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法人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三十六條 【法人的定義及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法人的基本規定。
我國現行法律對法人分類是: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如基金會法人)。法人的一般特征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財產;獨立的責任能力,即有限責任。“法人的有限責任”,是指法人以其全部財產對其債務承擔無限責任,法人的成員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法人成員是指投資于法人的民事主體(如公司股東)其有別于法人的工作人員。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與公民有所差別:首先,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存續時間及范圍同行為能力一致;其次,法人之間的民事權利能力不完全相同,法人不享有公民人身屬性的權利能力,如結婚能力、繼承能力等。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將經營范圍視為企業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條規定:原則上,人民法院不能以“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為由而認定該合同無效,除非當事人違反了禁止性規定。
關聯法規
《公司法》第3條
第三十七條 【法人的條件】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關聯法規
《公司法》第6、23、77條
《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7條
第三十八條 【法定代表人】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法定代表人的規定。
我國的法定代表人是法人機關的一種,實行單一法定代表人制,即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只能為一人。通常情形下法人的正職負責人(如董事長)是法定代表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與代理人的法律地位不同。法人與代理人是委托代理關系,代理權源自法人的授權。而法定代表人與法人之間是代表法律關系,代表權是由法律和章程規定的,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就是法人的行為。企業法人要對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向第三人負責,但此僅限于職務經營活動及職務侵權行為;對于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個人行為,法人概不負責。
關聯法規
《公司法》第13條
《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11條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對變更公司法定代表人有關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8條
第三十九條 【法人的住所】法人以它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法人的住所的規定。
法人住所是法人生產經營活動的中心場所,與其自身活動、有關管理機關監督管理、確定訴訟管轄關系十分緊密。法人的住所在我國法律上是指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法人可能有好幾個辦事機構所在地,但只有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是住所,也即法人的住所只能有一個。
關聯法規
《公司法》第10條
《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12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條
第四十條 【法人的清算】法人終止,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圍外的活動。#p#分頁標題#e#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法人終止時清算的規定。
法人終止是指法人的民事主體資格消滅,其直接的后果就是不能再以法人名義對外進行民事活動。法人終止的原因有:法人因為目的事業完成、法人章程所定的存續期限屆滿或解散事由出現,因而合并或者分立而解散;依法被撤銷;依法被宣告破產;其他原因如戰爭發生等。法律規定,法人終止必須經過清算程序,停止清算以外活動,不得再進行經營活動。清算程序首先要求依法組成清算組織。清算組織是僅以清算企業法人債權、債務為目的而依法成立的組織,負責對終止的企業法人的財產進行保管、清理、估價、處理和清償。對于涉及終止的企業法人債權、債務的民事訴訟,清算組織可以用自己的名義參加訴訟。
關聯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被吊銷后,其民事訴訟地位如何確定的復函》
第二節 企業法人
第四十一條 【企業法人資格的取得】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有符合國家規定的資金數額,有組織章程、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經主管機關核準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具備法人條件的,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取得中國法人資格。
關聯法規
《公司法》第3、7、14條
《外資企業法》第8條
《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3條
《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3條
第四十二條 【經營范圍】企業法人應當在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關聯法規
《公司法》第12條
《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13、30、35條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核定企業經營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0條
第四十三條 【企業法人的民事責任】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關聯法規
《公司法》第13條
《合同法》第50條
《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11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8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3、6-9條
第四十四條 【企業法人的變更】企業法人分立、合并或者有其他重要事項變更,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登記并公告。
企業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擔。
關聯法規
《公司法》第173-180條
《合同法》第90條
《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26-41條
《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17-19條
第四十五條【企業法人的終止】企業法人由于下列原因之一終止:
(一)依法被撤銷;
(二)解散;
(三)依法宣告破產;
(四)其他原因。
關聯法規
《公司法》第181-191條
《企業破產法》
《民事訴訟法》第199-206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40-253條
第四十六條 【注銷登記】企業法人終止,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并公告
關聯法規
《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42-45條
《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20-22條
第四十七條 【清算】企業法人解散,應當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企業法人被撤銷、被宣告破產的,應當由主管機關或者人民法院組織有關機關和有關人員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p#分頁標題#e#
關聯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9、60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計(師)事務所執業審計師可以接受清算組的聘任參與企業破產清算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中外合資經營合同糾紛案件如何清算合資企業問題的批復》
第四十八條 【承擔責任的財產范圍】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以國家授予它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和外資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關聯法規
《公司法》第3、196條
《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第2條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第4條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第2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性公司開辦的企業倒閉后是否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問題的復函》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企業開辦的其他企業被撤銷或者歇業后民事責任承擔問題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軍隊、武警部隊、政法機關移交、撤銷企業和與黨政機關脫鉤企業相關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四十九條 【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責任】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出登記機關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二)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后,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關聯法規
《刑法》第201、203-205、211條
《稅收征收管理法》第63-66、77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1-63條
第三節 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
第五十條 【法人資格的取得】有獨立經費的機關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
具備法人條件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依法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經核準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關聯法規
《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27、28條
第四節 聯營
第五十一條 【法人型聯營】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組成新的經濟實體,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具備法人條件的,經主管機關核準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關聯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
第五十二條 【合伙型聯營】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共同經營、不具備法人條件的,由聯營各方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的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
條文注釋
以上兩條是關于聯營的規定。
聯營是我國特有的法律概念和制度,是經濟體制改革中出現的經濟組織橫向聯合的法律表現形式。本條規定了企業之間或企業和事業單位之間橫向經濟聯合形成的聯營。聯營本質上并不改變聯營各方的原有性質,保持聯營方獨立的法人地位、所有制性質、隸屬關系、體制等,各方通過聯營協議自愿平等地聯合形成新的經濟實體,在形式上法律沒有太多硬性的限制,尊重各方的協商一致。聯營各方結成聯營的重要特征在于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具體的規定通過協議達成。法人型的聯營指聯營各方組成的新經濟實體具備了法律固定的獨立財產、獨立人格、獨立責任能力等法人必備的條件時,可以經主管機關核準登記取得法人資格,從而使得聯營各方對聯營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除了法人型聯營外,還有合伙型聯營和協作型聯營,前者適用合伙的規定,后者適用合同有關規定。#p#分頁標題#e#
重點注意聯營協議中的兩類無效條款:一是保底條款,即聯營一方雖向聯營組織投資并參與共同經營,分享盈利,但不承擔聯營的虧損責任。在聯營虧損時,仍要收回其投資和收取固定利潤的條款。此類條款應予確認無效。二是變相借貸條款,即聯營一方向聯營組織投資,但不參與共同經營,也不承擔虧損,不論盈虧均按期收回固定利潤,相當于借款給他方,違反法律的規定。
關聯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4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合伙型聯營體和公民合伙組織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應否一并確定合伙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
第五十三條 【協作型聯營】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按照合同的約定各自獨立經營的,它的權利和義務由合同約定,各自承擔民事責任。
關聯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關于聯營一方投資不參加經營既約定收回本息又收取固定利潤的合同如何定性問題的復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2013年修正)
2013-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第三次修正)
2008-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007-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82修正)
1982-12-1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1990)
1990-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為公約》及《制止危及大陸架固定平臺安全非法行為議定書》的決定
1991-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2000修正)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2001)
2001-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關于買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制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的決定
2002-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2001-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12-11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辦法
1988-04-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1990-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1994-03-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9-07-03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界線文字說明(2015)
2015-12-20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有線電視管理暫行辦法(2018修正)
2018-09-18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2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
2014-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2012修訂)
20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