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和解在什么什么情況下發生?
一、清償債務與債權妥協相結合
破產和解破產制度的基本功能是運用國家權力強制解決不能清償的債權債務關系,使債權人在不能完全滿足其債權利益的情況下獲得一種公平的分配,以維護社會正常的交易秩序。破產和解是債務人與債權人通過自愿協商,在相互諒解基礎上,了結債權債務的一種方式。兩種程序均由債務危機所引發,但對債務危機的解決方式明顯不同。破產強制清償是一種消極的方式,是以徹底犧牲債務人為代價的償債辦法,從債權利益分配的角度看似乎是公平的,而債務人所遭受的卻是不公平的財產瓜分。和解是一種積極的償債辦法。它通過減免債務數額,延長債務履行時間,緩解了債務積淀的負擔和壓力,為債務人再建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有可能通過恢復債務人生產經營能力來促進債權效益的提高。債權的實現,從根本上講,有賴于債務人的償債能力。復蘇債務人的目的,仍為償債,復蘇與償債目標是同一的。
在現代社會,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基本單位,擔負著多重社會職能。財富的增長,利益的實現,資源的調配,交易的盛衷,無不與企業相關。而在企業破產清償過程中,即使剝奪債務人的全部財產,也不能滿足債權利益。不徹底的債務清償必然引起債權呆滯,使債權人陷入清償無望的財務困境,以致發生連鎖破產的后果。并且,企業之間的聯系愈密切,破產案件對社會不良影響的范圍就愈大。為了擺脫這種困擾,有必要尋求一種能調和沖突、平衡債權人與債務人利益的辦法來解決債務危機。作為溫和的償債方式,和解制度提供了一種通過債權妥協的程序機制,給債務人創造了復蘇的機會和條件,有可能運用債務人的有限財產最大限度清償債務,減少社會資源的損失與浪費。
二、保護債權人與維持債務人資產利益相結合
傳統破產制度是以債權人為中心的強制償債制度,其共同點是片面強調債權利益,排斥或忽視債務人利益。把破產當事人置于沖突的前提之下,強制性解決債務危機,不但加深了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利益對立和沖突,也有損于債權人自身利益,增大了強制償債給社會經濟生活帶來的負面效應。
首先,在破產清算之前,因制度的約束使債務人不能支配其財產,且債權人也無權經營破產財產。在漫長的破產過程中,財產的停滯必然造成其價值的降低和企業信譽、商標、技術等無形資產的毀損,債權人也會因破產財產的貶損不能更多受益而遭受利益損失。
其次,在破產清償中,強制變賣破產財產使其實際價值大大減少,加劇了社會資產的流失和浪費。再次,破產清理所耗費的費用進一步增大了償債成本,使本來就不足以清償債務的破產財產因預先支付各種費用受到削減,降低了債權的實際效益。最后,強制償債制度客觀上將處于困境的債務人推向了“死亡”的絕境,滋生了債務人的消極不滿情緒,企業的商業秘密,有利可圖的各種社會關系網絡,潛在的交易回報等方面的利益因素就難以保留和變現。由此可見,忽略債務人的資產利益,并不能有效保護債權利益。這就需要從制度上引導債權人從幫助債務人擺脫困境的角度出發,用妥協退讓的方法為債務人維護或提高其資產價值提供新的機會和條件。作為對破產清償的積極補救,和解制度必須負有這種功能和作用。當然,和解協議能否達成,關鍵取決于債權人對償債期限、債務數額及還債方式作出讓步的限度。我們不能要求債權人為了債務人的利益作出退讓,和解制度只能通過債權人在強制清算與退讓清償之間的利益權衡中,安排一種可供破產當事人選擇的機會和條件。
三、債權利益的最大化
強制清算是極端的償債方式而非最佳方式。這種方式存在著程序費用高昂,時間和精力耗費過多,破產財產巨大貶值,失業救濟等社會負擔加重的缺陷。特別是破產財產的廉價分配降低了債權效益,也不符合債權人的真實意愿。如何最大限度地維護債務人的財產價值,挖掘其償債能力,即最大限度地滿足債權利益,是和解制度應擔負的一項重要任務。如果和解制度不能給債權人帶來比破產清算更大的滿足,債權人寧愿選擇破產清算。應當看到,和解也并非安全的清償方式。債務的延緩,市場的變化以及和解協議生效,破產程序終結、債務人恢復支配其財產以后的經營情況,有可能形成一種新的風險和損失。
從經濟學角度看,財產的經營價值高于閑置價值,閑置價值又高于清算價值。破產財產的清算變價必然存在價值上的損耗。這是因為:非流通領域的財產出售變現,只有通過部分價值讓渡(低于實際價值)才可能實現;此外,清算成本(財產維護、管理費用及清算程序費用)不能得到補償,只能從變價中扣除。閑置財產價值之所以低于經營財產價值,原因在于:
1、閑置財產中包含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不能被消耗和轉移,無法補償;
2、財產維護和啟動維修的成本增大;
3、有形磨損(機械設備銹蝕)、無形磨損(設備或產品過時)所引起的貶值;4.無形利益(如信譽、商標、技術、貨源及客戶關系等)因經營停頓無法體現。
可見,債務人財產的閑置或清算必然造成其價值流失和資源浪費,而財產的繼續經營可能使債權利益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這才是債權人選擇和解的真正動機和根據。我們還應當看到,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資產價值的貶損,而是由于經營狀況惡化,使其負債額超過資產額而喪失支付能力。導致經營惡化既有債務人主觀的因素,也有市場風險及其它非債務人所能預見的原因。因此,我們不能把和解制度的功能理解為對債務人的寬容和諒解,拯救債務人旨在最大限度地滿足債權,減少因債務積累給社會帶來的不利后果。如果為某一債務人免于破產清算而使更多的債權人處于困境,那么和解制度就喪失其存在的價值。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律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墻皮脫落如何維權
2020-11-10公司未成立如何返還出資
2021-02-05無效合同可撤銷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區別
2021-02-14商業匯票是什么,商業匯票的種類和特點是什么
2020-12-11治安拘留家屬能探望嗎
2021-03-14法院判決的贍養費可以公司代扣工資嗎
2021-02-10勞動合同無效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7租賃合同糾紛訴訟時效全部是1年嗎
2020-11-09承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2-14民間房產抵押借貸流程
2021-01-03離職補償金的補償月份怎么計算
2020-11-19雇傭關系怎么進行解除
2021-02-26空難后保險應該怎樣理賠
2020-11-29強險范圍內保險公司是否要賠償人身損失呢
2021-02-18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1-07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本案保險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6外資保險公司可以與關聯企業進行交易嗎
2021-03-17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對方逃逸醫藥費對方保險公司給嗎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