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出現了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林某作為高某的法定繼承人,應當在其繼承的遺產范圍內向銀行清償上述債務,理由是根據《繼承法》第33條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另外一種意見認為,透支行為發生在高某死亡之后,所以不可能是她本人所為。高某死亡后,就不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也不再承擔民事義務,她與原告銀行的信用卡合同關系,因一方主體消亡而終止。原告也未能舉證證明信用卡透支行為系被告林某所為,所以被告對信用卡的透支行為不承擔責任。
評析:
首先,本案中涉及到了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權利能力是法律確認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自然人只有具備了民事權利能力,才能參與民事活動。所以,民事權利能力是法律上的人格或主體資格。關于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我國民法通則第9條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這就是說,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取得始于出生。而民事權利能力的終止是指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于死亡時消滅,民法上的自然人的死亡有生理死亡與宣告死亡之分。本案中作為自然人的高某已經死亡,其民事權利能力自然也就終止。被繼承人的債務是指被繼承人個人生前依法應該繳納的稅款、罰金以及應由他個人償還的合法的財產性債務。而本案中信用卡透支的5900余元是在作為被繼承人的高某死亡之后發生的,不屬于被繼承人債務的范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2條規定:遺產已被分割而未清償債務時,如有法定繼承又有遺囑繼承和遺贈的,首先由法定繼承人用其所得遺產清償債務;不足清償時,剩余的債務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用所得遺產償還;如果只有遺囑繼承和遺贈的,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用所得遺產償還。而本案中隨著高某的死亡,已經不存在上述問題,誠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其次,根據繼承法第三條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由此可見遺產具有以下特征:1.遺產是死亡自然人的個人財產,具有范圍限定性,他人的財產不能作為遺產;2.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尚存的財產,具有時間的特定性;3.遺產是死亡自然人遺留的合法財產,具有合法性;4.遺產必須是死亡自然人遺留下來能夠依法轉移給他人的財產,具有可移轉性。而本案中高某已經死亡一年有余,其財產已經不復存在,其遺產作為其本人合法財產的另外一種稱謂也以不復存在。更何況關于遺產的法律地位問題,根據繼承法的規定繼承自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被繼承人死亡后不能再作為遺產的權利主體。依繼承法第25條第1款的規定,自繼承開始之時,遺產歸繼承人所有;繼承人為數人時,共同繼承人對遺產享有共有權。本案中作為被繼承人高某已于2005年6月死亡,其遺產已經被作為繼承人的林某繼承,當然歸林某所有,談不上由林某對高某以高某死亡后1年有余的債務負責。
綜上,不論是從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還是從遺產的概念及法律地位方面來講繼承人林某均不應承擔清償責任,銀行不能舉證信用卡透支的行為為何人所為,應由其自行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自訴案件的受案范圍有什么
2021-02-04受要約人指誰
2021-02-19北京港澳通行證辦理程序是什么
2020-11-21出資未到位股權收益如何確認
2021-03-16公司財產能否折抵股權轉讓
2020-11-11行政處罰如何影響刑事責任
2020-12-15消費者網購被騙怎么辦
2020-11-19監護人要負刑事責任嗎
2020-12-04婚姻自由原則與婚姻自主權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23反家暴法規定:哪些行為算家暴
2020-12-10用人單位未及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損害賠償及計算
2021-01-21勞務派遣合同終止情形
2020-12-07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關于北京勞動爭議管轄的地區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1-03-22勞動監察撤訴會通知嗎
2021-01-07購買年金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3-26產品質量責任保險
2021-01-18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嗎
2021-02-2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免責條款效力爭議案
2021-03-14保險公司可以解散或者倒閉嗎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