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
(1994年11月10日湖南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4年11月28日湖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關于修改〈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的決定》修正)
第一條 為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單位和個人,均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本辦法。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將殘疾人康復、教育、勞動就業、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生活福利作為整個社會事業的組成部分,加強領導,綜合協調,采取措施,使殘疾人事業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廣播電視、文化教育、新聞出版等部門,宣傳殘疾人事業,弘揚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倡導扶殘助殘的社會風尚。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對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殘疾人,對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為殘疾人服務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事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隨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逐年有所增加。
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可以為發展殘疾人事業依法募集資金,殘疾人聯合會可以依法開展募捐活動。
殘疾人聯合會、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以及依法成立的為殘疾人康復、教育等服務的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可以依法接受社會捐贈。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發行中國福利彩票籌集的社會福利基金本級留成部分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對殘疾人的康復、文化教育、技能培訓和扶貧解困等扶助項目。
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海內外人士資助殘疾人事業。
第七條 為發展殘疾人事業依法募集和接受捐贈的資金應當按照募集目的或者捐贈人指定的用途專款專用,并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檢查和監督。對依法募集的資金,應當將募集數量及使用情況向社會公布。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負責制定有關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協調解決殘疾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第九條 各級殘疾人聯合會代表殘疾人的共同利益,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團結教育殘疾人,為殘疾人服務。
殘疾人聯合會承擔政府委托的任務,開展殘疾人工作,動員社會力量,發展殘疾人事業。
第十條 全社會都應當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有關單位應當為殘疾人的康復、教育、就業、生活提供方便,給予照顧。
對傷殘軍人、因公致殘人員以及其他為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致殘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特別保障,給予優待和撫恤。
第十一條 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
禁止歧視、侮辱、侵害殘疾人。
禁止虐待和遺棄殘疾人。
第十二條 殘疾人應當發揚樂觀進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殘疾人必須遵守法律,履行應盡的義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以正當手段謀生,自覺實行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預防殘疾的發生和發展,有計劃地開展殘疾人的康復工作。
第十四條 人口和計劃生育、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宣傳普及優生優育、防治遺傳病、傳染病、職業病和地方病等預防殘疾的知識,加強殘疾預防工作。
勞動保障和安全生產監督等行政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加強安全生產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工傷事故發生。
第十五條 民政、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等行政部門和殘疾人聯合會應當組織指導城鄉社區服務網、醫療預防保健網、殘疾人組織、殘疾人家庭和其他社會力量,開展社區康復工作,落實康復計劃。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對殘疾兒童早期發現、早期診治的制度。
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興辦殘疾人康復醫療機構。
第十六條 盲人學校、聾啞人學校、弱智人學校等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設置的殘疾人特殊教育班,社會福利企業,榮軍康復醫院和有殘疾人的社會福利院,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康復工作人員,配置康復設施和器械,開展殘疾人生理、心理康復訓練。
衛生、教育行政部門應當采取多種形式培訓康復工作人員。醫學院校和其他有關院校應當有計劃地開設康復課程;有條件的,應當設置康復醫療專業班。
第十七條 殘疾人在國家確定的康復醫療項目范圍內進行康復醫療所需費用,按下列規定支付:
(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的殘疾職工,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的有關規定支付;
(二)尚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的殘疾職工,由所在單位酌情支付一部分;
(三)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殘疾人,按農村合作醫療規定支付;
(四)其他殘疾人,家庭支付確有困難的,可以向有關部門或者單位申請救濟、補助。
第十八條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殘疾人教育納入教育計劃,著重發展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展高級中等以上教育。
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應當嚴格按照義務教育法律、法規執行。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應當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鼓勵殘疾人自學成才。
第十九條 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人,由普通學校招收入學。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人,由殘疾人特殊教育學校或者普通學校設立的殘疾人特殊教育班、點招收入學。
普通中小學校不得以殘疾為由拒絕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人入學;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及高等院校不得拒絕招收符合國家規定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入學。學校拒絕招收的,當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申訴。接受申訴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第二十條 殘疾人教育經費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規定籌措,并隨教育事業費的增加逐年有所增加。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用于義務教育的財政撥款和征收的教育費附加,應當有一定比例用于發展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特殊教育師資培訓。鼓勵教師從事特殊教育工作。
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特殊教育學校或者捐資助學。
第二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殘疾人勞動就業進行統籌規劃,按照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針,多層次、多渠道、多種形式安排殘疾人勞動就業。
鼓勵、支持興辦和發展殘疾人福利企業、工療機構、按摩醫療機構和其他福利性企業事業組織,集中安排殘疾人就業。
鼓勵、幫助殘疾人依法從事個體經營。
