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85號)
《吉林省通信設施建設與保護條例》已由吉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于2017年6月2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2017年6月2日
吉林省通信設施建設與保護條例
(2017年6月2日吉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通信設施建設,保障通信設施安全和信息暢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通信設施的規劃、建設、保護及其監督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通信設施,是指向公眾提供通信服務的通信傳輸光(電)纜、基站、微波站、交換機、接入設備、室內分布系統等通信線路、設備,以及與之配套的通信管道(孔)、桿路、機房、鐵塔、配電設備等設備設施。
第三條 省通信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管理機構(以下簡稱通信主管部門)負責全省通信設施的規劃、建設、保護的監督管理和組織協調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商務、財政、國土資源、城鄉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林業、環境保護、水利、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通信設施建設與保護的相關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通信設施建設與保護的組織領導,建立組織協調制度,支持通信設施建設與保護工作,協調解決通信設施建設與保護中的相關問題。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通信設施建設與保護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通信主管部門、電信業務經營者、新聞媒體等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向公眾宣傳、普及通信設施建設與保護的法律、法規和通信設施電磁輻射等方面的知識。
第六條 通信設施是公共基礎設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阻礙依法進行的通信設施建設和維護,不得危害通信設施安全。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制止并及時向公安機關、電信業務經營者舉報危害通信設施安全的行為。
第二章 規劃與建設
第七條 通信設施建設應當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資源共享,執行國家通信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符合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要求。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通信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綜合性規劃。
通信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本級城鄉規劃等部門,組織編制通信設施建設專項規劃,有關內容應當納入相關控制性詳細規劃。通信設施建設專項規劃應當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編制、修訂相關專項規劃時,涉及通信設施建設的,應當征求本級通信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九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新建、改建、擴建鐵塔、桿路、基站、傳輸線路、通信管道、室內分布系統等通信設施,應當實行共建。
已有鐵塔、桿路、基站、傳輸線路、通信管道、室內分布系統等通信設施,應當實行電信業務經營者共享;不具備共享條件的,應當采取技術改造、擴建等方式進行共享。
通信主管部門應當制定通信設施共建共享辦法,組織協調通信設施的統一建設,并加強監督管理,推進通信設施共建共享。
第十條 從事通信設施建設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和人員,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資質和資格,并在資質和資格規定的等級范圍內從事相關活動。
第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有關單位規劃建設車站、機場、港口、公路、鐵路、城市道路、橋梁、隧道、城市軌道交通以及旅游度假、文化、體育、教育等重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時,應當事前通知通信主管部門,協商通信設施建設等事宜,確保建設項目與通信設施建設同步進行。
第十二條 在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等區域建設通信設施的,應當采取景觀化或者隱蔽化的建設方案,與城鄉建設風貌相協調,并確保不危及景區建筑和文物安全。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時,應當為通信線路進入管廊提供條件。
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在已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區域內建設通信管道和架空通信線路。
第十四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在大型公共場所和建(構)筑物內的移動通信信號盲區、弱區,設置移動通信網絡室內分布系統。
大型公共場所和建(構)筑物的開發者、所有者和管理者應當為移動通信網絡室內分布系統的設置提供便利。
移動通信網絡室內分布系統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準,滿足多套系統共享要求。
第十五條 項目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建設規范和標準,將相關通信設施納入建設項目的設計文件,并隨建設項目同時施工與驗收。
住宅小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通信設施工程的設計,必須滿足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平等接入、用戶自由選擇電信業務經營者的要求,所需經費應當納入建設項目預算。
第十六條 項目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標準,組織對新建住宅小區和住宅建筑內配套建設的通信設施進行驗收,并于驗收合格后30日內,將驗收文件報所在地通信主管部門備案。
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將其接入公用通信網。
第十七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在建筑物上附掛通信線路、設置小型天線、通信基站等通信設施,應當與城市和周圍的景觀相協調,發射天線采用小型化、隱蔽化的建設方案。
公共機構、公共設施、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應當無償為通信基站、通信機房及配套通信設施建設提供場所和便利。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在建筑物上設置小型天線、通信基站等通信設施,應當符合建筑物的荷載要求,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十八條 移動通信基站應當符合國家電磁輻射安全標準,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在移動通信基站設置標志,公布電磁輻射強度等信息。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移動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有異議的,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委托具備資質的機構進行檢測,檢測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檢測結果仍有異議的,可以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投訴。
第十九條 因新建、改建、擴建車站、機場、公路、鐵路、城市道路、橋梁、隧道、城市軌道交通等設施及供水、供電、供氣、供暖等管線設施,確需改動或者搬遷通信設施的,應當按照先建設后拆除的原則,與電信業務經營者簽訂改動搬遷補償協議。
第二十條 因新建、改建、擴建通信設施,確需其他設施遷移或者造成其他設施產權人經濟損失的,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給予補償;無補償規定的,由電信業務經營者與相關設施產權人協商解決。
