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會計檢查崗位與職責
第三章 會計檢查的形式與內容
第四章 會計檢查程序與方法
第五章 會計檢查要求
第六章 會計檢查處理
第七章 附則
?
建設銀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行,計劃單列市分行,蘇州、三峽分行,濟南、杭州、浦東分行:
為進一步加強會計管理,促使全行會計檢查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總行制定了《中國建設銀行會計檢查制度》,現印發給你行,并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建立會計檢查制度,是促使各級行會計管理部門加強會計管理,提高會計核算質量,防范會計風險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我行會計監督和考評體系的重要舉措。各行要認真組織學習,嚴格按照本制度要求,認真、有效地開展會計檢查工作,并把會計檢查制度的實施及貫徹落實與《中國建設銀行關于工作人員違反金融規章制度行為處理的暫行辦法》、會計達標升級(基礎工作規范化考核)、會計工作考核辦法結合起來,保證把會計檢查制度及通過會計檢查把各項會計核算制度落到實處。
二、在貫徹實施本制度過程中,行內各有關部門之間要積極配合,各項檢查活動要相互協調,既要防止無謂的重復檢查,又要防止出現真空。對于房改金融業務、國際業務、儲蓄業務等領域的會計檢查,其會計檢查、監督職能未正式移交同級會計管理部門的,仍由相關的業務部門負責,會同會計管理部門共同進行;會計監督、檢查職能已正式移交同級會計管理部門的,由會計管理部門統一組織會計檢查工作,相關業務部門應予積極配合。在業務部門進行業務檢查過程中,涉及到會計、結算、出納業務的,其檢查結果應抄送同級會計管理部門。
三、《中國建設銀行會計檢查制度》所附的“會計檢查工作底稿”等,由一級分行負責印制。
四、會計檢查制度在執行過程中有什么問題,請及時報告總行會計部。
中國建設銀行會計檢查制度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進一步加強會計管理,維護會計工作秩序,防范會計風險,提高會計核算質量,促使我行會計檢查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保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建設銀行的規章制度貫徹實施,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會計檢查是指各級會計管理部門通過查閱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日常會計核算資料,對被查單位會計事項及其核算的合法性、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所進行的檢查和對被查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情況及其風險防范能力等所進行的檢查。
第三條 會計檢查對象為各級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部門。
第四條 本制度中所稱的會計人員、會計機構指與各類存款、貸款、結算、現金收付、中介、資金劃撥、內部財務收支等本外幣業務的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有關的人員、機構。
第五條 會計檢查的基本原則:
(一)分級檢查、逐級負責的原則。
(二)自查與上級行派出人員檢查相結合原則。
(三)會計檢查與會計指導相結合原則。
(四)會計檢查與考核獎懲相結合的原則。
(五)核算差錯與違章操作、會計舞弊行為區別對待原則。
(六)以事實為依據,以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建設銀行的各項規章制度為準繩的原則。
第六條 會計檢查工作的組織、實施由各級會計管理部門負責。會計檢查實行“歸口管理、分級負責、統一標準、定期報告”的管理體制。
第二章 會計檢查崗位與職責
第七條 各級行處在會計部門設置會計檢查輔導崗位,并配備檢查輔導人員。會計檢查輔導人員,包括臨時抽調的檢查人員,應由責任心強、熟悉會計業務的人員組成。
第八條 會計檢查輔導人員的職責:
(一)實施會計檢查;
(二)及時向同級會計主管報告會計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重大問題可直接向主管行長及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三)對會計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落實;
(四)向被檢查單位提供業務指導;
(五)完成會計檢查報告,及會計檢查情況總結報告,經本部門會計主管批準后向主管行長和上級行會計管理部門報送;
(六)對轄屬行會計出納人員進行業務培訓;
(七)其他職責。
第三章 會計檢查的形式與內容
第九條 會計檢查形式:
(一)按會計檢查內容不同分為全面檢查、重點檢查和專題檢查:
全面檢查是指將全部會計工作作為檢查內容,對被查單位進行的檢查。
重點檢查是指由各級行根據一定時期會計工作的特點,確定部分重點內容而對被查單位進行的檢查。
