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行使優先購買權之前,出讓股東與第三人簽定的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
根據2005年《公司法》第72條之規定,股東向非股東第三人轉讓股權時,必須將其向第三人轉讓股權的初步意向通知其余股東,旨在征求其余股東的意見。假定股東乙反對股東甲的股權轉讓行為,并表示愿意行使優先認購權,但其他股東丙、丁、戊和己同意股東甲向第三人轉讓股權,反對乙行使優先認購權。在這種情形下,根據《公司法》第72條第2款之規定,既然其余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甲向第三人轉讓股權,股東甲即可與第三人簽訂股權轉讓合同。在該合同簽訂后,為了尊重其他股東(包括股東乙)的優先認購權,轉讓股東仍有義務將其與第三人簽訂的股權轉讓合同書面通知其余全體股東,以便其他股東捕捉商機,行使優先購買權。否則,包括股東乙在內的其余股東便失去了優先購買權。
筆者認為,股東甲向第三人轉讓股權的初步意向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后,與第三人簽訂的股權轉讓合同應界定為附停止條件的合同。這里所說的“附停止條件”就是,如果包括股東乙在內的其余股東在該合同簽字之日起一定期間內(如30天)不按照該股權轉讓合同規定的價款和其他條件行使優先購買權,則股東甲與第三人簽訂的股權轉讓合同開始生效;倘若包括股東乙在內的其余股東在該合同簽字之日起一定期間內按照該股權轉讓合同規定的價款和其他條件行使優先購買權,則股東甲與第三人簽訂的合同即告消滅。
從理論上看,也會發生這種可能:股東乙行使優先購買權時,第三人表示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款,承擔更多的買方義務;作為回應,股東乙也可能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款,承擔對價更高的買方義務;如此競爭又可能持續多輪,直至其中一方偃旗息鼓。股東甲從自私利益出發,有可能將其股權轉讓給出價較高的一方。因此,股東乙按照股權轉讓合同規定的價款和其他條件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行為,可能表現為一錘定音的一次行為,也可能表現為歷經多次角逐的動態過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股東乙與第三人多輪角逐的動態過程,既能充分體現股東乙與第三人的意思自治,也符合股東甲的最大利益。當然,出讓股東甲也要不斷地履行對其余股東的通知義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打做法醫鑒定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9商標被侵權了怎么辦
2020-11-15交通事故檢驗鑒定時限
2020-12-30不可撤銷的擔保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24打零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1-03-19崗位變更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6企業關閉分流可以解除合同不走嗎
2020-11-25勞動者不服企業作出的調崗決定該如何操作
2021-02-152020疫情期間允許公司辭退員工嗎
2020-11-15購買壽險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意外險的責任期限和保險期限有區別嗎
2021-03-12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獲得第三者賠償后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嗎
2021-01-29哪些事故車輛可以申請報廢找保險賠償
2021-01-23交通保險最多賠多少錢
2020-12-14軍人傷亡附加保險標準
2021-03-08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效力是怎樣確定的
2021-01-16保險合同簽字由配偶簽字有效嗎
2020-12-01國家承擔軍人傷亡保險的資金
2020-11-15土地承包經營權延期三十年是什么意思
2021-01-29