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法規已被《中國農業銀行世界
銀行貸款項目管理辦法》(發布日期:1996年7月24日 實施日期:1996年7月24日)廢止
中國農業銀行“外資信貸項目”
貸款管理辦法
(1991年3月30日發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外資信貸項目”(以下簡稱“項目”)貸款的管理,實現信貸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確保“項目”貸款的安全和效益,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根據我國、我行與國際金融組織
簽訂的有關協定,我行與有關部、委簽訂的《轉貸協定》,以及有關法規,結合我行外資信貸工作的實踐制訂。
第三條 本辦法主要適用于利用世界銀行及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貸款辦理的農村信貸項目。其它“外資信貸項目”亦可參照執行。
第二章 “項目”貸款原則
第四條 貸款項目要符合國家和地方長遠發展規劃,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農業自然資源區域發展規劃。
第五條 貸款項目應選擇開發示范作用大,經濟、社會效益好的項目,財務內部報酬率達到15%以上,并應優先支持扶貧、科技進步、增加就業和出口創匯項目。
第六條 “項目”貸款要堅持專款專用、專項管理、保證按期償還的原則。在項目單位不能償還貸款時,經辦行應承擔還款責任,以維護國家和農行的對外信譽。
第七條 “項目”總投資由國際金融組織貸款、農業銀行配套貸款和項目單位自有資金(包括現金及投入實物和勞務的折現)三部分構成。貸款前,項目單位必須按規定比例落實自有資金,不留缺口。
第三章 “項目”貸款使用范圍和種類
第八條 貸款使用范圍
1.種植業項目:包括農作物、經濟作物、經濟林木及有重大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資源的開發和種植;
2.養殖業項目:包括畜禽養殖業及水產養殖業;
3.農副產品加工業項目:包括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及與此相關的貯藏、保鮮、包裝、運輸、銷售設施等;
4.農業銀行機構發展項目:包括為各級農業銀行自身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各項措施如購買現代化辦公設備、國內外培訓、考察、咨詢及與農行業務發展有關的課題研究等。
5.有關國際金融組織和我行認可的其它項目。
第九條 貸款種類
1.
固定資產貸款:用于“項目”的土建、機械設備和運輸工具的購置、土地征用、技術開發費用及種、養業項目建設期的開發性生產投產等費用。
2.新增
流動資金貸款:用于“項目”新增生產能力的鋪底流動資金需要。貸款額不得超過一個生產經營周期所需鋪底流動資金的70%。
第四章 “項目”貸款對象和條件
第十條 貸款對象主要是從事本辦法第八條規定范圍的、具備貸款條件的國營、集體、個體經濟,以及其它經濟組織。
第十一條 借款人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具有
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和農戶;
2.在農行開立帳戶,按開戶行規定按時報送有關報表和資料,接受銀行的檢查和監督;
3.依法經營,重合同、守信譽,資信良好;
4.組織管理健全,管理人員穩定,各項管理制度完善;
5.具有符合銀行規定比例的自有資金;
6.使用的土地、山場、水域、草場等資源界權明確,使用期限穩定。
第五章 “項目”貸款期限和利率
第十二條 貸款期限
“項目”貸款的期限應根據評估報告、項目的生產、經營周期及綜合還款能力測算確定。“項目”貸款寬限期根據項目受益前建設期長短確定。
第十三條
貸款利率
人民幣貸款利率按農業銀行現行貸款利率執行;外匯貸款利率按國家規定外匯貸款利率執行。貸款利率隨國家利率政策的調整而調整。
第六章 “項目”貸款管理程序
第十四條 行業的選定
根據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及農業銀行的中、長期信貸計劃,在“項目”貸款范圍內選擇適宜的貸款行業,在行業分析的基礎上,擬定貸款的行業規劃。
第十五條 分項目的確定
經辦行在上級行制定的貸款行業規劃范圍內,對項目單位或主管部門報送的經有權機關批準的項目建議書進行初步審查和篩選,并將初選項目報上級行。
對上級行同意的初選項目,經辦行應督促項目單位或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農行應參與有關調查,對承擔可行性研究的單位進行資格審查;參與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會審、論證工作;對加工業項目和技術復雜的種、養業項目,還應督促項目單位
委托有權設計部門編制擴初設計。
經辦行根據總行印發的《農村信貸項目評估手冊》規定的方法和程序,在經有權部門批準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擴初設計的基礎上,組織對項目進行評估,編寫評估報告。視技術需要可組織行內、外有關專家參加評估,達到規定效益指標的項目可列為貸款分項目。
第十六條 項目審批
