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委、局、辦,各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對2010年全市應急管理工作安排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組織實施。
一、加強應急管理組織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機構建設的意見。市政府應急辦根據職能要求,增加人員編制,加強應急值守力量;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在落實1名專職副主任和2名工作人員的基礎上,根據工作需要充實人員,切實解決應急工作兼職多、替崗多的問題。市政府相關部門、各開發區管委會要建立應急管理機構,明確分管領導,穩定工作人員,保證工作正常開展。各縣(市、區)政府要抓好鄉(鎮)、街(辦)基層應急組織建設,鄉鎮、社區建立應急管理辦公室、值班室、宣教室、器材室,組建綜合應急隊伍;農村設立應急管理領導組長、應急信息聯絡員、安全工作協管員、應急知識宣傳員、事故風險排查員、應急隊伍指揮員。確保應急管理人員在一線發揮作用,應急管理工作在基層得到落實。
二、加強應急預案體系建設
按照市政府應急預案體系要求,今年重點抓好新聞發布、通信保障、重大
食品安全事故等專項應急預案編制修訂,金融、鐵路、民航等專項應急預案研究制訂工作。政府各部門要完善本部門應急預案體系,加強對本系統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的檢查指導。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要把應急預案編制修訂作為重點工作抓緊抓好,特別要重視基層單位預案修訂工作,形成種類齊全的應急預案體系。各級各單位要加強應急預案學習培訓,熟悉指揮程序,明確職責要求,提高應急預案實施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重點抓好抗震救災、消防安全、衛生防疫等應急預案演練,繼續抓好學校、醫院等企事業單位應急演練,提高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處置、避險逃生、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建立健全應急救援聯動指揮機制。
太原警備區要牽頭搞好軍隊、武警、預備役應急救援協同指揮、協同演練;市公安局要組織公安特警、公安消防、公安交警協同演練和工作聯動,提高快反能力;市安監局和市煤碳局要加強對危化、煤礦、非煤礦山、冶金行業等專業救援隊伍的協調指揮,發揮專業救援隊伍在應對事故災難中的作用;團市委、紅十字會要加強對志愿者隊伍的組織領導,開展教育培訓,保證隊員相對穩定,積極參與志愿活動。各級各部門要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培訓機制,加強專業技術學習,搞好實戰演練,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綜合能力。各縣(市、區)要以公安消防隊伍為基礎,建立“一專多能、一隊多用”的應急救援綜合隊伍,切實提高基層應對突發事件快速反應能力。
四、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編制完成《太原市突發公共事件物資保障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優化儲備布局方式,完善應急物資儲備、生產、征用及緊急配送機制和市級應急物資儲備網絡;制定實物儲備規劃和標準,合理確定儲備品種規模,實行動態管理,保證應急物資的及時補充更新。市發改委要會同市經信委、市商務局研究制定全市應急物資儲備總體規劃,建立協調機制,制定相關措施,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進行應急物資儲備。全市應急保障能力建設著重加強應急指揮車輛配備和應急通信聯絡條件改善。裝備海事衛星電話,依托移動、聯通網絡服務,運用公安區域網絡,確保應急聯絡指揮、預警信息暢通。按照就近、安全、通達原則,加強應急避險避難場所設施建設,完善基本功能,提高社會化避險救災能力。繼續加快推進市級應急指揮平臺和網絡化建設,搞好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在公安、防汛、人防等專業指揮體系基礎上,通過上下連接、左右互通,形成統一的政府應急綜合平臺,有效發揮應急平臺的監測監控、預測預警、信息報告、輔助決策、調度指揮、總結評估功能,為有效預防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提供技術支撐。
五、加強應急預防控制能力建設
建立健全隱患排查監控機制,對事故風險隱患進行普查登記、安全評估、統計匯總,全面準確掌握風險隱患和應急資源種類、數量和狀況,加強動態監管。加強應急管理社會動員機制建設,充分發揮群眾團體、民間組織、基層自治組織和公民在災害防御、緊急救援、救災捐贈、醫療救助、恢復重建等方面的作用,配合政府做好防范處置工作。各級應急機構要完善應急管理工作責任制,認真履行職責,嚴格落實應急管理政策法規,積極協調各方有效開展工作。公安部門要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加強交通、消防安全管理,提高恐怖事件先期預警能力。煤炭、安監部門要強化兩個主體責任落實,深化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高危重點行業專項治理,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隱患。建設部門要深化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對建筑事故多發易發重點部位、重要環節加強監督。農業、水務和氣象部門要密切關注中短期天氣預報和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預報、加強抗旱、防火、防汛、防雪、防雷等工作。衛生部門要加強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和口足疫等重大疫情防控力度,確保公共衛生安全。食藥監管部門要加大食品藥品監管力度,杜絕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國土部門要加強地質災害預測,積極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工作。各縣(市、區)、有關部門特別是信訪部門要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依法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積極妥善處理群體性上訪事件,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六、加強應急宣傳培訓機制建設
加強應急管理宣傳教育工作,推進應急知識宣傳和培訓工作機制化、規范化、制度化。發揮新聞媒體在應急管理科普宣教中的作用,有針對性的宣傳應急知識、應對災情技能,信息評估、
案例分析等內容,擴大應急宣教影響力和輻射面。各級政府要利用網站開辟《信息快報》窗口,加強應急信息交流、工作互動,掌握應急管理工作動態,加強政府信息公開,正確引導輿論和公眾情緒,及時消除可能引發的不良影響。市住建、城鄉管理、教育、安監、交通、煤炭等部門要結合實際,提高應急知識和安全常識學習教育。基層單位要采取送資料、貼標語、發傳單、出板報、搞展覽等形式,開展應急知識宣傳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活動。各級各部門要有組織、有計劃的對基層應急管理領導干部及工作人員進行理論輔導、業務技能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應急管理能力。
七、加強應急值守規范化建設
加強應急值守規范化建設,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領導帶班制度、主副班負責制,規范值班日記填寫。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制度和信息報送程序,規范信息報送時間、內容、形式和渠道,做到及時、準確、快速。加大督查通報和責任追究力度,凡漏報、遲報、緩報、瞞報、謊報緊急重大情況或傳達領導及上級機關指示不及時、跟蹤協調落實不到位的,予以通報批評;后果嚴重、影響惡劣、有失職瀆職行為的,依法追究責任。
政府各預案部門以及大型企業盡快完成應急值守大值班表管理系統安裝任務,安裝值班錄音設施,完善值班網絡視頻系統,開展網絡信息交流、重要信息研判評估工作,進一步提高政務值班和應急值守信息化、規范化水平。
二○一○年八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