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的實施意見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3-06 · 1583人看過

  2004年,我省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三農”、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加大投入,強化措施,全省農業和農村工作出現了多年來少有的好形勢,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農村社會事業和基層基礎工作全面加強。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2004年全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好形勢是在多種有利因素共同作用下取得的,農業基礎還不夠穩固,結構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農業發展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保持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加快發展的任務仍很艱巨。

  2005年全省農業和農村工作總的要求是:堅持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胡錦濤總書記關于“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擺正“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強化經濟結構調整主線,突出增加收入這個關鍵,搞好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這個保證,力爭“三農”,工作明顯好于2004年。2005年農村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全省農業增加值增長4%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以上,農產品出口增長10%以上。

  一、加大政策扶持和落實力度

  1.進一步降低農業稅稅率。2005年全省農業稅稅率再降低2個百分點,農業稅附加同比例降低。因減免農業稅而減少的地方財政收入,由省級財政安排專項轉移支付給予適當補助。有條件的市和縣(市、區)可自主決定免征農業稅及其附加。國家對鄉村兩級的轉移支付必須及時足額撥付到位,決不準截留、滯留。

  2.強化和完善農業補貼政策。2005年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繼續實施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各級財政要根據實際情況增加補貼資金,擴大補貼范圍。

  3.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力度。在穩定現有各項農業投入的基礎上,新增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要切實向“三農”傾斜,逐步建立穩定的農業投入增長機制。省、市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用于縣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加大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各級財政要從預算內新增財政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資金,設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對農民投資投勞興建小微型農田水利設施給予適當補貼。繼續落實好國有土地出讓金純收益的20%以上用于農業土地開發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政策。要進一步整合財政支農資金,統籌安排,提高投資效益。

  4.嚴格保護耕地。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執行基本農田“五不準”,建立基本農田劃定、補劃備案和年度核查制度,加強基本農田日常監管,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用途不改變,并落實到地塊和農戶。建立耕地保護責任考核體系,實行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行政首長負責制,嚴格責任追究。嚴格執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進一步改革完善征地補償辦法,抓緊制定并實施新的征地補償標準,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5.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政策。認真貫徹落實《土地承包法》及我省的《實施辦法》,做好土地延包工作,切實解決延包不到期、隨意收回農戶承包地、“兩田制”等問題。有條件的地方盡快實施農村土地承包微機化管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必須在農戶自愿、有償的前提下依法進行,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尊重和保障農戶擁有承包地和從事農業生產的權利,尊重和保障外出務工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和經營自主權。

  6.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堅持減輕農民負擔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的工作制度。搞好農村中小學教材印刷招標試點,降低教材價格。認真落實涉農收費價格“公示制”、農村中小學義務教育“一費制”、農村報刊訂閱限額制、涉及農民負擔案(事)件“責任追究制”。加強監督檢查和專項治理,堅決杜絕“三亂”,嚴防農民負擔反彈。規范和完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政策,有關部門要盡快制定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實施辦法。省里選擇部分縣(市、區)對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發展公益事業實行補助試點。

  二、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7.確保糧食穩定增產。堅持全省確保基本農田800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1億畝,糧食總產700億斤的糧食生產“三條底線”。認真組織實施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省級糧食“雙增工程”,搞好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建設優質糧食產業帶。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加大糧食產銷銜接力度,確保優質優價。加快實施沃土工程,大力推廣深耕深翻、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積極應用新型生物有機肥,引導農民多施農家肥,努力培肥地力。

  8.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認真實施《山東省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建設規模化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促進優勢產品、優勢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建設高效農業產業帶。不斷調整優化果品、蔬菜、茶葉、花卉等優勢產品的品種、品質結構,積極培育和發展食用菌、中藥材、牧草等新型高效特色產業和產品。加快推行特色農產品原產地等標識制度,維護原產地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做大做強名牌產品,進一步增強我省農業的特色優勢和品牌優勢。

  9.做大做強畜牧業和水產業。加快建立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優質安全飼料生產體系、重大動物疫病檢測預警和預防控制系統。組織實施包括奶牛良種在內的畜禽良種繁育補貼。繼續搞好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和畜產品出口基地建設。落實小額信貸、財政貼息等扶持政策,加強規模養殖和畜牧小區建設。盡快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治隊伍,動物防疫檢疫監督機構的人員和工作經費全額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海上山東”建設。大力推進漁業結構調整,擴大海珍品養殖規模,搞好疫病防治,加快培植海珍品和名優淡水產品的規模和品牌優勢。繼續安排專項資金,扶持建設一批名特優無公害漁業生產基地,支持發展遠洋捕撈。落實好漁業國債項目配套資金,加大對公益性漁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推進海域綜合整治,實施“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建設漁業生態保護區。繼續落實專項資金,促進漁民轉產轉業。