第三章 安全與保護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審批建設項目時,應當充分考慮通信設施建設與保護的需要,對可能影響通信設施安全運行的,應當與通信主管部門協調解決。
第二十二條 從事施工、生產、種植樹木等活動,不得危及已有通信設施的安全或者妨礙線路暢通;可能危及通信設施安全時,從事該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通知有關電信業務經營者,并負責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已經危及通信設施安全或者損壞通信設施、阻斷通信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予以修復,并賠償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
第二十三條 設置架空或者地下石油、供氣、供水、供電等管線需要與通信管線交叉穿越、平行建設時,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間隔距離。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后建單位應當與先建單位協商,采取適當措施,確保先建設施的安全,并承擔相關費用。
第二十四條 禁止下列危害通信設施安全的行為:
(一)盜竊、損毀、哄搶通信設施;
(二)擅自改動或者遷移他人的通信線路及其他通信設施;
(三)擅自接入通信供電系統;
(四)在通信設施安全保護區內挖沙、采石、取土、堆土、鉆探、挖溝,修建糞池、牲畜圈、沼氣池等;
(五)在有地下管道、通信光(電)纜標志的地面上傾倒含酸、堿、鹽等腐蝕性的廢液、廢渣;
(六)在通信設施安全保護區內燒荒、爆破、堆放或者停放易燃易爆物品;
(七)在通信設施上附掛物體、攀附農作物、拴系牲畜、攀爬桿塔;
(八)涂改、移動、拆除或者損毀通信設施安全警示標志、保護設施;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危害通信設施安全的行為。
第二十五條 執行應急通信保障和通信設施搶修任務的車輛,經當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在保障交通安全暢通的前提下,可以不受禁止機動車通行標志的限制。
通信主管部門應當向執行應急通信保障和通信設施搶修任務的車輛核發國家應急通信標識。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阻止應急通信保障和通信設施搶修車輛及人員進入通信保障應急處置場所或者通信設施搶修、維護現場,不得違法收取費用。
第二十六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加強所屬設施的保護,落實安全保護措施,并與有關單位共同做好聯防工作,防范、制止危害通信設施的行為。
第二十七條 從事廢舊物資收購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在收購廢舊通信電纜等通信設施時,應當遵守國家有關廢舊金屬收購、再生資源回收的規定。
第二十八條 通信主管部門應當建立通信設施安全保護監督檢查制度,依法加強對電信業務經營者的監督管理。
第二十九條 通信主管部門監督管理人員履行職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進入通信設施場所實施現場檢查;
(二)向有關單位和人員了解情況;
(三)查閱、復制有關文件、資料、憑證,對涉及被檢查單位的秘密信息,應當為其保密。
被檢查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接受檢查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阻礙。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九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不執行有關通信設施共建共享規定的,由通信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第二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通信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不按照國家規范和標準配套建設通信設施的;
(二)不能滿足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平等接入要求的;
(三)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造成通信設施損壞或者阻斷通信的。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項目建設單位未按照國家標準組織驗收的、電信業務經營者將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配套通信設施接入公用電信網的,由通信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六條、第二十四條規定,非法阻礙依法進行的通信設施建設和維護、危害通信設施安全的,由通信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個人可以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可以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 通信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循私舞弊,尚不構成犯罪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
2014-02-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88修正)
1988-12-29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選舉辦法
1994-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耳其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5-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96修正)
1996-05-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有關問題的決定
2004-04-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2006)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07-04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已修正)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81-12-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葡萄牙文本的決定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03-18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地方性法規對法律規定的執法主體可否作出調整問題的答復
1996-09-20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3-03-22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1998-06-26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2003修正)
2003-04-17國務院關于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的通知
2019-04-19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
2017-10-07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管理辦法
2018-03-29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4-23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
2015-08-18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國務院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
2013-08-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減災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08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城鄉規劃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辦法
201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