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條 禁止圍湖造地。已經圍墾的,應當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防洪標準有計劃地退地還湖。
禁止圍墾河道。確需圍墾的,應當經過科學論證,經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后,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
【釋義】 本條是對圍墾河道、湖泊的限制性規(guī)定。
一、湖泊具有調蓄洪水的功能,河道是行洪的通道,維護湖泊、河道的自然功能,對保障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但長期以來,隨著人類生產和社會發(fā)展,忽視對自然生態(tài)的保護,與水爭地,擅自圍湖造地,盲目圍墾河道的現象比較普遍。圍墾湖泊、河道的目的是為了造地,進行生產和建設,但卻占據了調蓄洪水的場所,束窄了行洪通道,加重了防洪負擔,加大了洪水損失,其結果是破壞了資源與環(huán)境,并最終損害了人類自身。據統計,全國被圍墾的湖泊面積至少有2000多萬畝,減少蓄洪容量350多億立方米。河湖防洪能力的下降是造成防洪形勢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1998年長江大水后,國家實施了退田還湖政策,目的就是要保護自然生態(tài),保護湖泊調蓄洪水的功能。
二、本條規(guī)定,禁止圍湖造地,已經圍墾的,要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防洪標準有計劃地退地還湖。禁止圍墾河道,因生產和社會發(fā)展確需圍墾的,也要從嚴管理,即要進行科學論證,不僅要考慮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還要考慮保護環(huán)境和資源,不僅要考慮眼前,還要考慮長遠,經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并報政府批準后,方可進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修訂)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13修訂)
2013-06-29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
1970-01-0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若干規(guī)定的決議(1982)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決定(1983)
1983-09-02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zhí)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三)
1990-11-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對法律實施情況檢查監(jiān)督的若干規(guī)定
199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01修正)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政府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3-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guī)武器公約>第一條修正案》的決定
2003-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200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制止恐怖主義爆炸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修正)
1991-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
1991-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yè)法
1999-08-30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2003-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修訂)
2014-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修訂)
2016-02-06財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guī)定
2019-03-01反興奮劑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2018-01-01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
2014-02-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
1970-01-01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guī)程(試行)
2013-08-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guī)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fā)展的意見
201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