經辦行在完成項目評估報告后,要辦理項目的報批。各級行在報批項目時,應附有立項批準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擴初設計(技術、工藝、工程較簡單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和擴初設計可合并)、項目評估報告及其有關的證明文件。對技術、工藝、工程較復雜的大、中型項目,審批行認為有必要時,可組織行內、外有關技術專家參加評審論證。
貸款(含外資和國內配套貸款)總額相當于3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經總行審查后,由總行報國際金融組織審批;貸款總額在800萬元人民幣至相當于300萬美元的項目,經省級分行審查后,報總行審批。800萬元人民幣以下的貸款審批權限由省級分行確定。
分行每半年應向總行上報一次分行以下各級行新批準的分項目清單(包括項目名稱、批準日期、項目地點、貸款額)。
分項目在實施中,因客觀情況變化,技術方案或資金投入等重要內容需要修改變動,應重新編寫評估報告,并報原審批行審批,如貸款額度超過原審批行的審批權限,應報上級行備案。
第十七條 貸款支付
項目單位開戶行根據批準的項目評估報告和批準文件與項目單位簽訂貸款合同。
項目貸款要實行擔保或
抵押,甚至經
公證機關公證。
開戶行依據
借款合同的條款和項目評估報告確定的開支內容,并根據項目的實施進度和用款計劃,逐筆監督支付貸款。
項目實施中,應先使用項目單位的自有資金;如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按比例同步使用時,自有資金必須按計劃落實。
貸款支付實行報帳制,貸款先由開戶行墊付,逐級報帳,之后由國際金融組織逐級償付給開戶銀行。
第十八條 項目監測
各級行應建立健全對“項目”貸款的監測制度和網絡。項目開始實施后,應定期組織項目管理人員深入實地對貸款項目的資金使用、工程進度、技術方案的執行、組織管理、物資采購及投入產出效益等進行全面的監測與評價。項目的監測與評價按照總行頒發的《中國農業銀行外資信貸項目監測與評價暫行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貸款回收
“項目”貸款按借款合同規定到期收回。如項目單位因正當理由不能按期歸還貸款時,必須在貸款到期前一個月向開戶行提出延期申請。
第二十條 收回再用
收回的“項目”貸款資金除留足按協定規定應償還的本金外,由分行統籌安排使用。一般應首先用于補充老項目的生產流動資金需要和配套項目。也可用于農行機構發展項目。如上新的項目,仍按本辦法和《農村信貸項目評估手冊》的規定要求進行項目管理。
第二十一條 物資采購
項目中的物資采購按照總行頒發的《中國農業銀行外資信貸項目物資采購暫行規定》執行。
第二十二條 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
“項目”貸款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分別按照總行頒發的《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貸項目貸款財務管理辦法》和《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貸項目貸款會計核算辦法》執行。
第七章 組織管理
第二十三條 總行成立引進外資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是“項目”貸款管理的職能機構。其管理職能是:負責引進國際金融組織資金;協調與國家有關部門的關系;指導各級行項目貸款管理工作;制訂項目貸款管理辦法和制度;配合有關部門選定貸款行業和區域;論證、審批權限內的項目;監測項目實施,檢查資金使用;組織國內、外培訓、考察;聘請國外咨詢專家,組織咨詢活動;協助貸款項目的國外物資采購工作。
第二十四條 項目地區的省級分行應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作為分行一級進行外資信貸管理的職能部門。其管理職能是:貫徹執行總行的“項目”貸款管理辦法和制度,并制訂有關實施細則;協調與省級各有關部門的關系;領導下級行的項目貸款管理工作,選定貸款項目;編制貸款計劃;論證、審批權限內的項目;監測項目實施;組織培訓;協助項目的國內、外物資采購和技術培訓等。省級分行以下外資貸款管理機構的設立由省級分行確定。
第八章 信貸制裁
第二十五條 對經辦行擅自改變貸款使用范圍和用途的項目,以及不按規定的審批權限報批的項目,上級行不予報帳。對已償付的外資貸款,在以后的報帳中予以扣除。
第二十六條 項目管理人員必須遵守本辦法和有關金融法規。對違反信貸原則,以貸謀私、玩忽職守而造成外資貸款嚴重損失的,應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第二十七條 對借款人擅自改變貸款用途、擠占挪用項目貸款、不按期還本付息、以及擅自改變項目設計和擴大投資規模的,經辦行應視情節輕重分別對其實行加罰息(罰息率按國家有關罰息規定執行)、中止貸款、限期收回貸款、直至取消項目等信貸制裁。
第九章 附則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未盡事宜,按照總行與各分行簽訂的《轉貸協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由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制訂、解釋和修改。
第三十條 各分行可根據本辦法制訂符合本地區項目貸款管理工作實際的實施辦法或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