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政[2007]1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
福建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所出資企業國有資本收益管理暫行辦法》已經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一月十三日
福建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所出資企業國有資本收益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維護國有資產出資人的合法權益,規范企業國有資本收益的收繳、使用行為,促進國有資產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和省政府《關于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若干意見(試行)》(閩政〔2004〕9號)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國有資本收益管理,是指福建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省國資委”)代表省政府以國有資產出資人身份對其依法取得、享有和支配的國有資本收益所實施的收支計劃管理。
本辦法適用于省國資委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省屬所出資企業(以下簡稱“所出資企業”)。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國有資本收益包括所出資企業應上繳的凈利潤、股利和國有產(股)權轉讓收益以及其他收益。
第四條 本辦法所稱所出資企業應上繳凈利潤、股利包括:
(一)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應上繳的凈利潤;
(二)國有控股、參股公司中省屬國有股權應分得的股利、紅利收入。
第五條 本辦法所稱所出資企業產(股)權轉讓收益包括:
(一)轉讓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的產權凈收益;
(二)轉讓國有控股、參股公司中的省屬國有股股權及配股權的凈收益。
第六條 本辦法所稱其他收益是指所出資企業實施清算所得凈收益等其他應納入國有資本收益管理的收益。
第七條 省國資委是所出資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支計劃的編制主體,省國資委按“方向明確,簡便易行,監管到位”的原則編制所出資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支計劃草案。
第八條 省國資委編制的國有資本收益收支計劃草案,商省財政廳后,報省政府批準。收支計劃在具體執行中若需調整,報批程序仍按上述步驟進行。
第九條 國有資本收益應按本辦法及時足額收繳,并嚴格按本辦法規定的用途使用和監管。
第十條 國有資本收益的收支管理以人民幣元為計量單位。國有資本收益以外幣收入支付的,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基準匯率折算。
第二章 國有資本收益的收繳
第十一條 所出資企業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章程的規定進行利潤分配。年度利潤分配一般應在次年的4月底前決定。
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應當按照省國資委批準的利潤分配方案執行。
國有控股公司在利潤分配前,國有產權代表應當按省國資委對國有資本收益計劃的批復意見,依法在企業董事會、
股東(大)會等會議上表達意見和行使表決權,并將最后通過的利潤分配方案及表決結果報省國資委備案。
國有參股公司按股東會或類似權力機構批準的利潤分配方案執行。
第十二條 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每年應繳利潤和國有控股公司省屬國有股權每年應分股利、紅利必須在次年6月底前繳清。
第十三條 省國資委按所出資企業年度生產經營情況、盈利能力、現金流量,以及企業發展戰略、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等具體情況,確定所出資企業年度凈利潤上繳比例。所出資企業應當上繳利潤比例原則上不得低于當年度企業可分配利潤的20%直至全額。
本辦法所稱企業可分配利潤是指按經審計的會計報表計算并彌補以前年度虧損、計提法定盈余公積金后的企業凈利潤。
第十四條 省國資委根據省政府批準執行的利潤上繳計劃,對所出資企業下達利潤收繳通知書。
第十五條 所出資企業應當根據利潤收繳通知書,按時足額上繳利潤。
第十六條 國有控股公司應當按省屬國有股權比例分紅,堅持同股同利。任何企業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侵犯、放棄國有股的權益。
