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條 發包方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承擔停止侵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
(二)違反本法規定收回、調整承包地;
(三)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四)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而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五)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標承包;
(六)將承包地收回抵頂欠款;
(七)剝奪、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八)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
【釋義】 本條是對發包方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承擔民事責任方式的規定。
發包方違反農村土地承包法及相關法律的規定,侵害承包方的合法權利,承包方可以請求發包方承擔相應的責任,以保護自己的權利。就承包人而言,發包方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就是對其權利受到侵害的補救方法。它既可以由承包方直接要求發包方承擔,同時也是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保護承包方合法民事權利,裁判發包方承擔責任的具體方式和制裁承包方違法行為的具體措施。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就發包方而言,是發包方因違法侵害承包方合法權益承擔民事責任的形式。
本條之所以要規定發包方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其目的在于使土地承包當事人明了民事責任的具體方式及其適用范圍,有效地保護承包人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及時、合法、有效地處理土地承包糾紛。使實施違法行為的發包人承擔相適應的民事責任,從而達到維護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維護農村土地承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的立法目的。
一、本條規定,發包方侵害承包方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是:
(一)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發包方正在實施侵害承包方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時,承包方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防止損害后果的擴大,有權制止正在實施的不法行為,要求其停止侵害。停止侵害的適用以違法行為正在進行為條件,若行為人尚未開始實施違法侵害行為或者違法行為已經停止實施,則不適用。要求停止侵害,不論違法行為何時實施和持續時間的長短,只要違法行為處于正在進行狀態,即可適用這一責任方式。
(二)返還原物。返還原物從民法理論上講是指一方當事人將非法占有的他人財物返還給對方當事人。適用返還原物責任方式,應當具備如下條件,一是原物必須存在,二是返還原物有必要。返還原物有必要是指返還應有實際意義,如果非法占有財物是特定物,一般情況下均應返還;如果是種類物,當返還費用高于或等于非法占有物價值時,也可以不返還原物。如果原物不存在或者返還沒有必要,非法占有人可免除返還原物的責任。但返還原物責任的免除并不意味著不承擔其他民事法律責任,不能返還原物,應當折價賠償,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就發包方侵害承包方土地承包經營權而言,規定這一責任形式非常必要,比如發包方違法收回承包地的或者扣繳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益的,承包方即有權要求其返還承包地或者流轉收益。
(三)恢復原狀。按字面意思理解,是指將損壞的東西重新修復,引申下去,可以指回復權利至未被侵害時的狀態。比如,在發包方干涉承包方的承包經營自主權,組織他人毀棄承包人高稈作物改種低稈作物,承包人即可要求其恢復農作物的原有狀態。恢復原狀的適用,一般應具備有恢復的可能和有修復的必要這樣的條件,如果恢復原狀在不具備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用賠償損失來替代。
(四)排除妨害。是指將妨害他人權利的障礙予以排除,如發包方在承包地邊堆放建筑用沙石,妨害承包方收割機械的進入,影響其生產。受害人對他人的違法妨害行為既有權請求加害人自行排除,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強制排除。
(五)消除危險。是指因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或者設置的物件等,有造成他人損害或再次造成他人損害的危險時,受害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將危險排除。這里所說的危險是現實存在的,而不是一種潛在的可能。在土地承包這一法律關系中,只要發包方的行為對承包方的權益有致害的可能,承包方就可以要求發包方承擔消除危險的責任。如發包方在承包地邊堆放村辦企業所需的化工原料,如遇暴雨將嚴重污染承包地,承包方即可以要求其移至他處。消除危險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他責任形式合并使用。消除危險責任方式是一種預防性措施,可以防患于未然,保證承包人的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
(六)賠償損失。是違法行為人對違法行為造成的損害所承擔的補償對方損失的民事法律責任方式。賠償損失是適用范圍最為廣泛的一種責任形式。賠償損失方式包括實物賠償和金錢賠償兩種。承擔賠償損失責任,其前提是違法行為人的違法行為確實給受害方造成了損害后果,即損害事實是賠償損失責任的構成要件,如果沒有損害事實,則不適用賠償損失。賠償損失應當貫徹完全賠償的原則,凡屬于違法行為人的違法行為給受害方造成的損失,違法行為人都應當予以賠償。在土地承包這一法律關系中,如果發包方實施了農村土地承包法及相關法律所禁止的行為,給承包方造成了損害,就要承擔賠償承包方損失的民事責任。
本條明確列舉了上述6種發包方違反土地承包法的有關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但發包方因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不限于這6種方式,本條的規定是,發包方有違反土地承包法規定行為的,應當承擔停止侵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這個等字表明,除這6種民事責任方式外,發包方因違法行為還可以以其他形式承擔民事責任。以其他形式承擔民事責任的依據應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民法通則規定了11種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如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
本條規定的6種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二、適用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方式的發包方的違法行為
(一)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
本法第9條規定,國家保護集體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權益,保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第14條規定,發包方應當尊重承包方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不得干預承包方依法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第16條規定,承包方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流轉的權利,有權自主組織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發包方違反這些規定,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的,應當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相應的民事責任。
(二)在承包期內違反本法規定收回、調整承包地
本法第26條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當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第27條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調整承包地。承包期內,因自然災害嚴重毀損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對個別農戶之間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承包合同中約定不得調整的,按照其約定。第30條規定,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發包方違反這些規定,在承包期內,收回、調整承包地的,應當承擔相應返還原物、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三)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本法第10條規定,國家保護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償地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第26條第2款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進鎮落戶的,應當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第33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的原則是,平等協商、自愿、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第34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主體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和流轉的方式。發包方違反這些規定,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四)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而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本法第14條關于發包方承擔的義務第(1)項規定,發包方應當維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非法解除、變更土地承包合同。第35條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單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包方違反這些規定,應當承擔返還原物、賠償損失等相應的民事責任。
(五)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標承包
本法第35條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標承包。發包方違反這一規定,應當承擔返還原物、賠償損失等相應的民事責任。
(六)將承包地收回抵頂欠款
本法第35條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將承包地收回抵頂欠款。發包方違反這一規定,應當承擔返還原物、賠償損失等相應的民事責任。
(七)剝奪、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本法第6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承包中應當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侵害婦女應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第30條規定,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發包方違反這些規定,應當承擔返還原物、賠償損失等相應的民事責任。
(八)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
發包方在承包期內,違反法律規定侵害承包方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在實際中還有其他表現,上述列舉的7項發包方承擔民事責任的具體違法行為,只是侵權中較為常見的行為,本項作為兜底性規定,將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包括進來,能夠全面地、更好地保護承包方的合法權益。
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承包方,要求實施違法行為的發包方承擔民事責任的請求,既可以直接向發包方提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土地承包法規定的仲裁機構提出,這些內容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其他條文做了具體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09年修正)
2009-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991修訂)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已修正]
1990-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9-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03-15國務院關于通用航空管理的暫行規定(2014修訂)
2014-07-29城市綠化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條例(2019修正)
2019-05-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9-04-17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1修正)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天津東麗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12-20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6-05國家人口計生委關于印發加強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1-03-28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
2009-11-10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
2009-05-1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09-05-07道路旅客運輸班線經營權招標投標辦法
2008-07-2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保稅核查辦法
2008-03-31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管理條例
2008-03-06國務院關于松花江流域防洪規劃的批復
2008-02-16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
2007-10-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
2007-03-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