第二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殘疾人福利性企業事業組織和殘疾人個體勞動者在生產、經營、技術、資金、物資、場地等方面給予扶持。
對安排殘疾人就業達到規定比例的殘疾人福利性企業事業組織,稅務部門應當依法減免稅收。對依法從事個體經營的殘疾人,工商、衛生、城管、城建等部門應當減免相關費用,稅務部門應當依法減免稅收。
第二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農村基層組織,應當組織和扶持農村殘疾人從事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和其他形式的生產勞動。
對于從事各類生產勞動的農村殘疾人,有關部門應當在生產服務、技術指導、農用物資供應、農副產品收購和信貸等方面,給予幫助。
第二十四條 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不低于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百分之一點五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因崗位不適應安排殘疾人等原因暫時達不到規定比例的單位,應當按年度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由省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負責收取。用人單位應當按期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逾期不繳納的,由負責收取的部門責令限期繳納,并從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五的滯納金。
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應當交財政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并接受同級財政、審計部門的檢查和監督。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繳納標準和具體使用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第二十五條 在職工的招用、聘用、轉正、晉級、職稱評定、勞動報酬、生活福利、社會保險等方面,不得歧視殘疾人。企業對殘疾職工不得以殘疾為由停止其工作或者解聘。企業停產或者破產時,有關部門應當妥善安排好殘疾職工的生活。
用人單位違反前款規定,侵犯殘疾人合法權益的,當事人或者殘疾人組織可以要求勞動保障、人事等有關行政部門依法處理。
勞動保障部門應當加強對殘疾人勞動權益保障的監察,及時糾正用人單位在殘疾人勞動權益保障方面的違法行為。
第二十六條 殘疾人集中的單位應當因地制宜開辟殘疾人活動場所。公共文化、體育活動場所應當逐步增設適合殘疾人需要的內容和設施,為殘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顧。
鼓勵和支持殘疾人參加各種有益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殘疾人參加集訓、比賽和表演期間的工資、獎金及其他補貼,由所在工作單位照發;沒有工作單位的,由主辦單位給予適當補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和扶持盲文讀物、盲人有聲讀物、聾人讀物、弱智人讀物的編寫和出版,積極興辦盲人有聲讀物圖書館,開辦電視手語節目,在影視作品中逐步增加字幕、解說。
第二十七條 殘疾人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以及殘疾人家庭,應當鼓勵、幫助殘疾人參加社會保險。
第二十八條 新建、擴建、改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公共設施時,應當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建設無障礙設施。規劃、建設等行政部門應當做好無障礙設施規劃、設計、施工的監督管理工作。
現有的大中型公共場所、殘疾人不便使用的進出通道等設施應當進行有計劃的改造,增設無障礙設施。
機場、車站、碼頭等交通設施應當開設方便殘疾人的窗口和通道。
已建成的無障礙設施應當保持完好、方便使用,不得占作其他用途。
第二十九條 殘疾人享受下列特別照顧:
(一)優先購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免費攜帶隨身必備的輔助器具;
(二)優先享受衛生醫療等公共事業單位提供的服務;
(三)盲人免費乘坐市內公共汽車、渡船,盲人讀物郵件免費寄送;
(四)免費進入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宮、中心)、美術館、展覽館、文化館
(室、中心)、公園、動物園等公共場所;
(五)殘疾兒童、少年和經濟困難的殘疾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免收雜費;
(六)醫療機構及有關單位招聘按摩人員,優先招聘有按摩專長的盲人;
(七)喪失勞動能力、無法定扶養人和無生活來源的殘疾人,由社會福利機構收養,或者由基層組織依照“五保戶”的有關規定組織供養;
(八)農村殘疾人在申請宅基地時,鄉鎮人民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優先辦理手續,并減免有關費用;
(九)拆遷殘疾人房屋的,應當在安置房樓層安排上照顧殘疾人。
除前款規定外,各級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以擴大殘疾人享受特別照顧的范圍。
第三十條 對從事殘疾人康復、教育、體育工作的人員,按照國家規定納入衛生、教育、體育序列評定專業技術職稱。
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聾兒語訓工作者和手語、盲文翻譯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特殊教育津貼。從事特殊教育累計滿二十年或者連續從事特殊教育滿十年且在特殊教育崗位上退休的,其所享受的特殊教育津貼計入退休金的基數。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主管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或者所在單位給予直接責任人行政處分:
(一)拒絕招收殘疾人入學的;
(二)在職工的招用、聘用、轉正、晉級、職稱評定、勞動報酬、生活福利、社會保險等方面歧視殘疾人的。
第三十二條 侮辱、侵害、虐待、遺棄殘疾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侵害殘疾人的合法權益,造成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失、損害的,應當依法賠償或者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 殘疾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需要通過訴訟途徑解決,經濟困難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減免訴訟費,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第三十五條 殘疾人證由殘疾人所在地縣(市、區)殘疾人聯合會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辦理。殘疾人聯合會應當采取措施,方便殘疾人辦證。
殘疾人聯合會認為需要由醫療機構對殘疾情況進行鑒定的,應當告知當事人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進行鑒定。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殘疾標準進行鑒定。
辦理殘疾人證除醫療機構收取的鑒定成本費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費用。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2013年修正)
2013-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2014年修訂)
2014-08-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條約》的決定
2007-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93修正)
1993-03-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政府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3-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1998年特別國債付息問題的報告》的決議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5-04-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今年國債和調整中央財政預算方案的決議
199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0-08-25快遞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9-04-17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
2012-04-1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1-12國務院關于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0-02-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規范各地政府駐北京辦事機構管理的意見
2010-01-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
2009-10-1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監察部等部門關于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意見的通知
200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