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務發明混合所有制是什么?
職務發明混合所有制就是單位可以通過約定的方式與職務科技成果完成人共享成果知識產權,將職務科技成果由純粹的國家所有改變為國家、成果完成人混合所有,將轉化后的現金、股權獎勵前置簡化為轉化前的知識產權激勵,將“先轉化、后確權”改變為“先確權、后轉化”,以產權來激勵成果完成人進行科技成果轉化。
二、職務發明與非職務發明的區別是什么?
在我國《專利法》中僅規定了非職務專利的申請對待,但對于“非職務發明”并未作出明確的規定。從專利的產生過程來看,任何的發明創造都是由自然人完成的,因而作為這一無形財產的創造者,發明人理應對該財產享有完整的權利,即申請獲得專利的權利與對其加以支配利用的權利,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自然人個體占有的社會資源與智力資源的有限性,使得自然人個體必須在基于勞動合同關系的前提下借助單位的物質條件才能推進相應的研究進程,直到完成相應的發明創造,而非職務發明指的就是完全脫離與單位的勞動合同關系并依靠自己物質技術條件作出的發明創造。
這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上,對于非職務發明,有且僅有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才能作為專利申請人,專利申請獲批后專利權人即可對其發明創造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獨占權以及排除其他任何人,從而支配該專利的禁止權。但在職務發明創造中,雖然自然人是完成發明創造的主體,但是為發明創造申請成為專利的專利申請權卻是歸于單位的,而作為發明者的自然人對于完成的發明創造不享有支配權與排除他人使用的禁止權,我國《專利法》第16條中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獎勵,發明創造專利實施后,根據其推廣應用的范圍和取得的經濟效益,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合理的報酬。”因而可以認為,職務發明中的發明人在專利申請權歸于單位之后,便僅剩下獲得單位獎勵與報酬的可能性,但獎勵的具體形式與報酬的合理程度在《專利法》中并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發明人在自己的職務期間產生的發明專權,是可以依據上述規定的情況來進行合法的認定的,但由于職務發明專利的所有權是屬于單位所有的,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積極性,因為國家在出臺了上述混合所有制的政策。
怎樣認定非職務發明專利
怎么區分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
關于職務發明創造的歸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仲裁合并審理條件是怎樣的
2021-01-25法定社區戒毒的期限幾年
2021-03-23企業并購的三種常見方式是什么
2021-01-17婚姻法房產共有的情形有哪幾種
2021-02-24賣假貨會判刑嗎,賣假貨的法律責任
2020-11-15上級法院可交給下級法院審理的案件有哪些
2021-02-06注冊倉單定義和流程是什么
2020-11-07房屋中介騙人有哪些手法
2021-01-30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條件是什么
2021-01-29競業限制協議蓋公章有效嗎
2021-02-21人保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3人身保險的保險費是怎么支付的
2021-01-24保險合同中的幾個基本概念
2021-03-13酒后駕車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24保險公司不可以解散嗎
2021-02-18工程質量保險代替巨額賠償嗎
2021-03-10買保險花多少錢比較合適?
2020-12-25保額與保費是同一個概念嗎?
2020-12-22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類有哪些
2021-01-17農村承包荒山的價格是多少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