  10.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解決“三農”問題,關鍵要靠加快縣域經濟的發展,增強縣域經濟的實力。要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特別是食品工業,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食品工業體系。采取財政貼息等方式,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對農產品倉儲設施建設用地按工業用地對待。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出口退稅政策。加快發展鄉村特色旅游、餐飲娛樂、中介服務等第三產業。落實扶持政策,調動廣大農民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積極性。搞好縣城和中心鎮建設,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

  11.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各級財政要大幅度增加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投入,進一步搞好農民轉業轉崗培訓工作,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規模,努力提高培訓的實用性和資金使用效率。支持發展農村勞務中介組織,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網絡。繼續組織實施好“西輸東接”工程和“南下北上”行動,著力打造特色勞務品牌。免費為農村勞動力開放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對出國務工的農村勞動力,給予小額信貸優惠政策。改善農民工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好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問題,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力爭年內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00萬人以上。

  三、深入實施以農業產業化為重點的“三化”聯動戰略

  12.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繼續對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實行貸款貼息,將30個經濟欠發達縣帶動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中小型龍頭企業也納入扶持范圍。各金融機構要探索新的銀企合作方式,積極改進和加強對龍頭企業的信貸服務。鼓勵龍頭企業兼并聯合和資產重組,到各地建基地、辦工廠、搞聯營。鼓勵龍頭企業以多種聯接方式,帶動基地和農戶發展。鼓勵農民以生產要素入股,參與龍頭企業建設,促進農民與龍頭企業緊密聯結。增加財政扶持資金,大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其所辦加工、流通實體適當減免有關稅費。要充分發揮好供銷社的作用,積極推進供銷社體制改革,搞活經營機制,帶動農民致富。

  13.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以實施“山東省農產品質量提升工程”、“綠卡行動計劃”為重點,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的發展。大力開發農業名優產品,增強我省農產品的品牌優勢。加大對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扶持力度,盡快建立健全農業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和認證管理體系。加快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實施農產品質量例行監測制度和信息發布制度。進一步整頓規范農獸藥經營銷售市場,強化對農業投入品的質量監督。繼續整合檢驗檢測資源,統籌布點,統一檢測標準,力爭3年內建立起覆蓋全省的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各級政府要對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給予重點扶持。

  14.大力推進農產品市場多元化。堅持多元化格局,主攻國際市場和國內中心城市,全方位開拓農產品市場。制定扶持政策,加快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在繼續搞好集貿市場建設的同時,把建設農產品產地、銷地批發市場、農產品超市以及期貨市場作為重點,培育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快建設完善濟南青島濰坊三大農產品市場平臺。繼續加大扶持力度,大力發展農產品現代物流和會展經濟,鼓勵農產品直接進超市,鼓勵農產品營銷企業在大中城市搭建山東農產品展示交易窗口。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繼續采取扶持措施,加強農產品出口加工區和出口基地建設,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擴大農產品出口。

  四、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15.搞好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山東水網建設,集中力量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膠東調水、黃河標準化堤防、治淮東調南下續建等骨干水利工程按計劃實施。切實抓好列入國家規劃的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力爭年內完成28座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搞好大汶河、洙趙新河、東魚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實施好在建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項目,全面推進灌區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改革,積極探索運轉有效、收費合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16.加快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預算內經常性固定資產投資和國債資金要增加安排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土地出讓金要安排一定資金用于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突出發展節水農業,重點搞好田間防滲工程配套,扶持推廣低壓管道輸水技術,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從2005年起,選擇部分地區開展對農民購買節水設備和推廣先進實用節水技術進行補助試點。各級政府要切實承擔起搞好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責任,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新機制、新辦法。用足用好“一事一議”政策,引導農民對直接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工投勞,對農民興建小微型水利設施所需材料給予適當補助。

