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本原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本法。
第二條 【調整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民法的調整范圍的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此條強調的是“民法”的調整范圍,而不僅僅指本法(《民法通則》)的調整范圍。民法是指包括《民法通則》在內的所有的民事法律,比如《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繼承法》等。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平等主體是指這些主體之間地位平等,沒有相互領導和服從關系;這里的財產關系是指民事主體間的財產所有、財產交換、流轉、財產繼承等權利和義務關系;這里的人身關系則指除了財產關系以外的關于人格、身份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在我國,目前作為民事法律平等主體可以是公民個人,也可以是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第三條 【平等原則】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平等原則的規定。
平等原則在《憲法》中就有規定,表述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盡管表述不同,但是都具有相同的內涵,《民法通則》是下位法,所以本條規定可以看作是《憲法》的具體體現。所謂“地位平等”不是指現實生活中人人所獲得的利益和所獲的權利完全一樣或均等,而是指當事人的行為可以不受任何人的非法的干涉,不臣服于任何人,彼此相互尊重、權利對等,尤其在法律上受到平等對待,一體保護。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平等原則是民事活動的原則性規定,在行政管理關系中,因為法律賦予行政機關一定職權,與行政相對人之間有管理與被管理關系,所以不是完全平等的。
關聯法規
《合同法》第3條
《擔保法》第3條
《婚姻法》第13條
《民事訴訟法》第8條
第四條 【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
本條規定和第三條一樣是關于民事活動的法律基本原則的規定,其實也是平等原則的延伸。自愿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志,根據自己的意愿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法律關系,同時也受到相應的限制,不是無限制的自愿、自由。公平原則是法律基本精神的體現,是法律追求社會各方利益的平衡、和諧從而維持個體和總體的利益。公平原則的具體要求是機會同等,權利和義務相當,風險、利益及損失相平衡。等價有償相對來說適用范圍更窄,針對市場經濟關系中,雙方交換利益的等值性、有償性,即無付出就無所得。誠實信用原則在法律上號稱“帝王條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為現代社會日益成為一個商業社會,處處是市場、消費、交易,維持有效率又安全的市場環境必須要靠不同主體之間建立充分的信賴,誠實信用原則內涵就是要求所有參與民事特別是商事活動的人講信用,誠實不欺,通過法律提供給大家的合理途徑進行活動。
關聯法規
《合同法》第4-6條
《擔保法》第3條
《婚姻法》第5、31條
《保險法》第4、5、8條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7條
《收養法》第2條
《仲裁法》第4、7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55條#p#分頁標題#e#
第五條 【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原則】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關聯法規
《合同法》第8條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9、10條
《公司法》第5條
《外資企業法》第4條
第六條 【遵守法律和政策原則】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在民事活動中必須遵守法律和政策的規定。
法律是國家立法機關根據《憲法》及憲法性法律授權,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頒布的,代表國家意志,具有公信力和強制保障力的規范性文件,所以全體公民應該一體遵守,在民事活動中所有主體都必須以法律為行為準繩。在我國,國家政策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指導性,也代表了國家意志,雖還未上升為法律,但是因為它能隨時代要求和現實情況推動社會進步,在沒有法律規定之時,應當遵守國家政策。不過,要注意法律和政策的關系,即有法律規定應適用法律規定,政策只有在沒有法律規定時才適用,在法律和政策沖突和矛盾時,法律的效力高于政策。
關聯法規
《憲法》第51條
《收養法》第3條
《合同法》第7條
《公司法》第5條
《外資企業法》第4條
《票據法》第3條
《著作權法》第4條
第七條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的規定。
其中,社會公德是指人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生活基本準則。比如禁止遺棄、虐待老人和未成年人;禁止有傷風化、有悖倫理的行為;團結和睦、相互尊重等。社會公共利益則涵蓋更廣,何謂社會公共利益,一般是指與社會公眾有直接或間接關系,影響廣泛,對社會整體的發展至關重要的利益。這些利益可以在不同時候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它們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不能因為私利而損害公共利益是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另外,“國家利益”體現在國家經濟計劃的開展、社會經濟秩序等,是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來保護比個人利益更為重要的利益,但是尊重國家利益和公眾利益并不是完全否定個人權利、犧牲個人利益,而是要找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點。
關聯法規
《合同法》第7條
《公司法》第5條
《票據法》第3條
《著作權法》第4條
第八條 【適用范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本法關于公民的規定,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2012年修正)
2012-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2009-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2008-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
199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98修正)
1998-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政府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3-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在河道、航道范圍內開采砂石、砂金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1990-05-18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1995-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2-04-28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9-04-17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1修正)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
1970-01-01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
2000-08-07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2012-08-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海南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13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
2010-08-3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殘聯等部門和單位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10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3-20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2008-10-09國務院關于長江流域防洪規劃的批復
2008-07-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
2008-04-29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2008-04-22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
200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