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行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后,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愿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愿接受的協議,然后按協議分割遺產。協商雖然是在產生糾紛的當事人雙方之間進行,但也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平等自愿原則。協商不是法定的解決民事糾紛的必經程序,所以,必須在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適用這種方式.再者,協商后達成的協議也必須是在雙方當事人都自愿的基礎上達成。
(2)合法原則。分清是非是協商解決的前提,衡量是非的標準是繼承方面的法律、政策的規定。經協商達成的協議本身也要合法,否則無效。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在協商處理繼承糾紛時,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對此不能按違法對待。
(3)不損害國家、社會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原則。當事人不得為達成協議,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否則,這種協商便失去了公正性和合理性,因此,也不受法律保護。
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有利于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團結,由協商解決完全基于有關當事人的自愿行為,因此處理后不會傷害彼此之間的親情,也有利于糾紛的迅速、徹底解決。由于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不需經過別人的調解,更無須訴諸法院,節省了當事人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同時,由于協議是當事人自行協商達成的,因而能夠使糾紛得到徹底解決。
2.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后,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以繼承法為依據,通過說服教育的方法來調解糾紛,促使當事人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互相諒解,互相讓步,達成協議。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達成以后,各當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和履行。
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后,經協商不成時,可以不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3條的規定,繼承糾紛不能仲裁。因此,有關當事人之間因繼承發生糾紛后,不能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財產可以抵押
2021-01-11仲裁以后還可以訴訟嗎
2021-03-07律師服務收費采取什么收費方式
2021-03-18被贈與有戶口限制嗎
2020-12-07不出庭對判決有啥影響
2020-12-25申請支付令的案件要交申請費嗎
2021-01-04信用不良的能成立公司嗎
2021-01-11購房合同欺詐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09商鋪員工在商場摔傷的話誰來承擔責任
2021-01-28房子70年產權到期后怎么辦?民法典草案規定:自動續期,可免費?
2020-11-07房地產開發五證指什么
2021-01-29低于標準的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9實習期滿工傷 未簽合同的賠償
2020-12-09勞務承攬與勞務外包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1出口產品責任險理賠案例
2021-03-08解除保險合同通知書怎么寫
2021-01-11免責條款未說明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履行主體是什么
2020-12-26試析保險合同中的幾對基本概念是什么
2021-03-22保險人傷事故處理流程
2020-11-18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會被撤銷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