專題檢查是指對會計工作中的某類(項)工作作為特定檢查內容,對被查單位進行的檢查。
(二)按檢查組織人的不同分上級行檢查和會計機構自查:
上級行檢查就是由上級管理行組織的檢查,具體分為逐級檢查和越級檢查兩種。會計機構自查是指各級行處(包括核算中心)及各營業網點定期按照本制度要求,在行內自行組織人員進行的檢查。
(三)按是否有提前通知分為常規檢查和突擊檢查:
常規檢查是指檢查單位按照事先通知的檢查時間、檢查內容、檢查要求等,對被檢查單位進行的會計檢查。
突擊檢查是指檢查人員在事前不通知的情況下對被檢查單位進行的一種突擊性會計檢查。
第十條 會計檢查的基本內容:
(一)會計機構、人員管理;
(二)會計核算與管理;
(三)結算出納業務操作及管理;
(四)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
(五)會計稽核制度執行情況;
(六)會計檢查制度執行情況。
第十一條 會計檢查內容分為必查項目和經常檢查項目。會計檢查的必查項目和經常檢查項目由總行確定。各行可結合本行實際情況對必查項目和經常檢查項目作適當增加,并報上級行備案。
第十二條 各行應選擇適當的檢查形式,組織開展會計檢查工作。實施全面檢查的,必須檢查必查項目和經常檢查項目;實施重點檢查的,必須檢查必查項目;實施專題檢查的,必須檢查專題范圍內的必查項目。
第四章 會計檢查程序與方法
第十三條 會計檢查程序:
(一)制訂檢查計劃。檢查計劃的內容包括檢查的目的、時間、形式、內容、方法、步驟和人員組成等。各行應在每年12月份制訂下一年度的檢查計劃,并于12月31日之前報上級行備案。
(二)組織實施。根據制訂的檢查計劃,按照檢查的時間、內容、方法、步驟及要求組織檢查。在檢查過程中檢查人員必須對檢查情況進行記錄并填寫“會計檢查工作底稿”(見附件一)。
(三)總結報告。檢查輔導人員根據檢查的情況填寫“會計檢查報告”(見附件二),并提出檢查整改意見,會計檢查報告須經檢查方與被檢查方簽字確認。
(四)組織整改。檢查出的問題應在檢查結束后一個月內通知被查單位整改。被查單位要制定具體的整改措施并組織整改,整改情況應在檢查結束后二個月內反饋給檢查單位。
(五)建立檔案。各級行處必須建立會計檢查檔案,每次檢查后將有關工作底稿、總結報告等資料歸檔保管,以便于對檢查結果進行復查。會計檢查檔案作為上級行對其檢查制度落實情況的考核依據。會計檢查檔案保管期暫定為3年。
第十四條 會計檢查的一般方法是對照法,即將檢查項目與有關標準對照,發現其中的差別,形成“會計檢查工作底稿”和“會計檢查報告”的檢查方法。
會計檢查的具體方法分為審查書面資料法和證實客觀事物法。審查書面資料法包括詳查法、抽查法、順查法、逆查法、核對法、查詢法、分析法、比較法等;證實客觀事物法包括盤點法、調節法、觀察法和鑒定法等。
第五章 會計檢查要求
第十五條 檢查人員檢查時,應出示加蓋有檢查組織行處會計管理部門印章的會計檢查介紹信。
第十六條 被查單位接受檢查時,應查驗會計檢查介紹信。沒有被查單位上級管轄行人員陪同,進行越級檢查的,檢查人員應出示工作證等身份證件,被查單位將身份證件與介紹信核對一致,必要時可與上級管轄行會計管理部門聯系,確認后方可接受檢查。
第十七條 對不具備規定條件、不履行規定手續的檢查組,被查單位有權拒絕接受檢查。符合規定條件和手續的會計檢查,被查單位應主動配合,并為其提供必要的條件,不得阻撓、妨礙、拒絕上級行的會計檢查工作。
第十八條 檢查過程中被檢查單位人員應陪同,并負責解釋。檢查內容涉及到章、證、押、預留印鑒卡等重要物品,檢查人員不得取走,不得詢問編押方法。需進入金庫查庫時,檢查人員必須出具由上級行出納部門開具的、經被查單位行長簽字后的查庫介紹信,在被檢查單位人員陪同下按規定進行登記后雙人入庫。對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各種會計檔案資料在非存放地檢查時(非現場檢查),必須做好交接及查閱手續,并由被查單位專人陪同,檢查結束后應將會計檔案資料完整地交還被查單位。
第十九條 上級行對下級行組織開展的會計檢查,重點是檢查會計檢查制度的執行情況和會計檢查工作質量,以及下級行本部直屬營業機構(含直屬支行、營業部等),適當抽查其轄屬分支行的營業網點。
第二十條 基層營業網點、分行核算中心、管轄行本級核算科(組)要定期開展自查工作,每月至少進行一次重點檢查,每半年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縣(市)支行每季至少對所屬全部網點進行一次重點檢查,每年對所屬全部網點進行一次全面檢查;二級分行每半年對所轄直屬機構進行一次重點檢查,其中:對直屬機構所轄營業網點檢查面每兩年達到100%;一級分行每年對直屬機構的會計工作進行一次重點檢查,每年對縣(市)支行的檢查面不得低于30%,其中每個縣(市)支行至少應抽查一個營業網點;總行負責會計檢查工作開展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并對各一級分行會計檢查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每年檢查面不低于50%。
第二十一條 會計基礎規范化與會計達標升級考核驗收應與會計檢查結合進行。會計基礎規范化與會計達標升級的考核驗收,視同上級行對下級行組織進行的全面檢查,除對照有關規定組織驗收外,還必須按本制度有關程序、方法、要求,對申報單位的會計工作進行重點檢查。
第二十二條 各行對會計檢查工作情況要按本制度規定的格式和內容,定期向上級行會計部門上報“會計檢查情況總結報告”(見附件三)。
各縣(市)級支行每季向二級分行(計劃單列市一級分行)上報一次;二級分行每半年向一級分行上報一次;一級分行每年向總行上報一次,上報時間為每年12月31日之前。
