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條【當場作出行政處罰的法定手續(xù)】 執(zhí)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zhí)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前款規(guī)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shù)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并由執(zhí)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執(zhí)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釋義】: 本條是對執(zhí)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所必須履行的法定手續(xù)的規(guī)定。 一、表明執(zhí)法身份。即通常所說的“亮證”處罰。了解執(zhí)法人員的執(zhí)法身份,是當事人應有的權利;當其對當事人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必須向當事人出示其合法的執(zhí)法證件,表明其執(zhí)法身份。執(zhí)法證件中,應當載明其所代表的行政機關的名稱及該執(zhí)法人員所任職務等內容。 二、填寫并交付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是行政機關出具的、載明該行政機關對當事人依法給予的行政處罰的有關內容的法律文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是被處罰人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法律上的依據。得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也是當事人應有的權利。 三、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所必須載明的事項。包括: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所依據的規(guī)范性文件、罰款數(shù)額、時間、地點以及作出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的名稱。執(zhí)法人員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四、執(zhí)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后,必須依法向其所在的行政機關備案。執(zhí)法人員是代表其所在的行政機關履行行政管理職權的,行政機關對其工作人員負有監(jiān)督的職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條約》的決定
2007-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王國保持友好關系以及關于中國西藏地方和尼泊爾之間的通商和交通的協(xié)定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
1996-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1-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2004修訂)
2004-04-0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2004)
2004-10-27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執(zhí)行情況與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的決議
2006-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lián)邦領事條約》的決定
2003-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1992-04-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植樹節(jié)的決議
1979-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所得稅法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01-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華僑捐資興辦學校辦法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1994-03-05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問題的答復
1997-01-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1996修正本)
1996-03-17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設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
1998-03-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補選出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決定
199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11-27退耕還林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4-23毒品違法犯罪舉報獎勵辦法
1970-01-01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2015-01-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qū)老工業(yè)區(qū)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yè)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