  17.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和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力度。以治水改土為重點,加快荒山、荒坡的綜合治理,加大鹽堿澇洼地的開發整治。抓好湖區、蓄滯洪區、黃河南北展區和庫區移民村的改造。加快黃河三角洲開發步伐。要把中低產田改造作為我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新的增長點,新增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要重點投向中低產田面積較大的地區。繼續搞好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積。

  18.加強以植樹造林為重點的生態建設。加大植樹造林力度,突出抓好荒山、荒地、荒灘,沿路、沿河、沿海和環城綠化,繼續推進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和以農田林網為重點的平原綠化等林業工程,完善農業生態屏障,推進生態省建設。積極調整林業結構,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名特優經濟林、苗木花卉等林業生產基地。切實防治耕地和水污染。鞏固、擴大自然保護區建設,加強濕地保護,保持生態平衡。

  五、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能力建設

  19.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農業科研投入體系。省級科技投入要不斷提高用于農業科研的比重,有關重大科技項目和攻關計劃要較大幅度增加農業科研投資的規模。深化農業科研改革,大力促進農業科研機構轉型轉制,鼓勵引導科研單位與農業企業聯合,組建科研、生產、推廣與應用一體的聯合體。整合農業科研資源,加快建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對農業關鍵技術和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加強農業領域的工程中心、良種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改善農業科研機構設施條件和裝備水平。

  20.加快農業科技推廣。繼續實施“良種產業化工程”,搞好大宗農作物、畜禽、水產良種的擴繁與推廣。認真組織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扶持科技示范戶,提高新技術、新成果的普及到位率。繼續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擴大重大農技推廣專項補貼規模。啟動實施省級“重大農業技術發布與推廣行動”,在成熟技術成果中篩選確定20項重大農業技術,進行重點推廣。進一步搞好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

  21.加快建立新型社會化農技推廣體系。按照強化公益性職能,放活經營性服務的要求,加快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立農技推廣機構、科研教育部門、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相互補充、運轉高效的新型社會化農技推廣體系。對公益性技術推廣工作,各級財政要在經費上予以保證。一般性技術推廣和經營性服務按市場化方式運作。積極探索農技推廣的新機制和新辦法,實行農技推廣項目招投標制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技推廣。完善農業科技人員技術入股、技術承包、技術服務的有關政策,促進科技人員收入與農民利益緊密掛鉤,鼓勵更多的科技人員服務“三農”。

  六、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22.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建立新形勢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新機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進一步搞活農村投資市場,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開發建設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積極推進小型水庫、河道工程等小型水利設施和海域灘涂、山場林地等產權制度改革。農戶自建或自用為主的小微型工程,產權歸個人所有,由鄉(鎮)政府核發產權證。對業主開發建設農村基礎設施要給予一定扶持,并規范收費標準和服務行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要規范程序,依法操作,堅持公開招標,公平競爭,保證公正性和透明度。要切實保障集體利益,防止集體資產流失,保證集體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

  23.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按照大商貿、大市場的要求,加快新型農村流通體系建設。大力培育運銷合作組織和流通中介組織,發展農民經紀人隊伍,發揮龍頭企業在農產品營銷中的作用,構建多渠道、多元化的農產品流通主體。重視發揮供銷社在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搞活農產品流通和生產資料供應等方面的作用。鼓勵郵政系統開展直接為農民生產生活服務的連鎖配送業務。氣象工作要加強對農業的服務,提高防災減災的能力。從2005年起,開通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對整車裝運鮮活農產品車輛,在全省范圍內減收或免收包括高速公路在內的過路過橋費,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積極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和經營機制轉換,鼓勵有資質的糧食購銷和用糧企業到產區直接向農民收購糧食。加強糧食市場監管,完善地方儲備糧體系建設,正確引導市場糧價走勢,保持糧價合理水平。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管,確保農資價格基本穩定。

  24.進一步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進一步發揮其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作用。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業銀行要創新服務方式,擴大服務范圍,支持農業,服務農村。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擔保機制,加大對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繼續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落實農村信用社新增貸款的60%以上、縣及縣以下有吸儲業務的金融機構新增儲蓄存款的50%以上用于支持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積極培育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探索建立由自然人或企業發起的小額信貸組織。加快建立農業保險制度,在探索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同時,引導商業保險機構參與農業保險。