第六章 會計檢查處理
第二十三條 各級會計部門應將會計檢查結果,作為對各行會計工作考核獎懲的主要依據之一。
第二十四條 會計檢查管理部門對檢查出的問題要準確定性,區分工作差錯、違章操作、舞弊行為、事故案件等不同情形。對有關主管人員及其他責任人員按照《中國建設銀行關于對工作人員違反金融規章制度行為處理的暫行辦法》及有關法規進行處理;構成違法違紀的,交由監察、保衛部門處理;涉嫌犯罪的,由監察、保衛部門移交司法部門處理。
第二十五條 被檢查單位有下列問題之一的,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嚴重警告、取消達標升級資格或降級、通報批評直至停辦全部或單項會計結算業務等處理:
(一)對會計工作弄虛作假;
(二)會計管理、核算工作混亂;
(三)不按制度規定認真組織開展會計檢查、檢查工作流于形式;
(四)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不認真組織整改及管轄行不認真督促其整改的行處;
(五)發生重大差錯、事故、案件的行處;
(六)其他嚴重問題。
第二十六條 對于會計人員阻撓、妨礙會計檢查工作的正常開展;會計檢查人員未按本制度規定認真開展會計檢查工作,應該檢查發現的問題而沒有發現的;查出問題隱瞞不報、縱容遷就,導致會計檢查工作流于形式的,比照《中國建設銀行關于對工作人員違反金融規章制度行為處理的暫行辦法》的第一百七十四條、一百七十五條、一百七十七條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七條 會計管理部門檢查過程中發現的會計管理水平高、會計核算準確、嚴格執行會計核算手續和操作流程、無違規違紀行為的單位給予通報表揚。
檢查人員能夠堅持原則,認真按照本制度要求進行檢查,成績突出的,將給予獎勵。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八條 本制度由建設銀行總行負責解釋修改。
第二十九條 各分行根據具體情況在本制度的基礎上制訂操作規程,并報總行會計部備案。
第三十條 本辦法自1998年9月1日起實施。
附件:(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二號)
2010-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墨西哥合眾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訂)
2000-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1986-12-02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憲法和成立憲法修改委員會的決議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已修正)
1986-04-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郵票過渡性安排的意見
1998-07-12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6-03-15廣播電視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政府投資條例
2019-04-14快遞暫行條例
2018-03-27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務院工作規則》的通知
2013-03-23國務院關于浙江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7-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2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2-05-15國務院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4-19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1-01-08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
2010-08-31關于2010年糾風工作的實施意見
2010-04-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0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09-12-07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2009-09-17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
1999-06-30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害賠償暫行規定(1993年修訂)
1993-11-29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
200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