第十七條 上市公司利潤分配應當同時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及有關上市公司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
第十八條 所出資企業國有產權(股權)轉讓凈收入,由省國資委按照有關
轉讓合同規定的時間和金額收繳,全額列入國有資本收益。
第三章 國有資本收益的支出
第十九條 國有資本收益的主要支出:
(一)補充企業改革成本不足;
(二)資本性支出;
(三)擔保支出;
(四)其他專項補貼和應對突發事件所需的必要支出;
(五)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其他支出事項。
第二十條 本辦法所稱補充企業改革成本不足,是指為符合條件的所出資企業在改革中人員安置提供的部分資金支持。具體包括下列支出項目:
(一)彌補
安置補償金不足;
(二)支付欠繳的社會保險費;
(三)支付所欠工資;
(四)其他資金支持。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所稱資本性支出,是指以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目標,根據市場經濟原則和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規劃等要求,補充企業或項目的資本金。具體的投資項目需列入企業年度投資計劃并經省國資委審核同意。
第二十二條 國有資本收益用于企業改革成本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企業應向省國資委申報年度支出計劃。實際發生時,由企業向省國資委提出申請,并抄送省財政廳。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所稱擔保支出,是指經省政府批準后建立“所出資企業專項擔保資金”的支出。
第二十四條 所出資企業計劃外支出,由省國資委提出意見商省財政廳后,報省政府批準。
第四章 國有資本收益的管理和監督
第二十五條 省國資委根據省政府批準的收支計劃,組織收支計劃的實施、執行,并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二十六條 省財政廳設立所出資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繳專戶(以下簡稱收益專戶)。所出資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應按照本辦法及時足額繳入收益專戶。省財政廳負責對國有資本收益資金的監管,省國資委負責通知并督促國有資本收益的繳交。國有資本收益資金實行專戶專存、獨立核算。
第二十七條 所出資企業應根據利潤收繳通知書,按時足額將應繳利潤繳入收益專戶;所出資企業國有股權應分得的股利,應在向其他股東支付股利的同時,足額繳入收益專戶;所出資企業的國有產(股)權轉讓凈收入,由受讓方將款項直接繳入收益專戶;所出資企業依法實施清算所得的凈收益由清算機構直接上繳收益專戶。
第二十八條 省國資委根據收繳資金存量情況以及支出計劃的序時進度及時將撥款要求通知省財政廳,省財政廳應按通知要求在三個工作日內將款項撥付有關單位。
第二十九條 省國資委、省財政廳建立收益繳交、撥付情況的信息溝通渠道,雙方及時掌握收益繳交、資金撥付的情況。省財政廳應于款項收支辦結之后的三個工作日內將款項收支辦結通知單送達省國資委及相關單位。每月終了,應及時編制國有資本收益收支情況表送省國資委。省國資委和省財政廳應及時對收支情況進行核對。
第三十條 省國資委負責編制每一年度國有資本收益收支執行情況的報告,商省財政廳后于編制下一年度國有資本收益收支計劃之前向省政府報告。
第三十一條 省國資委、省財政廳共同監督并審查國有資本收益資金撥付后的使用情況。
第三十二條 國有資本收益要嚴格按規定范圍使用,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挪用、截留及私分。
第三十三條 所出資企業按規定上繳國有資本收益,由省國資委監繳,繳入收益專戶。因特殊原因需延期上繳的,應當經省國資委批準。對未按規定期限上繳的,應按同期
銀行貸款利率收取資金占用費。
第三十四條 國有資本收益用于資本性支出的,在國有資本到位之日起一個月內,企業應當完成資本變更的相關法律手續,并進行企業的賬務處理工作。
第三十五條 所出資企業按規定進行利潤分配后剩余的未分配利潤可留待以后年度進行分配。所出資企業不得擅自調整未分配利潤余額。
所出資企業應當加強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等留存收益的管理,留存收益用于彌補虧損、轉增資本的,國有獨資企業(公司)應當報省國資委批準;國有控股、參股公司報股東會批準,國有產權代表應事先報經省國資委同意,并按省國資委確定的意見行使表決權。
第三十六條 所出資企業法定代表人為國有資本收益上繳的責任人。國有資本收益上繳的執行情況和結果,應納入國有獨資企業(公司)負責人及國有控股公司國有產權代表的考核內容。
第三十七條 凡拖欠、挪用、截留及私分國有資本收益的,除足額補交和加收資金占用費外,依照有關規定對相關單位和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
第三十八條 凡在省屬國有資本收益管理和監督中以權謀私的,依照有關規定對相關單位和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