  25.積極推進鄉鎮配套改革。繼續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對鄉鎮人員編制實行省級總量管理,鄉鎮機構和人員編制只能減少,不能增加。按照公益性職能和經營性服務分開的原則,整合鄉鎮事業站所,加快推進鄉鎮事業單位改革。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建立鄉鎮編制、人員與財政預算配套的約束機制。積極探索采取鼓勵創業、再就業安置、貨幣補償、身份置換、社會保障等辦法,分流超編人員。加強縣鄉財源建設,加大對鄉鎮的轉移支付力度,確保鄉鎮正常運轉。

  七、推進農村社會事業統籌協調發展

  26.繼續搞好農村“路水電醫學”建設。調整公路建設投資結構,繼續搞好鄉村道路改造。在解決歷史性缺水人口吃水困難的基礎上,啟動“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爭取3年內全省80%以上的村莊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加大投資力度,改造完善農村電網設施。加快縣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強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繼續擴大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范圍。各級財政要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落實中小學公用經費,加快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逐步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學雜費、兔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新增扶貧資金要重點支持貧困鄉村發展教育事業。搞好農村計劃生育,鼓勵晚婚晚育,擴大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大力推廣“一地三改”戶用沼氣等生態農業技術,加快農村生態能源建設。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27.建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分類指導,整體推進,進一步擴大農村養老保險覆蓋面。加快建立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戶救濟制度,把農村低保和特困戶救濟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組織實施好全省第二期重點扶持鄉鎮三年扶貧開發計劃,切實用好扶貧貼息貸款,積極開展貧困農戶小額貸款試點。

  八、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28.切實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各級黨委、政府要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胡錦濤總書記關于“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堅持把“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作為處理新形勢下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的指導思想,作為制定農業和農村發展政策的基本依據,更加自覺地調整國民經濟分配格局,更加主動地加強農業基礎工作,積極建立農業和農村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要充分認識“三農”問題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切實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做到加強“三農'、的決心不能動搖,扶持”三農“的力度不能減弱,推動”三農“的工作不能松懈。要制定規劃,強化措施,進一步加快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29.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干部隊伍建設。按照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要求,深入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努力形成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搞好村“兩委”換屆選舉,選好配強村級班子,加大“一人兼”和交叉任職比例,減少村干部職數。繼續搞好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試點,提高基層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技文化素質,增強帶領群眾共同富裕的本領和自覺性。各級要切實解決好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問題,通過轉移支付確保村干部基本工資、村辦公經費和五保戶供養等基本支出。在增強基層經濟實力的同時,積極穩妥地開展化解鄉村集體債務試點。

  30.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大力推行黨員議事、村民議事和民主理財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制度,繼續搞好村務公開和財務公開,加強村級財務審計工作,建立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切實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推進農村法制建設,加強農村普法教育。搞好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廣泛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發展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

  進一步加強“三農”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事關全局,意義重大。各級黨委、政府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現,進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創業,扎實工作,為全面完成農業和農村工作各項任務而努力奮斗。

  二○○五年二月六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莫桂成

莫桂成

執業證號:

14503201810062803

廣西嘉宸律師事務所

簡介:

本律師畢業于華南農業大學法學本科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莫桂成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十五部法律的決定

2018-10-2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決定

2015-04-24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2-03-14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主席令第五號)

2008-10-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關于修改2002年6月7日在圣彼得堡(俄羅斯聯邦)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議定書》的決定

2006-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撤銷燃料工業部設立煤炭工業部、電力工業部、石油工業部、農產品采購部并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第二條第一款條文的決議

1970-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2修正)

1982-12-1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產生辦法

1999-03-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1修正)

2001-02-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

2004-04-06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7-0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修訂)

2006-10-31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70-01-0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1-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民商事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的決定

1994-03-16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83-09-02

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

1981-06-1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4-08-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訂)

1998-08-29

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

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

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4-07-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4-2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貫徹落實“約法三章”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的意見

2013-11-25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谷县| 乌鲁木齐县| 赫章县| 石家庄市| 德钦县| 讷河市| 化隆| 保靖县| 顺平县| 嘉义县| 荥阳市| 深州市| 许昌县| 永川市| 阜平县| 宁河县| 枣强县| 万全县| 新晃| 乌兰察布市| 禄丰县| 木里| 清苑县| 健康| 朔州市| 临城县| 辛集市| 疏勒县| 广西| 蒲城县| 隆子县| 井研县| 防城港市| 遵义市| 稻城县| 修文县| 桃源县| 和平县| 林甸县| 五家渠市| 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