,不利于判決、裁定的執行,因此規定由高級人民法院作為第一審管轄。#p#分頁標題#e#
行政訴訟法第3章第16節
標題:最高人民法院一審案件
法條內容: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釋義 :本條是對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它的主要任務是:對全國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各個專門人民法院實行審判監督工作;通過總結審判工作經驗,作出有關適用法律、法規的批復、指示,對全國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行政案件的審判工作進行指導;對全國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各個專門人民法院適用法律、法規進行司法解釋;審判不服高級人民法院判決、裁定依法提起上訴的行政案件;還有審判高級人民法院報請它審判的行政案件。本條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行政案件”,主要是指對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有必要作為法律類推的案件;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涉外案件等等。依照法律規定,由最高人民法院作為第一審管轄的行政案件是一審終審,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終審判決、裁定,送達當事人后,即發生法律效力。
行政訴訟法第3章第17節
標題:地域管轄
法條內容: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釋義 :本條是對地域管轄的一般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包括三種情形:一種是依法未經行政復議,直接提起訴訟的;另一種是經行政復議,復議機關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再一種是經行政復議,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可以由原告選擇。這樣規定的理由是,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大都是侵權行為地,這樣便于被訴的行政機關出庭應訴;便于人民法院調取證據,正確及時地審理案件;當人民法院判決行政機關敗訴,需由行政機關履行義務、賠償損失時,便于判決的執行。經復議的案件,由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作出這樣規定的主要理由是,便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進行訴訟。它們認為到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可以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就可以到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進行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3章第18節
標題:限制人身自由案件的管轄
法條內容: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釋義 :本條是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管轄的規定。本條規定屬于地域管轄,但不同于一般地域管轄。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原告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此種管轄,對人民法院來說,亦稱共同地域管轄。對原告提起訴訟來說,又稱選擇地城管轄,即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這樣規定的主要理由是,有的執行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場所與作出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不在同一行政區域,有的被行政強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所在地與作出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不在同一行政區域,為了便于公民提起訴訟,所以作出特別規定。
行政訴訟法第3章第19節
標題:不動產案件的管轄
法條內容: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釋義 :本條是對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管轄的規定。不動產是相對動產而言,它是指不能移動或者移動后就失去其使用價值的實物、土地及其附著物稱為不動產。所謂附著物,是指該物自然地或者人工地和土地結合在一起,如房屋、林木等等。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有利于人民法院對案件事實的調查、勘驗,正確及時地進行審理,便于判決的執行。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主要有以下幾類:一、對規劃等部門的決定不服,如因房屋拆遷提起的訴訟;二、對土地管理等部門的決定不服,如因征用土地、土地確權等提起的訴訟;三、對環境保護等部門的決定不服,如涉及污染土地、水流等提起的訴訟。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不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行政機關所在地或者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而應當由房屋、土地、水流等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p#分頁標題#e#
行政訴訟法第3章第20節
標題:選擇管轄
法條內容: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
釋義 :本條是對選擇管轄的規定。選擇管轄是指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時,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兩個以上的人民法院雖然都有管轄權,但依原告選擇為準,即原告選擇向哪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哪個人民法院就取得了管轄權,未被原告選擇的人民法院就喪失了管轄權。原告最好只選擇一個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不要同時向幾個有管轄權人民法院起訴。如果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受理。
行政訴訟法第3章第21節
標題:移送管轄
法條內容: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于自己管轄時,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接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
釋義 :本條是對移送管轄的規定。移送管轄是指人民法院對已受理的行政案件,經審查認為本院對該案件無管轄權時,將該案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移送管轄有兩種情況:一是同級人民法院之間的移送,它屬于地域管轄的移送;二是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的移送,它屬于級別管轄的移送。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是指接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對移送來的行政案件認為屬于本院管轄時,應當及時受理審判,不能因為接受移送的案件難審或者其他原因,再自行移送給其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如果認為移送來的行政案件本院也無管轄權時,既不能將該案件再退回原移送的人民法院,也不能再移送給其他人民法院,只能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行政訴訟法第3章第22節
標題:指定管轄
法條內容: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釋義 :本條是對指定管轄的規定。本條規定了兩種情況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一、第一種是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時,需要報請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所謂“特殊原因”是指由于法律上或者事實上的原因。法律上的原因,例如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的全體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被當事人申請回避或者自行回避,不能執行審判職務。事實上的原因,例如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或者難以行使管轄權,如因人民法院所在地有臺風、地震、泥石流、暴發洪水或者處在戰爭環境內,致使當事人無法出庭應訴,人民法院無法辦案。在此情況下,就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無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于上級人民法院的指定就取得了管轄權。二、第二種是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所謂“管轄權發生爭議”,是指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由于互相推諉、互相爭奪管轄權等原因而對管轄權有不同看法。在此情況下,就需要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但是,在指定之前,必須先協商,協商不成,再報請指定。例如,兩個基層人民法院因管轄權發生爭議,首先由它們協商,協商不成時,就報請指定管轄。如果這兩個基層人民法院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是同一個中級人民法院,就報請該中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如果這兩個基層人民法院分屬兩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就各自分別逐級報請至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指定管轄是解決因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或者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的問題。
行政訴訟法第3章第23節
標題:管轄權轉移
法條內容: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人民法院審判。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p#分頁標題#e#
釋義 :本條是對管轄權轉移的規定。由上級人民法院決定,把案件的管轄權,由下級人民法院移交給上級人民法院,或者由上級人民法院移交給下級人民法院的,稱管轄權的轉移。依照本條規定,管轄權的轉移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將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提上來自己審判或者將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給下級人民法院審判。另一種是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審判確有困難,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管轄權的轉移,一般發生在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由上級人民法院決定,下級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的轉移問題只有建議權。依照管轄權的轉移的規定,賦予上下級人民法院以靈活處理的權力,就可以根據不同情況,決定或者變更管轄法院,使受訴的人民法院更好地行使審判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已修訂)
1996-07-05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3-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
2005-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刑事案件辦案期限問題的決定
1981-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修訂)
200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修正)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正確理解和執行《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答復
1992-01-3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憲法和成立憲法修改委員會的決議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9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12-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6-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6-02-28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修訂)
2017-04-14山東省救災物資儲備庫管理辦法
2014-12-24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3-03-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知識產權局等部門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04-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三網融合第二階段試點地區(城市)名單的通知
2011-12-30國務院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4-19國務院關于確定三亞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關于調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的通知
2009-05-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管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成員的函
2009-05-21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
2009-04-14國務院辦公廳2008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基本情況
2009-03-31森林防火條例(2008修訂)
200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