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仲裁中經濟補償和雙倍工資有什么區別?
勞動仲裁中經濟補償和雙倍工資的區別主要單位需要承擔的責任不同,經濟補償是用人單位依法解除合同承擔的社會責任;雙倍工資是違法解除合同或者未簽合同承擔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六條 經濟補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十二條 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二、經濟補償的計算方式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的計算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只要職員并不是自愿離職,且在被單位辭退時并沒有過錯,那么不管是與單位協商后辦理的離職手續,還是被單位直接告知需要離開工作崗位,都是可以獲得經濟補償金的。而雙倍工資只有是那些入職滿一個月了,但是單位不愿意簽署合同的職員,或者是那些簽署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職員可以獲得。
經濟補償金繳稅標準是怎么確定的
職工被迫辭職可以要經濟補償嗎
員工離職寫經濟補償金怎么確定數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怎么量刑
2021-03-06房屋拆遷產權確認是行政訴訟嗎
2020-11-30罪犯逃脫有追訴期限嗎
2021-03-16出租商鋪可以抵押嗎
2020-11-16法院民事調解離婚別人會知道嗎
2021-02-24婚前隱瞞債務是詐騙嗎
2020-11-26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離婚房產糾紛如何解決
2020-12-18校園體育運動中的侵權責任歸屬
2020-12-01幫別人擔保買房需要承擔什么責任呢
2020-11-19崗位變更需要重簽合同嗎
2020-12-30勞動合同變更的方式
2021-03-21產品質量責任保險
2021-01-18人生不同階段保險如何規定
2020-12-28人身保險投保提示書基準內容包含哪些
2021-02-20新《保險法》的溯及力問題
2021-01-12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營運資金是多少
2021-03-19車被冰雹砸傷可以理賠嗎
2021-01-08責任保險賠償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1-14案例之證照逾期保險不保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